作者:浦玉生 @ 2000-11-19
诗 城 白 帝
如果说万里长江,像系在祖国腰间的一条宝带,那么三峡便是紧束在这条宝带上的翠环;而白
帝城则是镶嵌在这个翠环上的一颗明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第一快诗”使白帝城脍炙人口,闻名中外。
白帝城位于四川奉节县城东约5公里的白帝山巅,瞿塘峡口的大江北岸,那一座红墙绿瓦的寺
庙就是白帝城。它是入川进峡之门户,据水陆要冲,杜甫诗中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
牢关”,自古以来,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白帝城名称由来始于公孙述。西汉以前,这里原属鱼腹县。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社会矛盾空
前尖锐,因而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一些地方官吏趁势割据称雄,不久王莽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倒
台,公元25年,刘秀夺取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登上了皇位,称光汉帝。这时,全国还没有完
全统一,原为王莽新朝的地方官公孙述便割据西南,并派兵驻镇川东门户的瞿塘峡口, 在白帝山
头筑城据险以抗刘秀,他所筑城起名为“紫阳城”。其殿前有一口井,井中常有白烟升腾,公孙述看
了认为是吉兆,就自称为“白帝”,并将鱼腹县改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在
白帝城中修建了白帝庙,供奉祭祀公孙述。
三国时这里是西控巴蜀、东连吴楚的天然锁钥。白帝虽曾因蜀国的胜利而声名显赫,但也隐藏
着末代英雄的悲哀。相传关公被东吴大将吕蒙擒杀之后,刘备起兵东征为他报仇,陆逊利用三峡天
险,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刘备一再失败,便退到白帝,郁闷而死。临终前托孤诸葛亮,白帝因此
而更为著名。其实刘备托孤的故事与白帝城并不相干,但如今的白帝城成了刘备祠堂,“托孤堂”中
由著名雕塑家赵树同塑立的21尊与真人大小等同的泥像,就是再现2000多年前悲壮的一幕。
白帝城是诗城。这里原是巴渝民歌《竹枝词》的故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刘禹锡的《竹枝词》之一。刘禹锡当夔州刺史时,根据
当地民歌,改作新词,歌咏三峡男女风物及男女恋情。“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
麦熟蚕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李白的《荆州歌》,写荆州一妇对去瞿塘未归
的丈夫的怀念,情真意切,最后那布谷鸟的一声鸣叫:“妾奈何”一语双关:“叫我如何才好”,更是
让人心揪泪涌。三峡民歌至今仍是我们汲取不尽的文学宝库。
白帝城作为一个商业都市,在诗中多有体现。唐代,这里曾经是“氵襄东氵襄西一万家”,“复
道重楼锦乡悬”。李白《江上寄巴东故人》说:“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在这里集散转运的货
物,主要有丝麻织品和盐。“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商贾们用的载船之大,运输之
盛,可以想见。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甚至有的少数民族青年来此贸易,李益在《江南曲》中吟
道:“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如今这里保存的近百块诗碑,犹以《竹叶诗碑》最为奇特,远看是一丛枝活叶动的翠竹,细观
原来那一片片竹叶均是汉字的一笔一划,组成了一首五言诗:“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
竹淡,终究不凋零。”作者借此独特的艺术构思,赞扬了三国刘、关、张三结义的业绩。
人杰地灵。历代著名诗人多曾来游白帝城,除李白、杜甫外,唐代的陈子昂、刘禹锡、白居
易,宋代的陆游、范成大,明代的王十朋,以及清代的王士祯、刘心源、张问陶,现当代的郭沫
若、陈毅等,都在白帝城留下了著名的诗章。单是杜甫,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在这一带写下了4
30多首诗,约占他诗集的七分之二,留下了许多绝唱:“城峻随天壁,楼高望女墙”,“扶桑西枝
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
昏。”白居易贬官赴忠州刺史任,途经白帝城,留下“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
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的吟唱。1958年春天,毛泽东乘江峡轮视察长江三峡,船行至白帝
城下,亦曾游兴甚浓地吟诵了一代诗仙李白的那首《早发白帝城》的绝句。
据介绍,三峡大坝合拢蓄水后,白帝城将变成湖中的一座小岛,“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
诗城白帝今天又有了新的诗意。
浦玉生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