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21世纪城市文明建设新论
作者:刘万琳 浦玉生 @ 2000-10-08
21世纪城市文明建设新论
刘万琳 浦玉生
新的世纪是“城市世纪”、“城市时代”,未来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21世纪必将是中
国城市建设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努力推进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战略、探索城市文明建
设新路,是城市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结合考察国内外若干
中等城市的实践,对如何探索21世纪城市文明建设新路作出探讨。
盐城,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总数第二的省辖市,世界珍禽丹顶鹤与
异兽麋鹿的故乡,曾以盛产淮盐闻名于世。盐城自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置
盐渎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此重建军部。1983年建市以
来,该市城市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黄海之滨的这颗明珠,正以其
日益增强的城市功能和现代化的绰约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盐城现设一区辖二市六县,
市域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93.6万人。1999年,盐城市区人口61.06万人,其
中城市人口38.5万人,建成区面积35.4平方公里。
历史上的盐城交通闭塞,解放初盐城的交通主要靠水路,陆上只有通榆线上123公里
公路可以免强通车。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盐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
的基础建设。针对在全省13个市中交通最为落后的情况,将“基础设施快上”作为重要战
略来实施。自1996年以来,全市用于交通建设的总投资达45亿元,超过建国至“八五”的
投入总和。为彻底改变盐城面貌,市委、市政府果断作出“全面规划,重抓道路,大搞
绿化,强化管理,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战略部署,在1985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
新一轮总体规划,确立了依托老城、建设新区、重点向南、合理推进的发展思路。在逐
步完善的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突飞猛进。全市目前已拥有公共
绿地561公顷,先后有275个单位被命名为绿化达标和园林式单位,8个单位获得省级园
林式单位称号。一个四季常青、景色秀丽的崭新盐城越发多姿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市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总投资1.7亿元、日供水10万立方米的城东水厂建设已启
动,2000年将投入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经开工。1995年,盐城市跻身于省级卫
生城市行列,并获得“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称号,1999年又被评为省创建文明城市
先进市。
面对新的世纪,盐城市如何在新的一轮城市文明建设中将城市做美、做强,建设一个新
型的现代化城市,需要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共同做好这一跨世纪的课题。
据《世界经济》资料,当人均GNP820美元,城市化水平为30-39%;另据美国地理学家
诺瑟姆(Ray.M.Northam)发现的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进入城市化水平30%时,城市
化发展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盐城1998年人均GDP为接近800美元,已步入城市化发展的加
速期,随之而来的城市文明建设也将急切地提到议事日程。笔者认为,新世纪的城市文
明建设需要从营造优美环境、提高市民素质、加强城市管理三个支点抓起:
一、营造优美环境,是城市文明建设的突破口,要绿化、美化环境,提高现代城市的
文化品位营造优美环境,是城市文明建设的突破口。
首先,城市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的最直观表现。优美的环境一方面能开阔人的视野,
摆脱小生产狭隘眼界的束缚,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现代化、引向未来。另一方面,优美的
环境,能给人以感染、熏陶和塑造,能引导市民克服不良行为,养成文明习惯,置身于
优美环境中的人,会在其潜移默化的熏陶下,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走向更高层次
的文明境界。其二,优美的环境是对外开放最好的广告和最大的招牌。我们要招商引
资,应该把自己的城市打扮得漂漂亮亮。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对外招商,光宣传不
行,人家到这里亲自一看就有直接感受,百闻不如一见。如果环境不好,人家听了半天
宣传,好不容易跑来看一看,到处尘土飞扬、破烂不堪,那外商就很难与我们合作。相
反,如果一看就被优美的环境所陶醉,那不用自己多说什么,外商自然就有了兴趣。其
三,优美的环境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强
对外开放的吸引力推进经济持续增长,选准突破口最重要。广州珠江改造的实践告诉我
们,优美的环境既是一笔有形的资源,又是一笔无形的资源,有了这笔资源,就有了在
经济上竞争的优势。前些时候,广州市政府投巨资整治珠江,要把珠江改造成中国的
“塞纳河”,消息一出,沿江住宅开发商们精神大振,九大临江住宅楼拔地而起,为珠江
抹上了亮丽的色彩。几座商品住宅楼,设计也各有千秋,大多已当选为广州“明星楼
盘”。如今乘船游珠江,两岸绿草如茵,间立着幢幢各具艺术特色的建筑,清风吹来,
美不胜收,同时,也增强了该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可以说,文明城市的建设是推动经济
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增长点。
以“绿”为重点,用现代城市意识绿化盐城环境。
绿色是城市的生命,缺少绿化的城市是一个病态的城市。据统计,世界上许多城市
的人均公共绿地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22平方米,而我国则尚不足5平方米,盐城是
4.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4.5%。现代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都是把绿化计划放在首位,下
大气力,在这方面围绕“绿”字做文章,以开放的气魄和过硬的措施进行环境绿化。
拆掉围墙露出绿。市内主要干道两侧、所有机关、学校、厂区等逐步去掉封闭式的
砖结构围墙,用通透的造型典雅的栅栏取而代之。把拆除围墙后裸露出来的空地全部绿
化,客观上取得延伸绿地的效果。使楼宇、绿地与繁华的商业市区融为一体,让市民在
工作、休闲、购物活动中处处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风光。
动迁换建扩展绿。结合房地产开发,对座落在市区繁华地段的有碍观瞻、污染环境
的工厂进行动迁换建,让出空地搞绿化,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对违章建筑要坚决拆除,
还绿于民。
干道两侧营造绿。在市区铁路、公路干道两侧,进行重点绿化,可有选择地建设几
条彩色公路,在公路两侧设计绿地、花园,使进入盐城的人们处处能见到绿树红花。
建筑施工留足绿。学习大连市项目未动、绿化先行的做法,凡是新的建设施工项
目,尤其是住宅建设不留足绿地一律不批。绿化与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对不同
区域、不同作用的建筑周围规定不同的预留绿地标准,达不到标准,不许施工。
城市周边保护绿。市区周围的盐都华都森林公园、城区大洋湾及卫星镇,宜多种树
少种草,这主要是因为:同样面积的土地,树木比草坪在净化空气、防风挡沙、遮荫降
温、吸收噪音等方面强10倍以上;草坪的种植成本和养护成本比树林高得多。通过努
力,使盐城环城绿化带连片,让城市逐步发展成为花园城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建
设生态城市,要以沿海丹顶鹤、麋鹿两个保护区为依托,营造四大生态空间,以优化人
居环境:一是蓝色生态空间,使广大居民拥有一个洁净秀丽、呼吸通畅的大气环境。二
是绿色生态空间,使广大居民拥有一个出门见绿、出城见林的绿化环境。三是碧色生态
空间,使广大居民拥有一个“水更清、河更秀、湖更美、海更幽”的水环境。四是褐色生
态空间,在城市陆地与水域之间营造一个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结构稳定的湿地
空间。
以“美”为标准,努力提高盐城环境文化品位。
城市环境美化正在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园林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花园化,一种是
森林化。
花园化,如城市的街心公园、校园、厂区、居民住宅区以及家庭院落等,已经不只是在
种植树木花草上做文章了,而是要求形美与意美相结合,使之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
情”的审美境界。在国内,苏州、大连可称得上是花园城市。在当今世界上,新加坡是
人们交口称赞的“花园式城市”的典范。新加坡宽阔的街道、高耸的大楼与那茂密的树林
中的绿色草地,叫人信服,这是一座花园城市。
森林化的特色是树木繁多,覆盖面大,绿化水平高;各种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城
市建筑融合协调。华沙、维也纳、堪培拉都是森林化城市。华沙人均绿地73.5平方米;
堪培拉绿地面积占全市的58%;维也纳郊外有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他们还计划把周围
的森林造成一个环城森林带,使维也纳成为茫茫“绿海”中的一座“岛屿”。我市沿海有大
片滩涂,完全可以成片种树,特别是丹顶鹤保护区附近,应该规划搞一个森林公园,以
同保护区联成一体,让城市的人到那里去享受自然风光。即是城市也完全可以从实际出
发,腾出一点地方来种树种草,千万不要见一块地方就要砌一幢房子。要把眼光放长一
点,目前可能少一点收入,但对子孙后代贡献是大的。
环境建设讲究美学。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
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应学习科学的造
园方法,将民族传统与国际先进风格相结合,突出园林绿化的观赏性。在实施绿化建设
中,建立全新的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一味追求栽树种花、亭台廊阁的统一模式,绿化、
美化讲究起伏变化,追求立体感和透视感,实现视野开阔、风格明快的绿化效果。
建筑作品讲究艺术。建筑是一门艺术,一座建筑就是一件艺术作品。世界建筑艺术
大师贝聿铭有句名言:人类只是地球上匆匆的旅行者,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此话意在
提醒人们,要重视城市规划与设计。盐城城市缺乏个性魅力,根本原因是城市的规划与
设计的起点不高,手笔不大;是量体裁衣,而不是超前眼光。盐城建筑应挖掘和弘扬盐
城的地方建筑文化传统与特色,鼓励大胆创新,在民用建筑方面打破过去简单呆板,千
篇一律的“火柴盒”式建筑成式。有人戏称这是设计师、建筑师在下军棋,这些住宅区的
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楼群之间空间狭小,令人窒息,这种单纯为
解决住房紧张而忽视对作为建筑艺术的审美需要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在发达国家的一些
城市同样存在人口多、空地少的矛盾,但是没有影响建筑艺术美。如柏林,人们在高楼
的外墙上涂上具有强烈透视功能的“立体”几何图形,使人产生视错觉,误以为建筑物
“凹入”,从而在拥挤的楼群中“挖”出一片“空间”,消除人们对楼群的拥挤感和压迫感。
与此同时,在建筑物命名、街道命名、公园命名、企业字号命名等方面,挖掘文化内
涵,追求高尚典雅,摒弃粗俗低劣、无聊颓废的腐朽文化影响。
景观建设讲究风格。市容景观是城市文化的直观表现,它最能体现这一城市的整体
素质、综合实力、审美情趣。盐城因盐设县,继而发展为一个中等城市,应重视盐文化
的建设,可以围绕盐的生产历史搞些公园或博物馆、民俗馆等;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
所在地,应将新四军活动史实以缩微的形式用声光电现代表现手法予以再现;盐城有两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做好生态建筑的文章,城市景观和传统文化都应得到保护和发
展,既要有现代化的设施,又要与大自然融合,创造适宜人类未来居住的环境,创造世
纪性的生态建筑,创造具有个性风格的城市景观。把城市做美,就是要培育有鲜明个性
特色的城市形象,创造更多的经得起历史检验和后人评说的建筑艺术精品,精心保护历
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形成新型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风尚、
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城市建设的形象美和城市居民的心灵美融合
起来,努力实现“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的理想目标。
二、提高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原动力,要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市民的
人文内涵加强思想建设,培育城市精神。
思想建设是提高市民素质的根本性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
体制必须有强大的思想动力。总结盐城20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可以推出盐城精
神的内容:热爱盐城、建设盐城的主人翁精神;立足盐城、走向世界的开放精神;不怕
困难、勇于攀登的拼搏精神;艰苦创业、求实创新的实干精神;团结协作、公而忘私的
奉献精神。培育盐城精神,要把树立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放在首位。用江泽民同志“三
个代表”的论述教育全体党员,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改革和建设中去。其次,培育盐城精神,要以解放思想、更新
观念为重点。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两个转变,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
对外开放等重点问题,引导市民开阔视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再者,培
育盐城精神,要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良传统作为重要内容。
加强道德建设,增强公德意识。
大连自1988年开始实施“二五三”工程,即用二年时间进行家庭美德教育,用五年时间开
展职业道德教育,用三年时间在青少年中进行社会公德基础知识培训,收到很好的效
果。借鉴这一做法,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可以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
教育为主线,组织市民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实施教育。按照创文明小区——文明社
区——文明城市的思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爱业敬岗、
树新形象活动,在商业企业中实行“服务信誉制”,在房产、煤气、自来水、供电、公
交、邮电等行业继续推行和完善承诺服务制,在政府机关和执法部门实行“公开监督
制”。
加强文化建设,陶冶市民情操。
经济是城市的形,文化是城市的神,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者形神兼
备于城市文明建设之中。
让高雅艺术走向群众,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高雅艺术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为
了让进步、文明的文艺占领市场,就要让高雅文化进入普通市民之中。这方面可以采取
政府扶持引导的办法,组织一些高雅艺术欣赏会,有关部门邀请层次较高的交响乐团、
芭蕾舞团、京剧团,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几次音乐会。还可以通过举办高雅艺术讲座,提
高市民的高雅艺术知识和欣赏水平。
树立精品意识,繁荣盐城文化艺术生产。盐城是淮剧的发源地和著名的杂技故乡之
一,有全国“现代戏之乡”的特色,具有优良的创作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为盐城的
文化艺术生产创造了无穷的源泉。只要深入挖掘,就能生产出具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
气息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优秀作品,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
一”,领导、专家、群众“三满意”的文艺精品。要大力培养自己的艺术家队伍,通过他
们,生产出自己的名牌,让吴韵楚风的盐城文化打向世界。
加大投入,改善城市文化设施。文化设施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是文化建设的物质条
件,我们要舍得投入,加大投入,尽快改变盐城文化设施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
在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中,应少砌部门所有的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培训中心大楼,而多
建如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盐文化公园等文化设施,以满足城市居民在城市工作节
奏加快,居民工作压力加大的条件下,需要有更多的倾诉和交流的场所,以释放工作压
力和不良的情绪。
三、加强城市管理,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推进器”,要重视对人的管理,加速城市现
代化的进程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在社会系统中,人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客体,人类离
不开管理和被管理,人的素质的提高直接有赖于管理机制的优化、有效、管理方法的改
进和管理力度的加强。
城市文明最根本的应该是人的文明。在城市管理中,要转变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即
片面重视城市的经济管理、市政管理、基础管理、市容管理等,而比较容易忽视对人的
管理,而且往往把对人的管理狭隘地理解为把人管住,不要出现社会混乱,这是有失偏
颇的。城市的硬件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管理,自然十分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人的潜能的
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是管理的另一层面
的内涵。管理就是服务,城市功能是不是健全,关键就看对人的服务是不是有效、高
效,是不是有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
规范市民行为。大连市的市民规范规定得很详细,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修订和颁布
《盐城市民行为规范》、《盐城市民文明守则》,这些规范和守则的出台,一定要有群
众基础,经过群众的广泛认可,然后经过合法程序予以公布实施。一旦公布实施就要严
格遵守。
严格依法管理。在全体市民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制定和
完善市容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交通秩序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等地方规章,充分发挥城
管、卫生、环保、文化、工商、物价和公安巡警、市容监察等专职执法队伍的作用,加
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南京城市管理的一大特
色是三无——路口无值守警察、公共汽车上无人售票、街上无马路市场。以制度为准绳,
以科技为手段,以服务人为目的,这是南京人城市管理的精髓。
加强重点整治。一是加强治安管理,让人们增加安全感,要加大防范和打击力度,
对危害治安、破坏社会稳定的犯罪分子坚决打击。二是加强卫生管理,时刻不能松懈,
着重治理死角,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三是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警执法水平,做到严格
执法,文明执法。学习济南市交警的做法,广泛运用电子技术,实施红绿灯的管理。同
时,设立“严管街”,加强重点道路如建军路、盐马路等城市交通的严格管理。
实施舆论监督。对诸如随地吐痰、破坏绿地、损坏公物等不道德、不文明行为,要
通过宣传媒体加以抨击和谴责,并且要发动群众,自觉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提高市民
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天津水上公园“大地走红”的万把红伞的悲惨命运,北京
一只白天鹅被猎杀,济源市“愚公移山”城标被毁掉之类的事例,屡见报端。通过身边的
一些典型案例教育市民取得了较好效果。盐城市区盐马路北侧5个花柱上的绢花不断被
人偷采,有关部门不得用铁丝网将花柱“罩住”,7月23日又有人偷走该路段的一个大理
石椅面,用舆论将这些事件曝光教育市民很有必要。
总之,优美的自然环境、较高的市民素质、严格的城市管理,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三
大支撑点。环境陶冶人、塑造人,环境还要靠人去改造、建设,环境还需要管理,管理
的对象表面是环境,但最终还是落脚到管人上。所以三者不可偏废,要同步进行。在营
造优美环境的同时,提高市民素质,在建设的同时加强管理,巩固和发展城市文明建设
成果,这是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