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书屋
交流书籍:读王同书《同书8.8》一书想到的
作者:浦玉生 @ 2006-01-13
读《同书8.8》一书想到的
浦玉生
从白驹参加完盐城市水浒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回来,收到王同书老师的《同书8.8》和信,甚喜。初
不懂,何为这个书名。及至开卷,始知这是从500余篇千余万言中选了64篇18万字。他说:“书名‘8.8’
则指入选为8类,每类为8篇,意在关合太极,寓人生、学问变化无穷,求索漫漫,不意竟双击‘崇8’时
风!未能免俗,读者一哂。”
称他为老师,早年他在一个乡镇中学当教师,从乡镇到县城,他是骑着一辆自行车,极慢,一边骑一
边看书。真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后来,他到了县城,80年代初县总工会或文化馆举办的文学讲座,我去听过他的课,自然留下深刻印
象。在县文代会上讨论发言,他与孪生的兄弟王林书都极活跃,令晚辈的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再后来是施耐庵的研究论争,他是作了贡献的。由此,他也从一个县城中学的教师调入省社科院研究
员,成为作家、诗人。如果说刘冬是水浒与施耐庵研究中江苏学派的开山祖的话,那么他就是江苏学派的
杰出代表。他的著作有数十部,仅就水浒与施耐庵研究有多部,他的一些观点,至今没有过时,仍是指明
着水浒与施耐庵研究的方向。他在《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中国社会科学》、美国《海内外》
等报刊上发表的水浒与施耐庵的文章就有80多篇。
当然,他的研究成果远远不止这些,他对明清小说的研究和诗文的创作与研究,成果多多。他对所研
究专题有关资料总是力求搞懂、搞熟,熟烂于心。这才考虑立论、引据,勉力据不离书,论从书出。这种
严谨的治学之风,为我辈楷模。
古语云:“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定性格”。王同书老师在他的小传《我的各种各样》中写道:
“人们对我的看法也各种各样......看模样60岁,观办事40岁,读文章20岁,对小动物象十几岁,依赖家
庭象几岁,议论时事象80岁。其实,我只是一个‘已得糊涂’人,虽有过各种各样的爱好和遭遇,但仍是
整日价自得其乐,我行我素”。
率性而为的人,多遭遇坎坷曲折,但仍乐观自信的人,弥足为贵。“七彩斑斓文,益于世道心”,写
着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作品的人,令人崇敬。
作者通联:224001江苏盐城市委办浦玉生
200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