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广场
一场有关红学的伪高潮
作者:古清生 @ 2006-01-17
一场有关红学的伪高潮(文化乱弹)
古清生
《江南时报》2006年01月18日报道:作家刘心武研究红学,这本来也没有招谁惹谁。问题是他自从在
中央电视台上开讲红学后,吸引了很多的眼球,他的关于红学的书也开始热卖,这让很多的红学家很不高
兴,都纷纷站出来,或写书或撰文,认为他“瞎搞”,于是上演了一出“红学家群殴刘心武”的大戏,目
前这场“打斗”胜负暂时还未见分晓,但热度在持续上升。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些参与“斗殴”的专家学
者还有众多爱好者们,是不是知道《红楼梦》其实只是一部写的很不错的小说,曹雪芹只是一个作家而
已。
古典小说方面,隔不多年都会有人盯着《红楼梦》说事,盖因曹雪芹这部小说抵达了一个古典小说写
作的高峰,一座很高的山头,人到这里来练把式,即便是侏儒也能令人瞩目。所以,《红楼梦》问世以
后,相关的热闹就未消停过。当代的聪明人不会弱于过去的聪明人,我所知道的就有三个人折腾过《红楼
梦》,一个是二月河,此兄早年起就折腾《红楼梦》,似乎得高人指点,《红楼梦》大约只能饱食之余把
玩一二,指望在《红楼梦》里刮下些屑金碎银,希望不甚大也,不如重起炉灶。于是,二月河索性去写帝
王,因为那红楼也不过是帝宫之外一座楼罢了,直接写大清国帝宫那效果又如何呢?果然,二月河声名雀
起,成就为当代的历史小说名家,这是聪明。二个是刘心武与王蒙,此二兄早已在时代的潮头搏得盛名,
王蒙是1950年代写了一篇《组织部里的年轻人》,刘心武是1970年代末,写了一篇《班主任》和一篇《爱
情的位置》,坊间称其为新时代文学开山之作,端是聪明人。从三个聪明人的经历看,刘心武跟王蒙,属
于饱食之余玩《红楼梦》性质。
刘王二人同是玩《红楼梦》性质,他们喜欢红楼里的美人也不一样,且刘心武似乎玩得深一些,玩到
收视率比较大的央视上,这下让挂着红学标签混世的红学家们不满了,这刘心武整个一个玩票居然能一枝
独茂啊!于是,众红学家悉数上阵,对刘心武一阵狂轰滥炸,称其为伪红学。刘心武左挡右闪,索性提出
他玩的是秦学,这可是把红学家气歪,红学里面派生出一个秦学,如果所有的红学票友如此分枝,贾宝玉
来个贾学,林黛玉来个林学,刘姥姥来个刘学……如此细分下去,红学的崇高性焉可存之?
于是,红学阵营里面挺出一位郑铁生,写了一本专著《刘心武“红学”之疑》,请中国红楼梦学会会
长张庆善作了序,进入深一层次的批刘运动。此间,世界却发生了一个巨大转化,原来刘心武在进入老年
阶段已经失去了创作力,把玩一下《红楼梦》,也可逍遥于文坛,证明刘作家之存在,毕竟《红楼梦》的
光芒是永存的,搭借《红楼梦》的光彩,仍然可以在文坛上混些日子,不曾想,红学家突然一齐从惊蛰中
醒来,纷纷攻击刘心武,又搭借刘心武之光彩,著文出书,制造了一场当代红学的伪高潮。
红楼本无事,庸人来扰之。经刘心武与红学家这么一闹,文学及文化传媒跟进一造,俨然中国文坛又
闹出一个大热点,设若公众再度跟进探究,不免会跌入他们设陷的思想虚无圈,这极其无聊。早年中国出
了个大学者钱钟书,写了一部无人能啃动的《管锥编》,所谓啃得动的人,也未能说出个所以然。这些经
学气味甚浓的著述,如现代的《周易》,让人去八卦,让人去里面蒙学问,蒙来蒙去,都是一场空,如那
《好了歌》般。红学照例如此,联系起网络时代的“大话”游戏,正走向科学与工业化时段的中国,此间
搅动的文化泡沫正向着现时行进的指向反动,实在是伪热点的喧嚣,直接掩盖了当下正经学术的光彩,浪
费了宝贵的公众信息资源。刮《红楼梦》刮了那么多年了,多少镏金镀银也都刮没了,况且那只是一部小
说而已呢,看红学家们还要折腾去多少纸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