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报告厅
《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感言
作者:浦玉生 @ 2006-02-01
《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感言
浦玉生
办着一个网站,竟然《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排名第一名,点击率最高。而且根据网站流量统
计分析,25%的青年读者(大学生)是通过检索“社会实践报告”而到智慧城的。
而这篇文章只解决了框架与骨架,而未解决血肉问题。每每看到青年朋友跟帖的“呜呜”之声,不
免想起我的大学,我的社会实践报告,写出来供参考。
我是1984年开始写作经济论文,那时需要交寒暑假期作业,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等
等。我虽学的是经济,但对文学感兴趣,那么就从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入手,因为一篇文章总要有点新东
西,给人家以启发。我写的是消费心理的文章,主要基于我的文学书读多了,文学是人学,对人的心理
有所领悟,所以就写了研究消费心理的文章,我是顾客,顾客心理学我也有所感知。这是理论的准备。
真正写好,还得要实践,我又有意识地跑了几个供销社和商场,了解到70年代与80年代的消费心理
就有了变化,这就是后来的第一篇论文《研究消费心理,提高经济效益》,此文获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
优秀论文奖,并刊登在《江苏商论》杂志上。这对我的写作论文有了信心。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社会实践报告”,它的体例、写法目前还无定论,可以参考“调查报
告”的体例和写法。既使调查报告也未必有固定的格式。1986年为了完成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这也
需要调查与研究,我的问卷是向全国知名的企业家、改革家寄去的,不久很快回收了一部分,通过统
计,对经理阶层的创新心理有所分析研究,于是写了《试论经理的创新能力》,此文在团中央、中国青
年企业家协会、中国青年报社、企业管理杂志社等单位发起的征文中获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
后来我到了党政机关,调研报告、督查报告每年都要写个20-30篇,再后来是改稿子。几千字
的文章,大体分为两块:一是基本情况,二是几点建议。一年之内老是这个模式,领导们看了也要发腻
的,所以有的时候又是这样的两大块:情况与特点,问题与建议。
真正的好文章又要独辟蹊径,有充足的材料剪辑取舍。文笔是记者的综述笔法,比如对山东省农业
产业化的考察报告,主要是从三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上的研究,让其他地方的人能够有所学习和借
鉴。
80年代末期,我指导大学生毕业作业,几乎个个发表论文,仅有一位未能发表。为什么没有发表
呢,他写得太实太碎,而未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听我的意见。调查了未研究不能成为调研报告,只实践
了未很好地分析研究,报告出去也不能算是一个好的社会实践报告。这几年常给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
学等高校的硕士、博士看2-5万字的论文,其实这也是社会实践报告,只是对他的要求更高一点。总
的来说,既要有实践基础,又要有理论深度。(之一,等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