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名家之作:沙家浜精神
作者:朱剑 @ 2006-02-06
沙家浜精神
朱剑
第一次走访沙家浜是常熟战友打电话相邀,说横泾镇更名为沙家浜了,约我到春来茶馆喝茶并品尝阳
澄湖的鱼虾,那时节螃蟹还没肥。我到时战友们哈哈大笑说:“军部的人来了!”不错,当年沙家浜是新
四军六师老六团的主要活动区域,而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城市,曾经是新四军重建军部和华中局所在地,我
们这里也有一个大芦苇荡,当年也曾经掩护过两位全国最大的新四军,一为刘少奇二为陈毅。所以有人
说,新四军与芦荡有缘。
后来又多次流连往返沙家浜,是为一部电视连续剧。这部长达30集的电视剧片名为《长江口》,现在
仍为暂定名,写的就是1942年至1944年发生在长江口两岸的一段大故事,叫战事也行。这段故事或战事在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即为苏中四分区军民“反清乡”。长江口南岸是常熟乃至整个锡、
澄、虞地区,长江口北岸为南通所属的通(南通)、如(如皋)、海(海门)、启(启东)地区,通、
如、海、启通称苏中四分区,到“反清乡”后期,江南的锡、澄、虞也划归四分区由粟裕司令员统一指
挥。全国各抗日战场,专用词均为“扫荡”、“反扫荡”,这里称为“清乡”、“反清乡”,一个大背景
是长江口历来为中华民族之咽喉,又为南京汪伪政权和侵华日军大本营的后院兼战略要冲,偏偏在这里又
活跃着两支
中国最饶勇善战的部队,一为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一师,二为谭震林率领的新四军六师。“清乡”和
“反清乡”的战事正式打响是1942年7月1日凌晨,地点就在常熟,在常熟一个叫董浜的村庄。这一天敌出
动精锐师团5000余人,加上和平军以及伪警计15000余人,同时封锁各交通要道,同时包围各村庄集镇,
在封锁区内反复进行“梳蓖”式清剿,见人就开枪见房子就点火。我军对敌人的这次大“清乡”开始估计
不足,以为就是一次一般的扫荡也就只作了一般的布置。而敌人的情报工作却做得非常精细,战前就派出
大批坐探潜入我根据地,连这一天谭震林住在董浜哪一家?患了什么病?昨晚上喝了几碗粥都侦查得一清
二楚。因此战斗打响时我军有些紧张被动,六师主力基本上是边打边撤才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更加惊险
的是,我主力刚刚渡江北撤仅一个小时,日小林信男师团也到了长江边上,而这时他只能望江兴叹了。但
滞留在封锁区内的我军几支小部队和我地方党政干部1400余人很快被一一击破,大批地方党政干部被杀被
俘。36名伤病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迫进入阳澄湖的,是36人而不是18颗青松。其中有新四军老六团政治
处主任夏光,后来就成了郭建光的人物原型,另有阿庆嫂和沙奶奶等人,应当看成是地方党和人民群众的
艺术化身,只有那个参谋长刁德一是确有其人且名音相近,此人解放后才被逮捕镇压。由36名伤病员逐步
发展壮大的新四军新六团,在“反清乡”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离开常熟,移至苏北射阳湖整编,后随
陈,粟大军南征北战在华东战场上,涌现出了许多常熟籍的战斗英雄。而常熟人民同样未被血腥屠杀所吓
倒,同样在党的领导下与敌进行着不屈不饶的斗争,发生过许多现代京剧《沙家浜》表现过的故事。
常熟人民将这一艺术经典艺术、立体地竖立在自己的土地上,我认为不只是开辟了一块旅游圣地。当
然旅游本身也非常重要,在锦绣江南日渐城市化、在与大上海以及大苏州都只有咫尺之遥的土地上,上哪
儿去找这一块美丽的芦苇荡!更何况这里还站立着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阿庆嫂和许许多多的新四军。
但我又想这样说,这更是一种精神张扬,我这里姑且把她称作沙家浜精神。我认为精神这东西还不应
该过时,并且认为若干时候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沙家浜精神是什么?她实际上就是一股英雄气,是碧水
青山也包括那一片芦苇荡地域文化催生的英雄气!这股英雄气我又有有幸认真见识过。一开头就说了,常
熟有我许多的老战友,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的,一个团一个师的,他们都是1963、1964年这两年入伍的,
有幸都到了同一支部队。更加幸运的是,在共和国周边已不闻枪炮声的日子里,他们却都有幸去参加了一
场鲜为人知的“小世界大战”。后来还听说,1965年又有500多常熟子弟参军到了另一支工程兵部队,那
一支部队同样也去上了那个战场。所以我经常说常熟战友运气真好,男子汉这辈子不能闻一闻炝火硝烟有
时真的是一种遗憾。
我这里说的是鲜为人知和那个战场。而在另一部长达120万字的长篇小说里,对接这场战争时我说了
三个不知道,关于战争的地点不知道,战争发生的时间不知道,战争中的对手及其盟友不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不知道就什么副作用和后遗症都没有。知道的就是这三批1500余名常熟子弟全都上去了,同时
上去的还有山东济南和沂蒙山红嫂的后代,以及江苏南京和苏中如东的男儿,临上去之前又从四川、广西
补充了一批兵员。都说川兵特别能打仗,见了血就不要命,而广西兵在战场上则灵活得像猴子。所以部队
里那时还有这种谈论:倒要看看哪个省的兵最能打仗最不怕死?172仗打下来,从师团到连营个个都竖大
拇指:来自锦绣江南鱼米乡的常熟儿郎,没有一个是孬种牺牲也最多,而且战场上出现的两位最著名的战
斗英雄都是常熟子弟。这两个常熟英雄一个叫陈永林,一个叫朱惠平。朱惠平家住常熟徐市,离沙家浜不
远,在那个被称作“4.17”的战斗中,他所在的那挺高射机枪四根枪管被炸弹片削断了三根,但他却没有
被削断,就那么站着牺牲在枪位上。陈永林的战场事迹更感人,他第一次负伤即被震破了肺泡和小气管末
端,已经七窍流血,但他没有下战场。而是和战友们一起,又平复了炮身向敌机射出了90多发炮弹。第二
次负伤中的是子母弹,腹部外伤穿孔,直径为一公分,小肠被穿了五个洞。仍然没下去,先后为其他两门
枪运送了7箱炮弹,背下去了两名伤员。直至最后还对人说:“我是轻伤,先送他们走!”在医院打开腹
腔时,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惊住了,陈永林的伤势比麦贤得还重,坚持战斗的时间也更长,他应当是一位麦
贤得式的战斗英雄。
但是不能被命名,更不能进行任何宣扬,全部的原因仍然是这是一场不宣而战的秘密战争。所幸的是
这场被称为“5.31”大恶战的战斗惊动了中南海,并且惊动了那位共和国伟人,一位总参的副总长在户外
就喊:“主席,大胜仗啊!我们的那支部队没有被敌人的战争升级所摧毁,而是打了个前所未有的大胜
仗!击落16架击伤10架,有两架敌机带伤飞回去了,离机场跑道只有200米了又凌空爆炸,整个机场一片
火海啊!”伟人为之动容,认真注视着那个战场地点。副总长请示是否由总参总政通令嘉奖?伟人说:
“委屈他们了,不能公开表彰,我亲自表扬他们一下,由中央军委通电嘉奖!”就在总参已经拟就的电文
上点了四个惊叹号:“很英勇!很顽强!很出色!取得了入某作战以来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之后并在
好几个地方表扬这支部队,说决定战争胜负是人而不是任何先进武器。之后不久,并决定上天安门城楼接
见红卫兵。
这一点无论如何没想到,将士们只常常对朱惠平为什么能站着死,陈永林何以能坚持作战那么长时
间?进行过认真的探讨。当时的答案是现成的,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还有“五个伟大”、“国际共
产主义”“两不怕精神”等等,但常熟籍的战友们私下里又说:“每战,我们都互相照应鼓励,不能给我
们常熟人丢脸!尤其不能给虞山和阳澄湖抹黑!”注解是阿庆嫂那话:“我们这个村子里,家家都住过新
四军……”
最近一次又去了常熟,并且经由沙家浜去了一趟昆山,昆山无疑是走在常熟前头了,是当今的天下第
一县,而自古以来一直常熟常熟,是天下第一县的常熟人显然有些不服,这不服也就是要急起直追,追赶
的道路上肯定想张扬一下这股英雄气,你昆山有你的昆山之路,我沙家浜精神同样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