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培训
加强督查队伍建设/上
作者: @ 2006-02-15
加强督查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不断推动党的督查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同志们:
这次在甘肃兰州召开全国党委办公系统督查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督查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这是党的
督查工作开展20多年来的第一次,因此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六大、十
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中央领导和各级党委领导的新要求,通过总结成功经验,交流情况
和意见,深入研究督查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督查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督查干部的综合素
质,进一步推动党的督查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为了开好这次座谈会,甘肃省委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省委办公厅专门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厅领导同志亲自谋划,直接组织指挥,省委督查室的同志做了大量周到细致的准备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
动。在此,我受中央办公厅领导和秘书局局长王仲田同志的委托,代表中办督查室,向甘肃省委领导、省
委办公厅领导及省委督查室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各位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和督查室负责
同志长期以来对中办督查室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们这次来参加会,主要是向在座的各位学习,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交流一些情况和体
会,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我们的工作。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意见,同大家一起研讨。
一、加强督查干部队伍建设,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的需要
从近些年督查工作的开展情况看,大家普遍感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督查工作越来越重视,
抓的越来越紧,要求越来越高;督查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督查部门越来越忙,越来越吃
力,甚至连一些长期从事督查工作的同志也觉得有些不适应了。面对这种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于是
便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努力学习提高。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或者通过加班加点,力争适应
新形势,保证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另一种是继续惯性思维,按部就班,满足于过得去,工作“平不
塌”。还有一种是感到有些吃力、不适应,甚至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这当然是极少数现象。面对新形
势、新任务、新要求,应该怎么办?我认为,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上面讲的第一种态度就很好。而
正确的态度又来源于正确的思想认识。有道是“打铁先得自身硬”。为什么同样的任务,不同的人会办出
不同的质量和效果?专项查办件,办了多少年;督查专报问题,讲了多少次。为什么有的就办得好,有的
就提高了,而有的还是老套子、老样子?分析起来,道理很简单,就是态度、作风、能力、水平不一样,
即人的综合素质不一样。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的综合素质问题,督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问题。因此,我
们认为很有必要抓一抓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配合。
第一、新形势对督查干部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督促检查工作在党委办公
系统开展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各级党委督查部门围绕党的政策决策和重大工
作部署深入开展督促检查工作,认真做好中央领导同志和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件查办工作,通过明
查暗访等形式认真细致地开展督查调研工作,督查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明显提高,工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
展,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干部素质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对推动中央和各级党委重要政策决策和工
作部署的落实,推动重要方针政策的出台和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
帜,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进一
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决策和工作部署,特别是就求真务实和狠抓落实作出了一系
列指示和要求。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为政之要,贵在务实,重在落实。必须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
面贯彻执行、确保党和国家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把抓落实的问题十分严肃地提到全党面前。”要求
我们把求真务实和狠抓落实上升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基础性、根本性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今年3
月,中央又明确提出“要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抓落实,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的总
体要求。中央的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和指示精神,不仅给从事督促检查工作的同志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同时也使督促检查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工作标准越来越严,对督查干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
我们努力提高督查干部的综合素质,大力加强督查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督查队伍建设,关键是加强督查干部的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
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确定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
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所谓执政能力,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执政党应该具备的执政的条件或者本
领。作决策和抓落实是两个紧密相关的环节,正是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决策是否科学、符合实际,决策
作出后能否一抓到底、落到实处,是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大问题,也是党的执政
能力的直接体现。各级干部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包括督
查干部在内的党的各级干部的能力。作为担负推动、促进、保证党的政策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贯彻落实重
要职责的各级督查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各级党委督查部
门的整体水平和督查工作能力。
第二、新任务对加强督查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中央领导同志一贯高度重视督促检查工作,
并率先垂范亲自督查。温家宝、曾庆红、王刚等历任中办主任都将督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发挥办公
厅重要作用的三项职能之一。近年来,在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国各地督查部门按照中央关
于求真务实和狠抓落实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及各地的工作重点,不断在“求真”和
“落实”上下功夫,督促检查工作稳步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工作力度不断加
大,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充
分肯定。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领导同志工作方式的改变,督查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督查工作的
内容不断拓展,已由初始阶段的单一承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交办件的专项查办工作,逐步扩展为集决策督
查、专项查办、综合协调、督查调研、业务指导等任务为一体的督查工作体系,不仅工作量倍增,而且督
查工作的难度也明显增大,这也为督查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中办督查室承办的专项查办工
作,过去是只承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查办件,现在则增加了主动查办件,其数量与领导交办件基本相等;
过去除领导有特殊交代外,基本上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函和编报查办情况,现在则建立了完善的实地督办、
定期催报、回访复核及报告通报等制度。决策督查工作方面,过去一年编报《督促检查情况》约80期,甚
至超过100期,现在不同了,每期都要报经中办领导同志审批,而且在编报之前还要先报选题计划和工作
方案送审,工作标准提高了,难度增大了,当然质量也随之提高了。今年以来,中办领导同志多次亲自给
中办督查室布置任务,提出工作要求,特别是对督促检查情况反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希望我
们加大对督查工作基本理论和规律的研究,加强对督查工作新的经验和问题的研究和总结,进一步加大制
度化、规范化建设等。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党委督查室根据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积极研究开展了形式
多样的督促检查活动,不仅深化了督查工作的内涵,提高了督查工作的权威,而且拓展了督查工作的外
延,为党的督查工作提供了新经验。比如,青岛、成都、武汉等市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一套以“科学
民主的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执行机制、督查考核的监督机制、奖惩兑现的激励机制”为核心内容的新型
管理模式。上海市委围绕确保中央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把督查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位置上来谋划,明确把
督查工作任务分解成“报、督、研、办”四个部分,并按照全面覆盖、对应性要求,完善工作机制,拓展
了督查工作的空间,提高了督查工作的综合能力。所有这些做法和任务上的新变化,不仅提高了督查工作
的水平,同时也增大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与之相应地也就提高了对工作人员数量和素质的要求,为督查
干部能力建设和整个督查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第三、新情况对加强督查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今年,我们对全国督查干部队伍的现状进行
了一次全面调查统计,并到部分省市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全国各省区市督查干部队伍
建设抓得还比较好。目前共有专职督查干部约1万人,省级单位督查室共有督查干部编制464人,实有督查
干部427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32人,本科、大专的分别为251人和44人。另据我们了解,全国各
地的督查干部的素质较高,进步面也不小。近两年多来,全国省(区、市)委督查室的主要负责人有三分之
二得到提拔重用,有的当了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有的提拔担任别的职务。这一方面说明各
地领导对督查工作的重视,对督查干部的厚爱。另一方面,也说明督查干部具备可以委以重任的条件。多
年来,在温家宝、曾庆红、王刚等中央领导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办督查室的队伍建设不
断加强,一方面向外单位输出了一批干部,得到重用;另一方面督查室也充实了一批新的力量,目前中办
督查室共有17人,其中,正局级4人,副局级3人,正处级3人,副处级4人,科级干部3人,体现了老中青
三结合,人员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这也说明中办领导同志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加强了对督查室
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
但实事求是地讲,目前督查干部队伍建设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无论是个人综合素质
还是队伍全面建设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据初步了解,大体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队伍不齐整,发展不
平衡。有的单位督查机构健全,人员整齐,兵强马壮,领导重视,用得顺手放心,督查部门工作得力,成
绩突出,作用明显。比如青岛市委督查室,副局级机构,编制25人,现在要进督查室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
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说是精兵强将。而有的地方则不然,要么人少得可怜,要么人员素质参差
不齐,不要说一个人顶几个人干,连单独执行任务也困难,还需要有人带着帮着陪着,否则领导不放心。
二是综合业务能力较差,缺腿干部不少。我曾多次讲过,督查工作涉及的面非常广,可以说是“360度的
大扫描”,即凡是党委和领导同志关注的、抓的、要解决的问题,都可能涉及到,我们督查干部也就必须
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要会办文、办会、办事,还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调查研究能力、文字
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从现实看,还有不少督查干部在这方面存在不小的差
距,或是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文字写作能力,但组织协调能力较弱,或是办事能力较强,但调查研究和文字
写作能力较差,总之,缺腿,不够全面。三是作风纪律方面还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同志没有积极进
取精神,得过且过,满足于吃老本;有的同志不愿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督查调研,习惯于或是热衷
于坐在办公室编稿子;有的同志作风松散,干工作拖拖拉拉,马马虎虎,既没有时效性,质量也不高;有
的工作作风不深不实不细,查办件也好,督查专报也好,调查研究或总结经验材料,粗粗拉拉,经不起琢
磨和推敲;有的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上观念淡薄,乱拉关系,平时自由散漫,该请示的不请
示,该报告的不报告,不该说的话乱说,有时还对上级的要求说三道四,不听招呼;有的不注意谦虚谨
慎,在督查工作被各级领导重视、地位提高、作用凸显的情况下,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说话大口大气,
盛气凌人;还有的在工作中夹杂个人情感好恶等不正之风,干扰了按照政策和法纪严格把关、公正办事。
所有这些表现,不仅损害了督查队伍建设,同时对外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四是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创新精
神。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各级领导不断提高的新要求,有些督查干部缺乏警觉和紧迫感,动脑子不
够,依旧按惯性思维办事,墨守陈规。这种思维定势和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督查干部素质的提高。
五是缺乏政治上的敏锐性。有的同志不关心政治,不研究政策,甚至不注意读书看报,虽说工作辛辛苦
苦,但往往满足于埋头干活,不懂得或不善于关注和研究领导的意图,随时注意与之“对光”,其结果是
事倍功半,不仅影响工作多出成果,影响督查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督查队伍的自身建设。六是调研
能力不够强。有些督查干部熟悉督查业务,但不熟悉政策法律,有的同志政策理论水平较高,但调查研究
的实际能力较弱,不善于结合执行的督查任务分析问题、研究判断、综合归纳、汇总反馈。在督查调研
中,有的调查了解的多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罗列一些情况;有的掌握的情况不准确、不全面;有的督查调
研结束后,不会综合、提炼、升华,就象“茶壶里煮饺子”,装着一肚子材料,却拿不出高质量的调研报
告。所有这些,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加强督查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讲到这里,我想引用一个典故。这个故事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因最近被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
记吴官正同志引用而倍受大家关注。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有个名医叫扁鹊。有一次,魏文侯问扁鹊:“你
们家兄弟三人都行医,到底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答到:“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侯不
解,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应答:“我大哥治病,治于未发病之前(即未雨绸缪),一般人
不懂他已事先铲除病因,故而知音很少,名声难传出去;我二哥治病,则治于病初起之时,一般人也不
懂,误以为他只不过治了些轻微小病,所以名声也不大;而我治病,多是到了病情严重的时候,大家就认
为我的医术高明,能妙手回春,所以称颂的多,名声也就大了。其实,这跟兵家打仗一样,不战而屈人之
兵,方为上之上策也。”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名医扁鹊的谦虚,同时也启发我们理解“良医治未病”的道
理。我们从事的督促检查工作,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永康同志日前所讲,即一督二促三检查,其实做的
就是防患于未然的工作。那么,我们抓自身队伍建设也应该这样,早治早防,“强身健体”,稳步前进,
如果等出了大毛病再抓,恐怕就晚了。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