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娱乐宫
清代画家袁江绘画风格浅析
作者:钱专 吴闻 @ 2006-02-20
清代画家袁江绘画风格浅析
钱专 吴闻
中国的山水画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至明代已呈现停滞不前的景象,
这与中国山水画摹古复古之风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从元代以来文人画的兴
起,唐宋精湛写实的画风受到挑战,以诗入画,以书入画渐成时尚,笔逸
草草的文人画风在朝代交替之间形成了主流。特别是明末,以董其昌为代
表士大夫画家,更是用格调高雅,笔墨情趣作为绘画的灵魂。他要求山水
画具有文人的书卷气,表现淡泊宁静的心绪推崇五代董源,巨然与元四
家,以至于对清初的画坛也有影响。到了明末清初之际,中国画坛画风出现
变化,风格多姿,流派纷繁,名家辈出.特别是清初的四王:王时敏,王鉴,
王军,王原祁对画坛的影响最大。四王之首的王时敏学画极为刻苦,把古
人有代表性的作品临摹成册随身携带,悉心揣摩古人的笔墨,以深得古人
绘画之精髓。四王中的王鉴、王军、王时敏又正逢乾隆盛世,他们的绘画
作品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从而影响了当初的画坛,直至康熙后期的
绘画,也一直延续了这样的画风:笔调富丽工整,手法较为写实:无论是
人物、山水、画鸟都是循规蹈矩。构涂严谨,山水风景平和,花鸟艳丽,
形成了当时的院派画风。四王中的王军在应召绘事时,因不擅界画,亲率
弟子王晋赴京作画,从界画中吸取营养,当时清朝经过康熙即位后三十多
年的整治,政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康熙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宣扬清朝
政治、军事上的辉煌成就,命王军主持,先后绘制了《康熙南巡图》《万
寿图》等,写实严谨的画风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些绘画在当时的美术史
上都被归于界画的范围。此时界画异军突起,盛行画坛。
界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画种,曾经在唐代就有《洛阳楼图》,北宋
《雪霁江行图》,南宋的《观潮图》等。界画是用界尺来描写宫室,亭台
阁楼的绘画,用线挺而直,芥子园画谱中这样评价界画“画中之有阁楼,
犹字中有九成宫,麻姑只精髓也。夫界画犹禅门之戒律也,界画洵画家之
玉律,学者之入门。”这样的评价虽然表达了界画造型严谨的风格特征,
但仅评为学者入门,有失偏颇,显然芥子园画谱是受到文人画理论的影
响,并没有对界画的艺术性给予高度的评价。界画的出现最初是从建筑营
造图的画法而来的,古代营造涂利用界尺与毛笔作手握一跟与毛笔差不多
长短粗细的木杆或竹杆与毛笔并立,毛笔笔尖部比竹竿长出一点,根据线
条的粗细决定笔锋长出的多少;沿直笔而画,线条挺而直,粗细一致。后
来山水画家们也用直尺来画山水画中的建筑部分,称为界画。但文人画家
常常轻视界画,在中国画的理论上对界画画家的评价也不高。这是受中国
几千年的封建伦理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封建社会
读书才能如仕,轻视劳动人民,认为夹话丛画营造图的工匠那里吸收技
法,其品位当然不会高,故而轻视吸收营造图手法的界画。士大夫文人把
自己置于精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使文人画脱离实际,背离现实,他们不
是自命清高,就是悲观厌世,反映在界画上就是逸笔草草,最求笔墨情
趣,缺乏对自然的真实了解和研究,不愿意对景写生。我们用今天的眼光
来看待界画,就会有不同的认识。界画字中国画中具有高度写实的特点,
画家通过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岁透视的理解,在平面上表现由近及
远饿三度空间,这种科学的观察方法,在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进步意义,
既能真实的边县中国民族建筑的辉煌,也创造了中国画写实的新方法。在
界画中没有放荡不羁,随意挥洒的痕迹;面面俱到,笔笔有交代是界画的
玉律,这并不是说界画不注意画面的布局、详略、虚实等艺术手法的运
用。象袁江在他的绘画中就非常注意景物的取和舍,虚与实的处理,在描
绘亭台楼阁时虽然用线工整,比例准确,但对周围景色以嘘托实,充分边
县了楼阁的雄伟和壮丽。袁江在绘画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中国绘画
史上认为他是清代界画的第一,这是确如其分的他对界画激发的灵活运用
和对透视的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山水画与建筑之间三点透视与焦点透
视巧妙结合,使自然的真实与意境的真实融为一体。山水画的大象无形与
亭台阁楼的具象描绘开拓了中国画创作的新天地。
泰州博物馆收藏的《寒山万图》就是袁江的一幅力作。这是一幅巨幅
中堂,精湛的艺术令人叫绝。画作绢本设色,描写了江南的一派湖光山
色,无论是近景、中景、远景都独具匠心,显示了画家巧妙的构思和高超
的技艺。近景以山间溪水为起点,彼岸巨石,之字行木桥来年感将两边山
脚连在一起,岸边,万木森森,红枫树寓意深秋。季节的变化显示了不同
树木的差异,从林中隐约的山见石阶曲折而上,有道可寻,远处宫阙耸
立,飞檐翘角,苍松翠柏环绕,宛若仙境,雄伟神奇,如云的宝塔傲立山
峰之颠遥望长空,湖阔云天,群山耸峙。湖岸渔舟唱晚,丛林中茅屋数
间,远山云漫雾嶂,似有万里之遥。袁江以非凡的写实手法和一丝不苟的
创作态度,令观者惊叹比以。从山间人物的穿行,远处船只的描绘,很小
的细微都能刻画如微。《寒山万木图》在虚实的处理上,笔墨浓淡的运用
上炉火纯青。近处的坡石,墨色阴阳相间,实处用笔如锥划沙,虚处批
擦,意到笔不到,淡而有力,富于天然的质感和厚重的立体感,树木的描
写重点突出,因质而异,相得益彰。画中人物的点缀平添了画面的人气和
生机,增加了画面的韵律和节奏。《寒山万木图》巧妙地运用了绘画理论
中疏和密的关系,在近景的处理上,利用树木的繁密,使之弥补透风,疏
处运用湖水的辽阔使画面的扫伸展。袁江的绘画在构图章法上,写实功力
上,创作意境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袁江的山水花大都具有蓬勃向上的精神和富丽堂皇的画面。作为民间
画师的袁江,在画风上顺应了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象《东园图》《瞻园
图》《醉归图》等,都是描写江南富庶繁华之地,这些绘画以富商贾兴建
园林为题材,以写实为主,精细真实地描绘了江南园林的美丽风貌,表现
了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
袁江的绘画艺术除了在山水、花鸟上有坚实的写实工夫外,在人物画
上也有相当到的造诣。旅顺博物馆藏《醉归图轴》,描写主人琼宴宾客深
夜嘴归的情景。主人和宾客、歌伎与侍女神态各异,虽看不出面部表情,
但从人物的动态姿势上,穿戴服饰上就能分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认为比
例准确,造型严谨,绝非一般山水画中的人物点缀。这样的绘画功力在当
时也不是人人都轻易取得的,曾经叱咤明代文人画坛的画家董其昌对自己
未能画人物舟车屋宇,感到十分遗憾。他说:“……仅间一仿子久,日临
树一二株,石山土坡,随意批染,五十后大成,尤未能作人物舟车屋宇,
以为一恨,喜有元镇(倪瓒)在前,为我护短,……”。与文人画家相
比,袁江是一个全方位的,多技能的画家,这源于他勤奋的观察生活,对
景写生而来的。《东园图》是实地描绘扬州府江都县东郊里村乔园桢所建
的东园。《瞻园图》是明代开国功臣徐达的府第。从这些精致的画作中,
可以证明,袁江的绘画是文人回家们无法创造出来的。
作为一个民间画家,袁江一生靠卖画为生。精湛的画艺赢得了民间的
喜爱。李智超在《界画的发展和界画的研究》中写到“尉姓在太原自明朝
即为大地主,二袁均被聘至伊家作画。”这说明,他利用绘画艺术游历了
许多名山大川。据记载,他也曾到北京作画。袁江出生在苏北平原,从未
参加过科举考试,也没有做过官,在交通不甚发达的封建社会,他能游历
这么多地方,是很难得的,由于有岁真山真水的研究,所以,他才有了许
多的鸿篇巨制。
袁江所流传下来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在日本、美国等地的博物馆都有
收藏。袁江在清代绘画史上之所以占有重要的地位,源于他能够集众家之
长,广泛吸收传统山水画的技法,使工整艳丽的亭台楼阁融于烟波浩渺的
山水之间,似乎在描写天山人间的传说,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康乾盛世的
时代特征,他的绘画艺术风格影响了数代人,象袁江之侄袁耀,宫廷画家
张廷彦都受到他的影响,形成了清代界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现在
研究他的绘画艺术,对于发扬我们中国画中严谨写实的画风有非常重要的
显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