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街
水浒街上刻字人
作者:浦玉生 @ 2006-03-14
水浒街上刻字人
浦玉生
大丰市白驹镇有条水浒街,水浒街东接范公堤(204国道),西傍串场河,串场河中的花家垛小岛上
有世界唯一的施耐庵纪念馆,因水泊桥而与水浒街连成一线。在水浒街37号有一个刻字社,刻字艺人名叫
王平才。
年过半百的刻字人王平才是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早年他父亲王龙山在上海经营刻字,生活所迫,童
年的他没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尽情的玩乐,而是每天早早起床习书法,练刀功。该读书的年代遭遇“文
革”,贻误了学业。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他奋起读书,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下子取
得两个大专文凭。边读书边刻字,正草隶篆,一一研习,他的刻字技艺不断提高,《江苏特色文化和民间
艺术》一书的编者找到了他。
这年头干什么事,都时兴“包装”,失落于民间的草野之人,无奈最不讲究显山露水。刻字,一为实
用,二为艺术。前者,黎民百姓的姓名私章,需要刻得工整,以作信用凭证,有道是“官凭文书私凭
印”;后者,书画名人闲章题款,需要刻出韵味,刻出金石之气。多年来王平才练就了一手娴熟的篆刻技
艺,各种印材,他都能运刀自如。石、铜、铁、塑料等各种材质,甚至木质的楹联抱柱、大堂匾额等他都
一一做过,施耐庵纪念馆的不少楹联、匾额就是出自他的刻刀技艺。
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篆刻的《水浒人物印谱》。作为施耐庵故里的人,他总想能为水浒文化事业做
点什么,前两年,他应施耐庵纪念馆馆长窦应元的邀请,篆刻《水浒人物印谱》。为了创作艺术精品,他
到浙江青田精选一批印石,水浒英雄108将的姓名、绰号,他都一一深思熟虑、富于创造的精雕细刻。在
水浒与施耐庵研究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上,一本装帧精美、现拓的水浒108将姓名的印谱与大家见面了,
施耐庵纪念馆展出了他篆刻的共111枚印章。来此参观的海内外友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水浒文
化建设工程。
为了刻好这些印谱,他认真研读了《水浒传》,并结合各种材质,认真架构印章布局。印宗秦汉,分
朱布白,方寸之内有学问。如“呼保义宋江”,他采用仿官印的形式在印中间突出一个“义”字;“铁扇
子宋清”,他刻成一枚扇形的印章;“白日鼠白胜”,“鼠”字鼠形,玲珑活泼;“母大虫顾大嫂”,
中间共用一个“大”字......随物赋形,蔚成大观。方正而不失于板滞,平实而富有变化,质朴而更显博
大。
施耐庵隐居在白驹著就一部野史晓谕世人,至今《水浒传》已被译成几十种语言文字流播于世界。也
正因为有了像白驹镇水浒街王平才那样的一批民间艺人的参与,在21世纪里水浒文化定会影响、渗透到全
球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