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2006-03-21
植树诗话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值此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诵吟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咏树诗话,别有一番
妙趣与情韵。
唐朝,植树已蔚成风气,不少诗人还亲自参加植树活动,爱树如宝,传为美谈。公元755年,杜甫在
成都西郊花溪畔营造草堂时,四处寻求树苗,亲手栽植。“草堂少花今
欲栽,不问杨柳和黄梅。石笋街中都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是。”这便是杜甫当年觅求树苗的写照。在他的
苦心经营下,草堂终于旧貌换新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平生最爱种松栽柳,并为此咏写了一首“东坡种
花”诗:“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买花者,不限桃李梅。”白居易喜种柳,在外任职时,总爱在
住所植柳纪念。他的“忆江柳”一诗云:“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
折是何人?”
宋代苏东坡也是一位爱树如命的诗人。他少年时曾种松树万株,并在“戏作种树”一诗中写道:“我
昔少年日,种树满东岗,初移一寸土,琐细如稻种。”可见他种树之热心、认真。后贬黄州,他在南门外
筑东坡雪堂时,在周围种满了柳、桑、竹、粟等树木,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
三百尺“的佳句。清朝名将左宗堂在奉命由甘肃进军新疆期间,为了绿化祖国大地,他命令全军将士沿途
种植杨柳。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这些杨柳誉为“左公柳”。清人杨昌溪为此曾赋诗赞颂曰:“新栽
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多。其实山本无名,只因僧人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才有鹤舞鹿鸣之幽,松风
云涛之胜。世人少干些砍树猎鹤蠢事,就会给子孙留下一些福荫,世上就会多一些桃源胜境。
“随园诗话”里有记载说:江西某太守要砍伐一株古树,有客得知,事前在树上题诗一首云:“遥知
此去栋梁材,无后清荫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它千岁鹤归来。”太守读之,怆然有感,遂命不伐。
据说冯玉祥带兵,无论行军或操练,都要求官兵爱护树木,军队驻防要植树造林。他屯兵徐州时,为
申明纪律,写了一首护林诗示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作为“告
示”遍贴树林之中,从此再没被伐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