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人报
中国古代咏物诗词选萃
作者: @ 2006-03-21
文天祥:旅怀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摇依旧客天涯。
故园门掩东风老,天限杜鹃啼落花!
【说明】公元一二七六年二月,元军进入南宋京城临安,宋恭帝赵显投降。这时,文天祥从京口脱
险南归了。这首诗写诗人南归途中,由于日夜思念故国,晚上做梦回到南宋,看到一片凄惨景象。
【解释】①天涯--天边,这里指远离故国的地方。这两句说:昨夜我明明在梦回到了家,其实仍旧
在外面飘摇不定。②门掩--关着门。东风老--春天已尽。③杜鹃--杜鹃鸟。相传它是古代蜀国皇帝杜宁
变的,日夜为故国啼哭。这两句形容南宋完了,到处一片凄凉。
翁卷: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翁卷,字灵舒,永嘉(今属浙江省)人,生活在南宋理宗赵昀时期写诗注重修辞炼
字,善用白描手法描绘景色。
【说明】山川一派翠绿,细雨下个不停,开始了农事繁忙的季节,这正是江南四月特有风光,诗里
把这些景色描绘得那么秀丽,又那么生气勃勃。
【解释】①山原--山地和平原。白--指下句说的“雨如烟”。蒙蒙细雨中,天光河水会呈现出一片
白色。②子规--杜鹃鸟。③了--结束。
吴嘉纪:绝句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作者介绍】吴嘉纪9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贫
苦,常和盐工、佃农生活在一起。晚年更是贫病交加。他写了一些反映盐民苦难生活的作品,诗风朴素。
【说明】这是一首描写盐民苦难生活的诗:六月烈日下,竟然比草房里熬盐灶前的高温还要阴凉得
多!读来使人感到心头沉重。
【解释】①灶户--也叫盐户,旧时负担制盐徭役的人家。②这两句说:离开熬盐灶,到门前烈日下闲
散片刻,就算是乘凉了。
萧德藻:樵夫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作者介绍】萧德藻,生卒年不详,字东夫,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省)人。宋绍兴二十一
年(1151)进士,做过乌程县官,后便住在那里的屏山边。他曾跟曾畿学诗,又受到杨万里、姜夔
等人的赏识,在当时颇有名气。
【说明】这首诗写山区樵夫的生活一天辛苦只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过日子。
【解释】①盘缠--路费,借批开销。优游--悠闲。借指宽裕。这两句说:樵夫从山上把一担柴挑到
河边流头卖掉,够得上全家一天的开销了。②涧底--山间溪水边。③谋--筹划。这两句说:卖柴归来到溪
边把斧头磨一磨,又要筹划明天一家的生活了。
谢榛:古意
青山无大小,总隔郎行路。
远近生寒云,愁恨不知数。
【说明】诗中的女子,由于久盼情郎不来,因而埋怨青山阻路,望见寒云添愁。情真意切,写法别
致。
【解释】①这两句说:大大小小的青山,重重叠叠,总是阻隔着情郎的行路。(使他不能快到来。)
②这两句说:看到远近生出的寒云,惹起我无数的忧愁和怨恨。
谢榛:塞下曲
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
隔河见烽火,骄虏夜监关。 _
【作者介绍】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临清(今属山东省)人。一生没
有做官,长期漫游各地。写有不少描述西北边疆风物的诗篇。五绝写得较有工力。
【说明】这首诗写的是明代西北边疆经常发生战事的情景:守边的将军傍晚刚刚打猎归来,又有了战
斗警报:敌军晚间来到关前了。
【解释】①暝色--暮色。这句说:西山暮色已经浓了。②烽火--边塞上的报警烟火。③骄虏--强悍的
敌人。这两句说:傍晚看到隔河燃起烽火,报告强敌今晚来攻关子。
徐俯: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作者介绍】徐俯(1075-1141),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
人。他是黄庭坚的外甥。曾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能诗,诗风平易自然。
【说明】这首诗把春天湖边景色写得明媚可人。第三、四句描写春江雨后水势高涨,把石桥都给淹
没了,行人只好坐船摆渡过去。景致虽小,颇见情趣。这首诗很受人传诵,甚至一想到“春雨断桥”,
就联想到了徐师川的名字。
【解释】①这句意思是:转眼之间春意已经很浓了。②夹岸--两岸。蘸水--碰到了湖水。这句形容
湖水高涨,使岸上低垂的桃花轻轻贴着水面开放。③断桥--把桥面淹没了。度--同“渡”。
严武: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马还。
【作者介绍】严武(726-765),华州华阴(今属陕西省)人。曾任剑南节度使等职,以军
功封郑国公。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曾受到他的照应。
【说明】作者在四川任节度使期间,曾于代宗广德二年(764)率部击败内犯的吐蕃军队。这首
诗,反映了唐军将士在作战时的英精神和豪迈气概。
【解释】①汉关--指唐军驻守的关塞。②朔云边月--北方昏暗的云层,边关寒冷的月光。这是渲染
战战斗时的气氛。西山--指岷山,在今四川省西北部。③催--催促、命令。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这里
指作战勇猛的唐军将领。骄虏--指吐蕃军队。④这句说:要全歼敌军,一个也不让他们逃回去。
杨基:天平山中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作者介绍】杨基(1332-?),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定州(今四川省乐山县),生于吴县
(今属江苏省)。明洪武时,做过湖广使和山西按察使。有诗名,诗风清俊纤巧。和高启、张羽、徐贲
并称为“吴中四杰”。
【说明】这首诗描绘了天平山中的迷人景色,诗人一路沉醉在鸟语花香中。
【解释】①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风景秀丽,是游览胜地。②茸茸--形容浓密。楝花--楝树
的花,春天开,淡紫色。楝村在江南山野间常见。③徐行--慢慢走。这句说:悠闲自在地慢慢走,不知
道走了多少路。
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选一首〕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说明】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十二月,作者任秘书监,奉命到淮河接件金朝使节到南宋祝
贺正旦(因为1190年改光宗绍熙元年),在途中写了一组绝句,沉痛地倾诉了忧国的情怀。这里选
一首。诗里前惜宋朝国土大片沦丧,北部疆域从辽远的北方桑乾河退缩到南方的淮河流域。是一首著名
的爱国诗篇。
【解释】①洪泽--湖名,在今江苏省西部,从淮河到洪泽湖之间的水路是北宋时开凿的,成为交通
运输要道。岸头沙--岸边土地。②意不佳--情绪很坏。③桑乾--河名,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省管
涔山,经泫河北省西北部。南宋时桑乾河地区沦于金人手中。④中流--指淮河中段。按照绍兴十一年
(1141)南宋与金订立的和议,这一带成为两方的分界线。这句说:何必把桑乾河当作边远地带
呢,如今淮河已变成宋朝的北部边地了。
杨万里: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
万顷湖光一片春,何须割破损天真?
却将葑草分疆界,葑外垂杨属别人!
【说明】诗中借西湖被长堤分割开来,比喻宋朝河山破碎,抨击朝廷把半壁江山送给金朝。临安是
南宋京寺人愤怒地说:索性把京城再割让出去一半算了!
【解释】①同舍人--一同做官的人。天竺--杭州西郊的山名,分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陆务观-
-陆游字务观,是作者的好朋友。②何须--何必。天真--指自然,本来的样子。这两句说:那万顷西湖
一片春色,何必分割开来。破坏了它原有的样子呢!③葑草--菰草或芦苇在水边串生一片,草根和泥土盘
结在一起,日子久了,淤积成地,分疆界--北宋诗人苏轼在杭州做官时,疏浚西湖,把这种葑草堆积成一
条长堤(后人叫苏堤)横垮湖面。分疆界指这件事。④这句说:堤外的垂杨给了他人。这句的真正意思
是抨击朝廷把江山一块一块奉送给金人,快要到了把西湖都割送出去的程度了。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选一首〕
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省)人。绍兴年间
进士,在朝中过秘书监等官,由于刚直敢言,被贬做一些地方官。其中在永州零陵做县丞时结识了抗金
名将张浚,思想上受到极大影响。绍熙元年(1190)辞官回家,对韩托宙弄权,十分忧愤,后成疾而
死。他和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四大家,并且彼此是好朋友。他的诗被称为“诚斋体”,最大特点是新
鲜活泼、轻巧俏皮,善于捕捉瞬息流动的事物景色,赋予新意,十分惹人喜爱。他是一位绝句能手,也是
一位多产作家。
【说明】《暮热游荷池上》共五首,现选一首。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
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
【解释】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依--我。②披襟--敞开衣襟。拦得--挡住,承受。③碧伞-指
荷叶。
杨万里: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青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说明】早春雪后乍晴,人的心情也顿感开朗起来。举目了望,一片绚丽多采的山色,更给人增添
了精神享受。
【解释】①逐胜--寻求晴丽的天气、美好的景色。②软红--这里指红尘。
姚鼐:山行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水田放水声。
【说明】山村四月,春光明媚,耕锄破土,水声呆叮咚。一片劳动繁忙声伴随着山田秀色扑面而来。
使人心胸豁然开朗。
【解释】①布谷--布谷鸟,即大杜鹃鸟,叫声好象催耕。②石树--山树。这句说:山上层层树木,林
中小路蜿蜒。
姚鼐:夜抵枞阳
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
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作者介绍】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省)人。乾隆时进士。官刑部
郎中,记名御史。桐城派著名散文家,也写诗。诗风清新简洁。
【说明】这首诗写作者返回故乡的情景。一叶小船和白云一样轻快,划破水中的蓝天,沿江疾驶,把
作者从千里以外一下子带到了家乡。整首诗把作者思乡心切的感情生动地倾诉出来,非常轻快明朗。
【解释】①枞阳--在安徽省南部长江边。公元一九四九年由桐城析为今县。从枞阳经菜子湖可以直达
桐城。②棹--船桨。天倒开--水中的天空倒影。
③射蛟台--地名,在枞阳长江边。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克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可出墙来。
【作者介绍】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省)人。生活在南宋理宗赵昀时期。能
诗,擅长七言绝句。
【说明】诗人前去游园,可惜主人不在,园门紧闭,只能从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领略园中春意。构
思很新颖。
【解释】①不值--没有遇到。②怜--爱惜。屐齿--木底鞋下的两道高齿。屐齿印苍苔木底鞋。苍苔--
青苔。③小扣--轻敲。柴扉--柴门。这两句说:料想是主人爱惜园里的草地,不愿意让人乱踏;所以我
敲了半天门也不来开。④这两句说:可是,满园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花早把它透露
出来了。
叶燮:客发苕溪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作者介绍】叶燮(1627-1703),号己畦,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康熙九年(167
0)进士,做过宝应县官,因忤犯长官落职。工诗。写诗情理并重,一些绝句写得很有韵味。
【说明】这首诗写作者长期在外,乘船刚刚返回故乡。听到家乡口音,看到故乡景物,一种喜悦的心
情不禁涌现出来。写得真挚动人。
【解释】①苕溪--在浙江省北部,经湖州(今吴兴市)注入太湖。这里代指湖州。题意是:从湖州作
客回乡。②这两句说:长期在外作客的心情好象苕溪的水一样,急于回乡;所以趁着急流乘船回家了。③
讶--惊奇。吴语--苏州话,批乡音。④故山--家乡的山。
于谦:平阳道中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
牙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
【作者介绍】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永乐进士,历任监监
察御史和河南、山西等地巡抚,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得百姓爱戴。正统十中年(1449),瓦剌军
在土木堡(在今河北省情来县东)俘明英宗朱祁镇,进逼北京,他议立景帝,固守北京,击退瓦剌,升兵
部尚书,加少保。英宗复位后,以“谋逆罪”被害。他的诗气质刚正,明白如话。
【说明】这首诗是写他治理山西时出现的好年景。正统六年(1441)他上疏说:“今河南、山西
积谷各数百万。”《明史》说他在黄河一带,“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
凿井,榆柳路,道无渴者”。诗里写的就是这一地区的情况。
【解释】①平阳--平阳府,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县。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说明】这首诗借石灰作比喻,倾诉自己为国忠诚清白,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意愿。从作者的一生
言行看,这首诗成了他的真实写照。诗句铿锵有力,气势坦荡。
【解释】①千锤万凿--锤,锤打;凿,开凿。形容开采石灰极不容易。②等闲--平常。③浑--全。
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作者介绍】虞集(1272-1348),字伯生,蜀郡仁寿(今属四川省)人,侨居临川崇仁
(今江西省)。元英宗、文宗时历任秘书少监、奎章阁侍书学士等。有诗名,并被目为文坛领袖。由于他
身居朝中要职,很少接触社会生活加上元朝统治严厉,他的诗名大于实,但有的作品也写得不错。
【说明】这首诗抒写了作者罹故土的感情,头一句直截了当点出元朝江山虽好,但不是自己的家。
本诗由于是写给族成员的,出自肺腑,尤见真心。元朝统治者花了很大气力收买汉族知识分子,而作者又
官运亨通,内心还是如此。这是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一个曲折反映。
【解释】①至正--元顺帝第三次改换的年号,至正元年(1341)是辛巳。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个皇
帝,他的统治十分残暴,改元反映了朝廷内外矛盾斗争的激烈。寒食--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二天,传统风
俗清明节要扫墓祭祖,所以诗人借此机会和族人讲话。示--写给人看。②信美--的确不错。非吾土--不是
我的家。虞集的原籍是蜀郡,五世祖是南宋孝宗时丞相虞允文。③栖迟--游息。近百年--指自祖上出外
侨居,大致近百年了。④山舍--指原籍老家,墓田--指祖坟。⑤不堪--难以。啼鹃--鹃,杜鹃。相传周朝
时蜀国君主杜宁死后化为杜鹃,思念故国,整天啼泣。这里用杜鹃啼叫比喻诗人思念故土。这两句说:我
的老家和祖坟都在那河水弯曲的地方,如今不知道怎么样了;我实在不忍在梦里吸的啼泣声了。我在梦里
也想着回到故乡去啊!)
元好问: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选2首,2-1)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拓跋氏,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
县)人。金朝著名文学家和诗人。金宣宗兴宗时进士,做过南阳令;哀宗天兴初年入翰林,知制诰。金亡
后不再做官。善写绝句,一些作品反映了家国命运和民众苦难,感情沉挚,风格刚健。
【说明】这两首诗写在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五月,下距金朝灭亡只有半年了。此时京城汴
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被蒙古兵围困两年后已经失陷。元好问也被蒙古兵拘管在京郊青城,后又从青城北
渡聊城(今属山东省)。两首诗写于从青城去聊城途中,描述了蒙古兵的掠夺行径和战后的凄惨景象,抒
发了人的悲愤。
【解释】①癸巳--金哀宗天兴于年,这年是癸巳。也即南宋理绍定六年。②累囚--被拘留的俘虏,
指被俘的金朝官兵民众。③旃车--用毛毡做围幔的车子,此指满载财物的蒙古车辆。④红粉--妇女。回
鹘--指蒙古兵。⑤这两句说:被俘的妇女跟在蒙古兵马后面哭哭啼啼,可是你们还为谁如此恋恋不舍呢?
(汴京城抢劫得什么都没有了啊!)
元好问: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选2首,2-2)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解释】①桑梓--古代常在宅旁载种桑树和梓树,人们就用“桑梓”来代称故乡。龙沙--泛指北方
沙漠地区。这句说:几年战乱,故乡就变成不毛之地了。②河朔--黄河以北地区。河,黄河。朔,北方。
这里代指金朝统治区域。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选1首〕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说明】这首诗把含苞待放的海棠花那种娇艳欲清新可人的姿态,非常细腻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解释】①赋--作诗。②笼--笼罩。豆颗--形容海棠花苞一颗一颗象豆子一样。③胭脂--指红色。
蜡痕新--谓花苞光泽娇嫩。④殷勤--情意深切。花梢--花蕾的尖端。这句说:露水情意深切地停留在花尖
上,不愿滴下来似的。⑤生红--深红,指花瓣。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作者介绍】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最市)人。唐宪宗时,曾任监
御史。在宦途中时升时降,一度官居宰相,后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他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也积极提
介新乐府运动。他和白居易的文学观战相同,诗的风格也接近。写了不少讽谕诗和抒情诗,在艺术创作
上有一定的造诣。
【说明】和白居易曾在许多方面作过共同斗争,因此,当他得知白居易在政治上遭到打击的消息时,
怎能不辛酸难受呢!这首诗也正表达了他们之间这种深厚、真挚的感情。
【解释】①乐天--白居易,字乐天。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以--官名,州刺史的助理。
②无焰--形容灯光暗淡。憧憧--晃动不定。③君--指白居易。谪--降职。④垂--将。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说明】这首诗通过行宫今昔衰盛的对比,从一个侧面抨击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诗中一连用了三
个“宫”字,不仅不显得累赘,反而更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解释】①行宫--皇帝离京外出行幸时居住的宫室。②寥落--冷落。③这两句是说行宫的衰败现
状。④这两句说:玄宗时的宫女,现在头发都白了。她们正闲聊着当年玄宗外出行幸时的故事。
袁宏道:大堤女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
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
【说明】湖堤旁那座房子虽然雅致,可是关不住一位少女的心。她的心一直跟着那大堤上的车马奔
去,以致于把手中的针线活都忘掉了。
【解释】①文窗--雕花的窗子,木香篱--花树做成的篱笆。②胡粉--脂粉。③不知--忘记。裙着--这
里是裙子的意思。着,本指“穿”。这句说:她向外看得出神,把手中的绣花都忘掉了。
袁宏道: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
钓竿拂晓霜,衣薄芦花絮。
一亩不籍官,也被官差去。
【作者介绍】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属湖北省)人。明万历二
十年(1592)进士,曾任吴知县,官至吏部郎中。要求诗歌革新,反对摹拟汉唐,世称公安派。他的
诗写得流畅自然。
【说明】诗中描述渔夫的生活本来已经窘迫不堪,仍然逃脱不了官府的压榨。
【解释】①公卒--公差,官府衙役。窘--逼迫。②这两句写渔夫生活的艰苦:一大早就冒着寒霜外出
钓鱼了,身上穿的是用芦花絮做成的单薄衣衫。③籍官--向官府登记。④官差--指徭役赋税。这两句说:
渔民没有种一亩地,也要交粮纳税,支应官差。
袁枚:马嵬驿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
隆进士,做过溧水、江宁等地方官,后定居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小仓山。人是清代中叶著名诗人。
诗作明白流畅,清新灵巧。有些绝句写得有韵味,有意境。
【说明】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和当时广大老百姓身受徭役离乱的生活
悲剧作了尖锐对比,批判了前者,同情后者。同时揭示出恰恰是前者导致了安史之乱,造成了后者的深重
灾难。诗写得言简意赅,主题鲜明。
【解释】①马嵬驿--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
迫下,勒死杨贵妃。②长恨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
重于同情。③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这两句说:用不到去歌唱当年
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④石壕村--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篇
《石壕吏》中的一个村庄,村里有户人家在唐王朝的暴政下,害得家破人亡。《石壕吏》的历史背景就是
安史之乱,即《长恨歌》写到的那个时候。⑤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
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表示永世不分。这两句说: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
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袁枚:沙沟
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
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
【说明】北方风沙之大连太阳的威力也要退让。这种刻划十分真切。整首诗抓住了北方景物的特点。
【解释】 ①沙沟--旷野中沙土形成的沟梁。②这句形容风刮到沙沟上掀起阵阵沙尘,使得日影迷茫
不清,天色昏暗起来。③车帘--旧时北方乘人的车子,前面挂着帘子,可以遮挡风沙。
袁枚:山中绝句
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
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
【说明】整天在山腰寻求香花芳草,实在是件赏心悦目的事。诗不说多么开心,而说衣服熏透百花香
气,别有一种韵味。
【解释】①镇日--整天。斸--掘。这句说:整天在白云袅绕的山腰里挖掘。②裁量--认识,这里是
寻求的意思。烟草--花草。这句说:一边寻找各种花草,一边说个没完。③金炉--贵重的熏衣炉。热--烘
烤。
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有,月照一天白。
【说明】更深人更静,雪映月愈明。雪夜月色的幽冷景象,跃然纸上,简洁晓畅,清新可喜。
【解释】①沉沉--深沉。更鼓--晚间报更的鼓。
袁中道:夜泉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作者介绍】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公安(今属湖北省)人,袁宏道的胞弟。万
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诗文的写作追求自流,抒发性灵,有不少作品感情充沛,真实动人。
【说明】这幅幽静的山泉夜夜景,在诗人笔下充满了活力,一石一水,生气勃勃,情趣盎然。这是
“性灵派”创作特色发挥得很充分的作品之一。
【解释】①这句说:石头冷得快要使霜凝结起来了。
岳飞:题青泥市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贞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作者介绍】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是在
和金兵作战中度过的。他英勇善战,统率岳家军,屡次打败金兵,收复很多失地。壮志未酬,被宋高宗
赵构和奸相秦桧杀害。他留下来的诗词虽然很少,但都充满爱国激情。
【说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御侮杀敌、收复失地的坚强意志。宣称:只为报国雪耻,不图拜将封
侯。
【解释】①青泥市寺--在江西省新干县。诗是作者率兵路经新干时写在青泥市寺壁上的。②贯斗
牛--形容气势极盛,可以冲贯天空。斗牛--斗星和牛星,代指天。③君--指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他
们在靖康二年(1127)被金人掳到五国城(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④顽恶--指金人。还--迎回来。
车驾--皇帝乘坐的车子,此指宋徽宗、宗钦宗。⑤不问--不计较。登坛--登坛拜将,是说担任大将。万
户侯--食邑万户的侯。这里代指高官厚禄。
曾幾: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作者介绍】曾幾(1084-1166),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省)人。做过江西、浙
江提刑,权礼部侍部郎等官,主张抗金。能诗,诗风清俊。
【说明】诗描绘浙西山区的春光明媚,景色清新,读来使人心胸十分舒展。
【解释】①三衢--山名,在今浙江省衢县境内②梅子黄时--指初夏时节。③泛--划船,乘船。却--
又。④黄鹂--黄莺。
曾巩: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争雨来!
【说明】海浪汹涌奔腾,北风怒吼,雷声霹雳,霎时间满山遍野暴雨倾泻,把一切污秽烦闷冲刷得一
干二净。这种情景给诗人用简炼语言勾画出来了。诗写得极有气势,不啻是一幅淋漓尽致的水墨画。
【解释】①钩--挂起来。疏箔--稀稀的竹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