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工场
架起智慧的桥梁——“玩”中学
作者:飘渺 @ 2006-03-25
架起智慧的桥梁——“玩”中学
飘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而心理学家调查表明,
幼儿的动作发展在幼儿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研究得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让
幼儿多动手,可以增进他们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
动作,也发展思维,从而在动手中有所创造。
在幼儿园教学中,做做玩玩这一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张旧挂历纸、一个纸盒、一片树叶、一个
可乐瓶、一枚回形针等都可以信手拈来,进行制作 ,而且其中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
想象到创造等多种教育契机。那么如何通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来发展幼儿的思维创造力呢?
一、收集材料,引导操作。
做做玩玩的内容丰富多采,材料各种各样,有泥工、纸工、布贴、树叶贴、剪贴加画、编织、自制玩
具等 。在每种材料的性质和作品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运用这些联系
和规律正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钥匙。
在引导幼儿观赏一件作品时,我并不急于教幼儿怎么做,而是要求幼儿先观察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
制成的,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些成为作品。比如教幼儿学习“编花蓝”时,我先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
“花蓝”是用“纸编出来的”,再让幼儿思考怎么才能编成一格一格的,通过共同的探讨,幼儿就能较顺
利地掌握编织的难点了。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动手就能创造制作出形形色色的作品。再如:利
用幼儿收集来的果汁瓶制作高跷时,我帮助他们穿好洞眼,让他们自己动手穿绳、打结,试着自己走一
走。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既要用脑积极思考,用眼睛细心地观察,又要通过双手认真地操作,在幼儿手
脑并用的过程中,思维、创造力得到了培养。
二、激发好奇,动手动脑.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幼儿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应对幼儿的好奇心予以
肯定和鼓励,为幼儿提供自由联想和动手操作的物质材料和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发展幼儿
的创造力。我在班级一角设置了专门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角,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材料废旧物品都集中在
那儿。在空闲时间幼儿最喜欢到那儿去摆弄、操作,他们乐意尝试,喜欢尝试,在动手操作中可以发现纸
能贴成平面画,也可以做成立体玩具;各种纸盒可做汽车、火车;果汁瓶可以做高跷;旧报纸搓成团,沾
上各色颜料可印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旧挂历可做降落伞、飞镖等等。动儿在做做玩玩这一动手操作活动
过程中, 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更促进了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鼓励表扬,激发创意.
在做做玩玩活动中,哪怕是点滴的创造,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幼儿从内心觉得自己
做得好,自信心增强,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能激发幼儿积极去思考、去创造。我以“可爱的牙
膏皮小人”为主题,让幼儿将废弃的牙膏皮压平后剪出手臂和双腿,为幼儿提供漂亮的即时贴做牙膏皮小
人的五官。开始时小朋友做出来的小人很呆板,站着的成一个模样,我看见有个小朋友把双臂向上折成了
做操的人,即在小朋友面前对他的创意给予了表扬,并展示了出来,后来有的小朋友将左臂向上折,右臂
右腿向上斜折即成了跳舞的人,有的小朋友将小人右臂将右臂向上斜折,右腿向后斜折,上身稍稍扭转,
成了走路的人。各式各样的牙膏皮小人展示在大家面前,小朋友们兴奋地用他们来进行故事表演。因此,
在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的环境和气氛,对幼儿做到不包办,多指导、多启发、多鼓励、多
表扬,使幼儿的创造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掌握技能,发挥想象.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自由地发挥想
象,尽自己的能力进行创造了。如 我以“美丽的家园”为主题,要求幼儿用彩纸剪成他们已掌握的几何
图形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园形、 椭园形等贴出美丽的画面,示范时,我只讲几何图形可拼贴成
小朋友的形象及动态,其余的让幼儿自己发挥,结果幼儿拼贴出了房子、山、花草、汽车、小朋友等组合
成的一幅很“美丽的家园”。再如:教幼儿剪“窗花 ”,我提供给幼儿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园形
等各色彩纸,只教他们图形的基本折叠法 ——可以对角反复折,也可以对边反复折,然后剪去中心角或
在各条边上剪出儿个小缺口,展开来就是美丽的窗花。仅示范一种图形,其余几种图形由幼儿自己动手折
叠、思考、探索,由于多留创造余地,所以每个幼儿的方法都不一样,有的对角折剪,有的对边折剪,结
果幼儿剪出了各种各样图案的窗花,我把窗花贴在教室窗口的玻璃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
来,把教室装点得这样漂亮,高兴极了。他们从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创造的热情,活动结
束后幼儿还意犹未尽,继续剪。
五、家园合作,共促发展.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了锻炼孩子“心灵手巧”,不惜投
资购买电子琴、学习机等高档的学习用具,却往往忽略了简单的做做玩玩对幼儿的作用。如有的家长为了
省事, 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孩子在家要什么给什么,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生活缺乏自理能力,幼儿在家也应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互相沟通协调一
致。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先有动作,后有思维,过多地限制儿童运动,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也会
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古人云:“授之以鱼,毋若授之以渔”,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总之,培养一个人的动手能力,应该贯穿在其人生的整个过程中, 幼儿阶段的培养尤其重要,这需
要教师、家长及社会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坚持下去,祖国的下一代才能“手巧心更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