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杂志
游嘉瑞为水浒杂志而书“虎”
作者:智城 @ 2006-03-29
书法家、福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游嘉瑞:
“气吞万里如虎
为水浒杂志而书
丙戌春月立雪山川游嘉瑞”
关于游嘉瑞,永保在《时代潮》2006年第2期有一文《书写人生——记游嘉瑞书法篆刻艺术》,全文
如下:
游嘉瑞,字山川,原名春木,号立雪堂,一九三五年四月生,福建永泰人,海峡书
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对外文
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闽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福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
主任、严复学术研究会名誉副会长、福建省海外联谊会顾问、福建省诗词学会常
务副会长、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书画师、福州画院顾问。
游嘉瑞作品选入多种书法篆刻选集。出版有《游嘉瑞诗书印选》、《案头摩
崖石刻》,作品入《翰园碑林》、《爱国碑林》、《郑成功碑林》、《长乐刻石》、
《方广刻石》等多处摩崖石刻,作品为“天下名人馆”专柜收藏,电视台播有专
题片《墨林竹韵》、《案头摩崖石刻》、《榕城人》、《政坛艺匠》,传略辑入
《当代书法家传记》、《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世界名人录》等。
走进福州鼓楼八角楼游嘉瑞先生的书房,如同走进艺术殿堂,壁上挂着他书写
的《立雪堂》匾额与楹联《立雪程门裔》、《步云秘省家》。玻璃橱窗陈列的色
彩斑澜、千姿百态的寿山石,游嘉瑞的微雕《案头摩崖石刻》最为引人注目。他
的书法笔势奔放,松静自然,舒张有力,超逸有致,苍劲中洒脱自如,宛如运思
从笔端流溢出来。他的微雕篆刻富有新意,独辟案头摩崖石刻,凝清新创意与玲
珑隽永于一身。
游嘉瑞先祖是宋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游酢定夫的后裔。少年时代
的游嘉瑞,家境贫寒,放过牛,种过地,过着半耕半读的读书生涯。凭着天资聪
颖,深受先祖程门立雪家风的熏陶启悟,少年的游嘉瑞虚心好学,苦中磨砺。步
入社会后,不管顺境或逆境,都能不暇片刻,寄情翰墨,潜心书法、篆刻、微雕
的研究和创作,不断探索、渐渐地步入了琳琅迷人的“书”的境界。十年动乱,
尽管下放农村,但他对艺术仍孜孜以求,他笃志弥坚,锲而不舍,勤于笔耕,他
的书法艺术,真行草具备,形式各样,内容丰富,多是写自撰的诗文、诗书交汇、
文墨融合、心声心画得到充分的体现。
他的书法骨力得自颜筋柳骨,而形态则得之于东坡的丰腴、怀素的瘦劲,学
习古人不落古人窠臼。他在博览历代碑帖与广学各书体的同时,又确立了主攻方
向,专心致志于行草,他自作的《苦笋颂》行草15米长卷和巨型条屏,行笔畅达
奔放,着墨浓淡、枯润并同、奕奕神采、气势非凡。
他的书法具有性格和感情体现,是人化了的艺术作品,这源于他对大自然瑰
丽山川的领悟。他的家乡永泰县巫山,清山绿水,茂林修竹,篁松满眼,藤罗竞
秀、层峦叠翠,溢碧流青,气势颇为壮观,是一个风光旖旎的旅游风景区。他爱
竹嗜笋,也爱葱翠藤罗,备受潜移,领悟到“书有书道,道法自然,藤韵通神,
悟理无穷,墨缘藤韵”,大自然造化了书法艺术,葱翠藤罗,造化了书法行草的
线条;加上他所具有的深厚文学涵养的优势,书卷之气溢于行间,从而形成飘逸
潇洒,情趣交融的书风。陆定一喻他书法为“云无定蒸蒸千万、书无定法法自在”,
方毅鼓励他“世无涯”,原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钱昌照称誉他书法“笔通神”,全
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为他题词“贵在创新”,原全国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陆石
题了“道法自然“。在香港回归之际,游嘉瑞一直抒发迎回归的情思,创作了长
联“劲牛开新局,舍欧添喜色,神州洗百年耻”,“中华乘东风,玉宇溢春光,
香港繁荣两制功”和巨型8条屏“中华大地庆回归”。民族自豪感、爱国之情溢于
言表,鼓荡于心中,凝笔端于书法。“回归自然”四字苍劲隽永,含英嚼华之中,
创意颇新,以“归”总揽整个画面条幅。他还觉得创作的这些长联、诗文和篆刻
的题材份量不够,不能尽表心中快意,又 构思创作书法百米长卷《香港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约2万5千多字,阳刚大气书大“法”,喷薄舒放、浓墨重笔、
一气呵成,既有快马奔驰的气势,又有高天滚雪般的功力和底蕴。
游嘉瑞长期与大自然水乳交融,道出心声。领悟出诗有诗道,书有书道。石
有石禅,不应对石头过多地动手动脚,力保禅味,独创《案头摩崖石刻》,更是
别具一格。以微喻大,移峰峦于案头,纳伟岸于寸石,撷山川之华采,熔诗文、
书法、篆刻、微雕、赏石于一炉,再现大自然扑朔迷离的万千景象,展示微雕世
界澄清空灵的广阔天地。著名作家何少川为游嘉瑞专著《案头摩崖石刻》出版作
序写道:“艺术贵在创新。把摩崖石刻置案头,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个性的创造。
有独特之处的艺术,总是令人悦目赏心,爱不释手。在此之前,游嘉瑞出版过《
游嘉瑞诗书印选》纵观他的作品,情采众长、自成一家,诗文、书法,篆刻都有
较高的造诣。他难能可贵地善于突破以往微雕篆刻表现程式雷同化的窘境,不主
故常,时出新致……又巧借寿山灵石之华采,使两者达到在艺术上美的和谐统一。
“
游嘉瑞的篆刻亦有深厚的功力。其章法线条优美,或古拙朴茂,或峻利爽丽。
他擅长的诗文,立意高远,清新脱俗,亦可称绝,便通过书法篆刻微雕加以完善
体现。著名美学评论家王朝闻对《苦笋颂》评说称“苦笋颂不只笔势劲秀而且文
词也有深意,初读此作其中那苦中生甜四字唤起我童年在泸州兼食甜点心与辣味
泡菜之美好印象,觉得彼此的感觉经验有同一性,此颂最后提出之醉中醒我认为
更值得从事一切工作者所关注健康的审美趣味与高尚的人格互相成为条件,苦笋
颂之价值岂可限于美育”。1991年7月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游嘉瑞诗书印选》
发行后,深受各界的好评,并选送参加北京市举办的国际书展,在福州市举办的
首届艺术图书、港台版图书大联展、在泉州市举办的书展、在成都市举办的全国
书市,都受到读者的赞赏、成为畅销读物。
近几年,游嘉瑞的作品参加海内外书画展数十次,在美国、英国、香港等地
举办过个展。1994年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为他举办书法艺术个展,义卖书法
作品80幅所得200万港元全部捐献希望工程,深受各界的好评和赞扬。1992年在美
国华盛顿亚州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美国《华盛顿新闻》称赞:“得到一次美
的享受和教益,犹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流溢着清丽的芳香,给参观者带来几许
温馨和秀色”。1993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国际艺术中心举办个展,英国的《文汇报》
(欧州版)报道:“游嘉瑞长年悉心钻研中国书法,承古人笔,创自我风格,笔
有‘快马入阵’之气魄,篆刻古拙朴茂,清俗典雅,为书法篆刻爱好者的收藏品,
值得欣赏。“
大凡一个艺术家,都具有多才多艺的文化素质和品格。这些年,游嘉瑞名誉
渐大,但他依然故我,寄情翰墨,耕石自娱,并以文会友,温暖人间,1995年筹
建海峡书画研究院并出任院长,交流海内外,沟通情感,增进理解和友谊,他以
“翰墨为桥,情牵两岸“寓情墨石间,悠之书法情,为祖国统一大业铺路塔桥。
他收有许多学生,后学遍四方。他仅为之传授技艺,而且更多地是以心育人,奖
掖后秀。
人贵精神,游嘉瑞以“书”写人生,以“书”牵桥,以“书”育人的品行,
对艺术执着追求的风范,以及平易近人,谦和诚朴乐观豁达的人格,爱国爱乡的
精神,深受海外各界耿介拔俗人士的敬爱。
(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