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人报
“文物大王”八亿古董报国
作者:明泓 @ 2006-08-17
“文物大王”八亿古董报国
国际金融报 明泓
引言:赵泰来,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中等身材,头顶微秃,沉默寡言,衣着普通,混在人群中,
可以说毫不起眼。
七千多件古玩文物,总值估计约八亿港元之巨,赵泰来竟轻轻松松地捐献出来;在别人不断把文物卖
往海外的同时,历经数代努力收集的赵氏家族珍藏,却能无偿地捐给祖国,这份气魄与情操,着实令人钦
佩。赵氏的气魄,将极有可能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自圆明园国宝在香港拍卖之后,更多的香港人开始对“国宝”二字感兴趣,也有愈来愈多的人知道,
香港其实也是“藏宝之地”,而赵泰来本身,就是一个“多宝”之人!
今年9月23日,广州艺术博物院正式开幕,院内以香港人赵泰来命名的“赵泰来收藏馆”内,挂有多
幅不同朝代的唐卡(西藏宗教画),全属珍品。西藏文物鉴定权威吉美桑珠曾亲赴广州,对这批“唐卡”
进行鉴定后,予以高度称赞。吉美桑珠说,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两方面,都仅次于西藏布达拉宫的收
藏,在全国位居第二。可见,单是这批唐卡,已价值不菲。
除唐卡外,馆内展出的名贵古文物还有春秋时代的四铺首铜鉴、南朝时代的越青釉四耳罐,以及明代
的青花鱼藻纹鱼缸等,近百件展品仅是赵泰来捐赠的一小部分。
创举拟列世界纪录
因为赵泰来的“手笔”实在大得惊人,所以,内地几个省份接受赵氏捐赠的单位,正准备就赵氏的捐
献,申请将之列入《吉尼斯纪录大全》,以志其创举。
其实早在1991年,他已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捐赠了一批清代书画,经中国文物鉴定专家刘九庵、马自
树、俞伟超等鉴定后,证实全属真品。
十年来,在家族的同意及支持下,赵氏先后捐献了七千多件历史文物回内地。虽然他不允透露所捐赠
文物的总值,但记者在多方查询后,估计可能高达八亿港元。
艺术品不以价衡量
“其实一大批收藏品不是我一个人所有,应该属于整个家族,只不过要用我的名义捐献。”在番禺另
一个展览馆内,赵泰来一边视察职员摆放他的捐赠文物,一边带领记者参观。
没经正式统计,赵泰来已大约捐出了逾七千件收藏品,记者顺理成章问赵先生这是否他家族藏品的全
部,他轻轻一笑并答道:“当然不是全部,只是小部分,至于还有几多,就不方便透露了。至于所捐赠的
文物值几多钱,也好难讲,对我来讲,艺术品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记者嘴角方动,赵泰来已猜到会追问,如此多的文物是怎样得来,他不慌不忙地说:“从我阿爷开始
收藏,几十年前,我爸爸在新加坡做医生时,就开始收集中国古文物。到新中国成立,我父母响应国家号
召,返回内地参与建设,但结果两个都在文革时去世,之后我落脚香港跟我姨妈生活。直至姨妈去世,这
批藏品由我负责保管。”
“结婚十几年,为了在家看护文物,我一直不同老婆一起出过远门。”赵泰来笑着说,“直至1992
年,我全家移民英国,守护收藏品的重任就转到外父外母身上,我自己则继续在英国那边收集文物。”
勤俭度日为宝卖房
要守护一大堆珍宝,所花费的又何止是巨额的金钱,更须要用心去爱护,对赵泰来而言,似乎艺术比
一切都重要。“过去十几年,为了继续收集和保存一大批艺术品,我要将香港岛几间屋卖掉,为什么?只
想继续去保护一大批宝贝。”为了能妥善处理藏品,赵氏在生活上尽可能节约,过的是极普通的生活。其
实,只要卖出部分收藏,赵氏一家绝对可以享受富翁生活。“要卖只会卖自己的画,真要没钱至多出去打
工。”赵泰来以坚定的语气回应记者。
今年9月28日,适逢孔子诞生2551年,广州番禺重点古迹之一的宝墨园,选择在这一日开放完成重修
的聚宝阁,里面所展出的古玩文物,正是赵泰来所捐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八尺高的孔子像、乾隆
亲笔御书《孙子兵法》竹简、明代文徵明所绘《百美图》画轴、春秋战国的鎏金铜器等等。另外,园内亦
有一处名为“赵泰来艺术藏馆”,展出大量历代陶瓷精品,包括元、明、清时代以青花为主的大盘和大花
瓶,以及唐卡等等。
赵氏对展览工作非常重视,记者在宝墨园所见,他对每一件文物摆放的位置、高度、角度都一丝不
苟,就好像他捐赠出来作为宝墨园“镇园之宝”──乾隆御墨,他便与工作人员再三研究展示方法,务求
使参观者看得清楚明白,他的认真态度,委实令人佩服。
赵泰来将藏品送回内地,开始于十多年前,当时他认识了如今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文物鉴赏家唐理
奎,在唐的支持和推动下,赵氏开始与内地的博物馆接触,在认识和了解情况后,便向家族成员游说,结
果十年来,就捐献了近七千件珍藏,但赵却从不恃物傲财。“祖国文化遗产浩如烟海,我捐献的只不过是
向祖国表达小小心意。如果这些艺术品能为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起一点作用,我就心满意足了。”在赵泰
来的口中,始终不认为眼前的文物是价值连城,而只是一批文化艺术品。
画功获张大千赞赏
身为收藏家的同时,赵泰来亦是一名画家。由于家庭的薰陶,赵泰来从小便热爱艺术,其中尤爱作
画。他利用家中收藏,数十年来不断临摹古画,功力愈见深厚。1971年,画家张大千看过他的画作后,更
亲笔写上“未来的大家”五字相赠,以示对他的赞誉。
事实上,赵泰来的作品曾在香港及海外展览,当代中国美术大师何海霞、娄师白、钱君等在观赏过
后,都表赞赏。
赵氏父母皆在文革期间先后辞世,15岁时来港并寄居姨母家中。其姨母为守护家族收藏终身未谈嫁
娶,在临终前立下遗嘱,把家族收藏的书画艺术品留予赵。
1980年,他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中国历代名画及唐伯虎绘画展览”,展品以家族珍藏为主。此后在香
港及国外举办多次个人书画展,并参与过不少名家作品的编辑和出版,如《中国历代名画选集》、《郑板
桥兰花画选集》等。
附录:赵泰来,1954年出生,籍贯广东东莞,近代著名外交家伍廷芳先生的外曾孙,4岁开始学画,
现任香港祖国出版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