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人报
“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作者:韩晓军 @ 2006-08-17
昨日,杭州西湖博物馆开馆,韩美林艺术馆试开放——
“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钱江晚报 韩晓军 2005-10-1
昨日起,杭州又有两座博物(艺术)馆问世。位于南山路美院对面的西湖博物馆昨日开馆,位于植物
园分类区北面的韩美林艺术馆也于昨日起对外试开放,大约半个月后也将正式开馆。
杭州西湖博物馆集中展示西湖的历史文化,是国内第一个湖泊类专题博物馆;韩美林艺术馆馆藏韩美
林先生上千件艺术作品,杭州本来就多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馆,现在又多一处。
杭州本就拥有众多的专业博物馆、艺术藏馆,像丝绸博物馆、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
堂中药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西湖美术馆等,藏品和风格各具江南特点,现在新添两处专业博物(艺
术)馆,杭州的藏馆规模更为可观。
逛博物馆会否是下一站流行
记者昨日先睹为快。西湖博物馆的整个建筑大部分延伸在地下,仅以斜坡式大草坪为屋顶,与湖滨绿
化自然衔接;以一道古典红墙、一条道路、几扇门窗与厚重的钱王祠过渡。而韩美林艺术馆整个建筑和展
厅空间的设计,都参照后现代艺术流派的审美风格,颇为新锐,视觉冲击十分强烈。
记者从昨天亲身参观的两座新馆感受到,新的藏馆至少在氛围上已与杭州原先就有的博物馆建筑的厚
重感不同,刚建成开放的杭州西湖博物馆和韩美林艺术馆,都是蕴藏着江南建筑风韵的低开建筑样式,然
而,即使它们魂系江南,它们的形象却并不纯粹江南。硬朗、简洁、大气、含蓄,在其内参观感觉自在,
西湖博物馆内的医疗、购物、救助等现代馆建服务颇具国际水准,传达某种时尚信号。
杭州西湖博物馆坐落在南山路上美院地带,步行可达西湖“新天地”。这两处杭州夜生活的地标,早
已汇聚了各类消费人群。但那些习惯于在酒吧喝酒,在南山路逛画廊,在西湖边散步的人们会不会愿意拐
个弯到西湖博物馆停留?国庆黄金周,除了血拼、游湖、打牌、喝茶之外,是否有人避开人潮去博物馆静
度时间?
博物馆休闲,尚未到来
“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本畅销书作者用此话描述在英国人们对于博物馆的热情。在
流行的美剧《欲望都市》,女主人公凯西的下午时间便是大量逗留在博物馆、艺术藏馆、大剧院等处。
但事实是,无论在博物馆实力更雄厚的上海、北京,还是在极具地域特色的杭州藏馆集,众多的博物
馆、艺术馆的存在还没能改变这里人们的休闲习惯。
与美国、欧洲等地的人们相比,去博物馆打发休闲时间还远远不是国内人们的休闲选择。9月24日至9
月25日,来自中国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中外130多家博物馆的馆长们曾聚在江苏南通热议如何让人
们亲近博物馆。
各地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时,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人群走进博物馆,也一直煞费苦心。目前正在杭州丝
绸博物馆举行的“马可·波罗时代的时尚艺术展”,由浙江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主办的《杜康书画
展》等,也想尽办法想瓜分黄金周游客。但事实是,作为旅游城市的杭州,自然景点的魅力要远远大于这
些人文景观,这点不论对于外地游客还是当地人都一样。
博物馆需要检讨
博物馆消费在国内一直比较“正儿八经”,目前国内70%以上博物馆属于历史文化类,而且不少博物
馆只注重收藏古董文物,绝大多数是国家主办,社会力量兴办的博物馆还在起步阶段,国内的总数还未超
过20所。
相当多的人们以为造访博物馆只是枯燥乏味的无意识游逛。专家认为,许多博物馆没能走出门可罗雀
的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展览内容陈旧、展品单调乏味、布展生硬死板、图解说教味浓等。
然而,不管是建筑、历史、展品、规划、休闲、氛围,博物馆最大的感受是“发现”的愉悦。当你静
静陪伴一幅画作、一件工艺品,或是片段的历史遗迹度过一个夜晚,缓缓听它们对你诉说身世,这样的诱
惑还是巨大的。
专家认为,除了藏品珍贵、馆建现代、交通便利之外,如果博物馆还提供良好的餐饮空间、交际的处
所,也常常举办互动的艺术节目,就不难成为时尚的地标。这是对于杭州的博物馆尤其是新开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