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畅 @ 2006-10-26
千年郓州
陆畅
千年郓州,
千年神话。
地杰生人灵,
物宝蕴天华,
酿成美酒醉流霞。
金质玉液,
兰香菊雅。
茅台输汤仙,
剑南逊味佳,
绵柔回甜堪自夸。
老郓州,
名天下,
国珍天香耀华夏!
郓州酒赞
英雄总有路,杯酒解千愁。
琼浆谁为最?当推老郓州。
天下千年酒
当推老郓州。
开坛十里香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是酒文化的文明。郓州乃千年古县,酿酒历史悠久。相传孙膑善兵法,佐田忌败庞
涓。桂陵之战歇罢,途经古廪丘。当时廪丘地高土肥, 黄水不泛,盛产粮食,当地居民勤劳善良,酿酒
技术高超。由于早闻孙膑大名,遂用窖藏的家酒奉军。酒坛封起,窖香四溢。全军上下一阵欢呼。孙膑饮
罢,嘴唇一抹,遂有诗出:古廪窖藏,酒香仙酿,玉露琼浆,孙膑得尝……。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加强北方防御,欲迁都北京,特派燕王朱棣北上。行军途中,歇兵打尖于郓
州。当时正值槐花飘香之季,燕王席地于巍巍槐荫之下,幽幽古井旁边。饮着乡民所奉的家酿,顿感诗意
滔滔,随口吟到:罗列三千馆,清香第一家。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
朝有兴费,代有变迁。然古廪丘的酿 酒工艺却从未失传。后刘邓大军过黄河经郓地,出于对人民子弟兵
的热爱,村民把窖藏多年的酒搬出来慰问解放军。酒坛刚一启封,浓郁的窖香立时四溢开来,飘飘随风。
顿时欢歌笑语携着酒甜,弥漫了整个村庄。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齐声叹到:郓州酒味长,郓州酒好
喝,要喝还是老郓州!
"五花马,千金裘,呼而将出唤美酒。"沧海桑田,水浒人秉承了先祖的酿造技术,采用先进科技,精心打
造了极具郓州特色的又一拳头产品--老郓州。老郓州是以优质小麦、高粱为原料,经泥地发酵,缓慢蒸馏
而生产出的中、高度粮食酒。具有酒体协调、窖香浓郁、尾正悠长的特点。绵柔回甜,多喝不上头。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生如酒,品酒如品人生。民有俗语:喜宴饮过郓州酒,生子必住别墅楼。
朋友,天上有琼浆,地下有郓州。喝酒,喝好酒,选酒要选老郓州奥。
千年郓州
郓州,今郓城之古称。公元前二十世纪称庇,商祖乙曾建都于此,春秋鲁公筑城为郓。隋开皇十八年置郓
州,设都督府,辖五州三十二县。原址在今张营附近。金大定六年,因黄河犯境,迁至今盘沟路,至今亦
然。
梁山为屏,泽湖为镜,黄河之水天来,宋金河蜿蜒绕城。物华蕴天宝,地杰生人灵。
武有孙武著兵法,孙膑佐田忌;宋江题反诗、晁盖智取生辰纲;文有穆修,"西京千古帝王宫,无限名园
水竹中。来恨不逢桃李日,满城红树正西风。"一首《西京绝句》足见其满腹经纶,超群才华。晁补之才
气飘逸,所著文章皆温润典雅,所做诗词亦豪放酣畅。现仍存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留世。后来
的古筝艺术家张为昭,丝弦圣手王殿玉,再后来的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屡次走上中央春节晚会的狗娃艺
术团,无不名冠九州,享誉四海。
物宝蕴天华
今有金河柳翠,古有郓州十景
金河柳翠
宋金河,宋时称广济河,水深岸阔。上游自林集,贾道沟,经机房,华营,到八里河,唐店,分两支入梁
山泊经运河故道注东平湖,长约百余里。每至春夏,鹭鸟翻飞,帆影幢幢,堤高柳翠,岸边浅滩亦荷盖荫
荫,粉莲婷婷。尝有稀禽异珍前来觅食,更有鼓蛙游鱼游戈于碧草苇丛,村姑泥娃亦戏匿复展于亭荷垂杨
之下。
"炎夏消暑那里去,郓州城南宋金河"。现宋金河仍清水幽幽,荷香柳翠。不失为一方胜景。
《一》 盘沟夜月
"一轮秋色暮云轻,下 印盘沟碧水清。古渡停泓堪自照,短桥残月为谁明。"公元1166年,县址由张营迁
至盘沟,即现在的盘沟路。盘沟自西而东,迤俪盘旋,东通冷庄湖,沟内绿水潺潺,岸边杨柳曳姿,花芳
草细。春和景明之际,姣月入水,玉镜镶黛,美不胜收。现政府院南仍有碧水盈池,入夜霓虹幻彩,玉弓
印潭,周边垂杨,芙蓉倒影水中,仍不失为郓城的一大景观。
《二》 荒塔云燕
建于后唐的观音寺塔,历来就是郓州的一大景观。
荒塔古,燕子奇,"几盘断塔类层台,岁岁能招燕子来。不厌僧贫香积度,殷勤飞走复飞回。"荒塔之燕有
前爪而无后趾。栖息塔顶,从不沾地,不宿枝,也不随季南迁,滑翔出穴,飞创入巢。昔日荒塔周围水碧
苇密,蚊虫滋生,夏日晨昏,群燕绕塔飞鸣,远观若云,故称"荒塔云燕"。
《三》 廪丘雾市
古县志载,古廪丘在今水堡一带,朝雾晨曦之中,隐有楼台,影影幢幢若古城。有诗云:"旧迹知何处,
犹有廪水埃。荒畴衍黍稷,平野见楼台。乍现时运没,擘空影复开。蒙蒙烟雾里,疑是小蓬莱。"
昔日古廪丘原为高地,后因黄河改道北徙。遂成沼泽,故出现海市蜃楼奇观。至今仍有"古城逛街市,购
得物什归。"的传说。清朝县令陈良谟"聚郓鲁鄙汉时升,千载犹多瑞蔼凝。无蜃� 绾斡泻J校U耙墒
遣试普簟�就是廪丘雾市的最好写照。
《四》 潘溪晓渡
"白石桥边古梵宫,绿柳深处有溪通。朝朝回舟晨兴渡,人在沧浪埃乃中。"一首诗一副画,尽展古潘溪渡
口之风光。
隋朝开皇十八年,凿河做渡,通郊溪沟而成渡口。相传曾有渔人潘溪在此摆渡。潘溪为人朴厚,待人和
善,尝无偿摆渡接济贫者。附近居民及来往客商无人不晓,为感其恩德,遂命此渡口为潘溪渡。晨渡潘
溪,柳烟画桥,鹭声雁影,水绿如稠,跳虾游鱼亦逐波随影,风景优美若江南水乡。
《五》梁渠凫影
"问水依依萦马去,凌空隐隐绕飞凫。月中上下常留影,烟里消疏如画图。""百亩流沙傍水滨,蹁跹凫
雁往来频。遥观疑是蟾蜍影,是影非光莫认真。"今日凫渠,乃城东十二里铺。明正统十三年,泛泛平地
突喷流沙,且汩汩不断,直至延溢百亩之多,遂成沙丘渠水之貌,引得凫雁翻飞,鹭鸟时鸣。以上诗句就
是当时梁渠凫影之盛况之最好见证。
《六》冷水芙蓉
城南三十里有冷水河,水绿如绸,飘飘若带,常年涓涓不断,河中翠盖荫荫,粉莲亭亭,香远宜人。
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知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之所在。清知县陈良谟:"曾游盘水赏芙蓉,
十里香闻信不虚。此地却能成五色, 依稀湖上莲花居。"黄之芳:" ……才看水面簇于锦,转向天边散做
霞……。"等,都是写冷水芙蓉花开的。
《七》线岭秋烟
郓北邻梁山泊,泊水浩浩,尝泛郓境。为防泊水南溢,当地居民筑高岭,植柳树,种榆槐,东西绵延三十
余里,低低高高,隐若虹桥。因"细叶垂垂疑是线,轻烟袅袅恍如春"而称为"线岭秋烟。"
"随风飘忽分香冷,映水微茫叠浪频。"现在的宋江河仍岸傲柳多,每到春夏,垂线袅袅若碧丝。近如帘,
远如烟,夕阳西下之时,其色若金,丝丝柳钓倒映水中,其形柔媚,其色斑斓,时有黄花年少隐约其间。
《七》七陵云树
城南四十里,有七陵碑村。此村古木参天,绿柳垂荫,因有汉时古碑一块,上书"七陵",故称七陵碑。
黄之芳"南陵晓色自氤氲,老树参天乱不分。蒙密凝寒欲做雨,淡浓排设恪成云。穿林远眺无人影,隔隙
微窥见鸟群。至此绝奇堪画出,方圆泼墨意忻忻。"孙丕振"碑前乱树欲排空,忽淡忽浓自不同。如此奇峰
恍未辨,行人收在眼光中。""丰碑古篆汉时文,遗迹谁传未得闻。郁郁苍苍千载树,半巢鸿鹄半烟
云。"就是记载当时"七陵云树"胜景的。
《九》五岔渔歌
古郓西北有冷庄,距城四十余里。冷庄河注廪丘入鲻河。在此处分为五岔,犹如湖泊,水深� 独
塘欤阜煞小�几点野火点斜径,知是渔人煮槭莲。"夏秋之夜,野火隐隐,渔歌声远,别有一番村
塘野趣。古人多有诗词模描五岔盛景,最著名的一首诗是一无名舟子所做"河分五岔归芦州,岸口渔家聚
上流。夜静何声惊客梦,高歌都在渔舟中。"
《十》独山樵夫
现济宁独山,古时属郓。据传天皇怒鞭梁山,用劲过猛,以至山头跌落郓城,后复原无望,遂成一景,
曰"独山樵唱"。
昔日之独山,林深草丰,沟渠纵横。尝有樵夫歌乐于此。春和景明之时,文人骚客亦相约寻幽探盛,故留
有诗句多多。清著名知县陈良谟有诗云:孤峰独耸势峥嵘,路仄偏多樵子行。朝采暮还能自乐,紫芝亦曲
少一庚。
地杰生人灵
丝弦圣手
王氏殿玉,字琢玺,号洁尘,郓北徐桥人也。
殿玉家贫:四岁亡父母,六岁染天花。艰难度日于胞嫂门下。后双目失明,沿街乞食,幸逢艺人玉修,遂
习占卦之术、算命之道。十二逢吹弹艺人兴文,入吹拉弹唱之门。殿玉聪敏:一点即透,技艺一日千里。
倾一腔无处泣诉之冤愁于怀中丝弦,日研夜磨,未及三年,师许人赞,琴艺日臻化境。
殿玉善思:十五年少,即改琴三弦为琴两弦,蒙鱼皮于琴筒,冠名坠琴。此琴低音深远淳厚,高音嘹亮清
越, 且极似人语鸟鸣,车喧雨泣。此琴一出,四方震动,一时曲艺剧社、纷纷约演,每到一处,人山人
海,掌声雷动。
殿玉强记:弱冠之年,殿玉告兄别嫂,离郓赴沪。一路之上,悉心收集民间俚曲小调。诸如苏州滩簧、无
锡小曲、凤阳花鼓等。殿玉边行边研,以至心醉神迷,及至沪上,诸多民间曲牌早强记于心,且融会贯
通。
殿玉谦逊,十里洋场,大家云集。殿玉遂遍访沪上名人。研唱段、究唱腔、斟唱词,且力学西乐,且于丝
弦之上抚出如〈梦幻曲〉、〈伏尔加〉、〈兰色多瑙河〉之洋曲。异国风情、南调北曲,皆尽展于丝弦之
上。大师连良,有曲曰〈借东风〉,殿玉曾模抚之,其中瑕疵亦惟妙惟肖,点点尽展,连良听后呆立良
久,叹曰:丝弦圣手,天下第一也。
殿玉出身微寒,一世颠沛。然早年卖艺,晚年任教,桃李天下,积蓄时有。然殿玉勤俭,不嗜烟酒,尝以
已之财,援社会福利之业。黄河决口,殿玉义演,筹资赈灾。所收资财,均赠灾民。豫报曾载:"殿玉募
赈,车马膳费丝毫不取 …….."。正是:无眼之人,行慧眼之事!
l 殿玉德馨:桃李天下,弟子韩氏 凤田、赵氏玉斋、高氏自成、长子福生,皆为艺坛名人!屡次域外献
艺,声振中外乐坛。
殿玉谢世至今四十有余,但丝弦 余韵仍袅袅于四海五洲。其三、四代传人,一枝独秀,犹跃跃于中外乐
坛。
古筝遗韵
张公为昭,琴筝之乡,城东三十里张坑人也。其父知书理、精音律。为昭自幼聪敏好学,七岁指物做诗立
就,才比仲永也。黎仝庄有琴师姓黎名帮杰也,琴艺精湛,名声远冠齐鲁也。为昭遂拜其为师。父督师
教,自励不懈,技艺提高若驹之过隙也。
为昭性情温和,为人谦逊朴厚,广结高手也,曾与琴师殿玉、连俊、东扶、九香往来频繁。遂取百家之
长,成己之体。其琴韵风格独特、指法净索。为昭博学,琵琶、扬琴、坠琴等诸多乐器亦可扶弦成曲,得
心应手。同时善于制作,凡有琴出,必高音清越,低音沉幽,余韵悠长若钟。其形亦精巧典雅,选料考
究,木质非轻、松、脆、滑兼具,不得入选也。
张公爱憎分明、德高望重,桃李天下。诸多弟子名冠中外,西安音院高自成、山东艺院韩庭乃其中一二
也。
张公谢世虽五十有余,其琴韵仍悠悠于水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