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惠 @ 2007-01-06
清味四帖
张晓惠
青菜
我的案头没有其它饰品,一青瓷盘,清水中三两株蓬勃翠绿的青菜心,养眼又养心,春夏秋冬一年四
季。白白的菜帮,是那种在阳光下透透明明的玉白;绿绿的衣叶,叶片竟还镶着蜿蜿蜒蜒的花边。端详着
眼前的尤物,天呐,这哪里还是青菜?是天地造化之如此精美的工艺品呢。
生活中,谁能离开青菜呢?居家过日,豪宴素餐。香菇炒青菜,青菜炖狮子头,还有保四季平安的青
菜豆腐汤。哪怕什么都不放,女友告诉我,几滴豆油两株青菜,一小撮虾皮,烧出来的汤可是奶白奶白
的,一碗米饭就那么有滋有味地下去了。奶奶也喜青菜,拿手的是青菜面疙瘩。她将青菜洗净挑出那棵棵
菜心,一大锅热腾腾的水中,将放了鸡蛋的面糊用筷子左一拨右一拨手指儿粗的面疙瘩就若小鱼儿般快活
在锅中上下翻滚了,奶奶的手在围裙上拍拍,将切碎的菜心推向锅中,哎呀,白是白来绿是绿,端在手中
煞是好看,吃在嘴中幼嫩爽滑,哪还要什么这个菜那个菜。这是儿时对美食最深的记忆了。
那年在多伦多学习,才几餐下来魂牵梦萦的是绿绿的青菜。找一家中餐馆,对华人老板说要一盆菜泡
饭。那老板笑咪咪:我几(知)道,上海青!一盆撒满了碎碎的生青菜叶加了水的米饭端了上来,我们一
起叫着“上海青”!加拿大的华人叫青菜为“上海青”,那对青菜亲切的命名与呼唤已饱含着对祖国故土
的殷殷深情。散发着清洌之香的一大碗“上海青”泡饭,给远在异国他乡的我们带来踏实的静安和欢喜。
青菜和许多植物一样,春日里开花秋风中结籽,老是一不在意就满目金黄。今年春日,一定要找处田
埂,抱住双膝坐下,静静地,在春风中守望,菜花儿如何慢慢绽放,又是如何瞬间灿烂了四野八方。
南瓜
西方不少国家有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南瓜灯笼是不可或缺的装饰,故又称为南瓜节;东方引经据典,
说是南瓜“性温,润肺益气化痰排浓“等等。我只因了懵懵懂懂之时就会唱的那首“红米饭南瓜汤”的
歌,认南瓜是美食。
儿时住的大院是平房,每家门口竟然有一块几十平方的土地,都派上了用场。门口原本种的是月季、
大丽菊还有几株冬青。会唱那首歌后就央妈妈育下了三株南瓜秧。阳光雨露春温夏热,就看着南瓜一日日
舒叶一天天打蕾一寸一尺地在土地上伸展牵藤,再忽然一天清晨,那长长的绿中发黄的花蕾就微微地笑
开,在晨曦中慢慢地绽放,如同女孩娇羞的笑脸。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花儿的绽放,还是自家长的
南瓜的花。毛绒绒刺刺的叶儿,大的摘一片顶在头上作帽盔。花儿是不能碰的,妈妈说碰了就“易”了,
不结果了。南瓜若孩子一样在我们的注视中,在大地母亲的托载与蓝天父亲的宠爱下,从乒乓球大到小碗
大再长成一个青皮葫芦,再一日日泛出丝丝淡黄直到完全金黄!这样的宝贝怎么舍得吃掉?我记得,第一
只金黄色的南瓜在家中从秋到冬再到春日,一直放在那竹编的果盘中。
长是长吃是吃。南瓜粥香甜,南瓜汤养胃。从百姓家普通的烧南瓜进化到宾馆餐桌上的精致的南瓜
饼,还有奶油南瓜浓汤诸如此类,南瓜的吃法似乎也可以制一个菜谱了。那年出门在外,主人端上一盆金
黄金红的东西,油炸的薄片上撒着星星点点的椰丝与白绵糖。主人诡密地笑着说尝尝吧尝尝!甜甜脆脆香
香地,是什么啊?!是炸南瓜花啊!千奇百怪地烧法,南瓜吃上去早没有了南瓜味,可惜了风餐露宿的南
瓜。还是喜欢传统的烧法,南瓜汤南瓜咸。
午餐,我老在食堂那个窗口排队等,等一份乡野之气四溢的酱焖南瓜。
红豆
珠圆玉润,色泽红正,精巧玲珑——此君为红豆。
《觚》卷七中说红豆:红豆,名相思子。质坚如铁色胜珊瑚……古人吟红豆佳句无数,“红豆生南
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诗穿透茫茫岁月吟诵至今;现代人仍有视红豆为传
情之物,我一个文友小妹就被红豆彻底俘虏,捧着一只精美的圆形木盒跑到我这儿:姐哎,现在还有人送
红豆戒指耶!浪漫耶!喜颠颠地嫁到东北去了,到底是此物最相思。
在井冈山,我见到了红豆悲壮惨烈的一面。在那所小井红军医院旧址旁,当地的接待同志指着高高的
红豆树说这就是井冈红豆,又叫红军杉,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她。一路上高高的红豆杉为我们庇荫,行之
黄洋界买了几串红豆。井冈的红豆真的是红啊,如血如霞灼灼似火,站在山头,将红豆串拆开,满手的相
思红豆满捧着向青翠的山谷抛洒,祭奠我心中的不朽英雄。
平常的日子里,红豆却又是普通不过的主食辅料(有人说此红豆不是彼红豆,我固执地认为是一
类)。红豆糕,白白的发面上嵌着粒粒红豆,艳若晨星;红豆棒冰,小的时候咬一口半截都是赤豆,而现
今也只剩几粒顶在大半截冰棍上。红豆沙,小时候奶奶将红豆熬熟捣烂再拌上猪油白糖,是做汤圆和包子
的上好馅,咬上一口又香又糯;现在满街又有了赤豆汤赤豆奶茶……
不善烹饪的我最拿手最心仪的,还是最本份最平常的赤豆稀饭。你看,将赤豆洗净,白米、糯米皆与
红豆同比放好,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熬上半时一载,不停地用勺子去翻动搅拌。不急啊,找本
书在手,看着看着,慢慢地,红豆粥飘香四溢满屋三间。
萝卜
资料上说,萝卜的原始种起源于欧亚温暖的海岸,对这样的说法非常地不以为然。一直以为,白萝卜
是中国的中国。不求华舍丽土,生于乡野地头。一粒种子撒下,舒叶萌芽结实。从泥土里泼拉拉一拔,硕
大滚圆。小时甚至傻傻地想:为什么不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形容萝卜?
喜欢萝卜,就关注并知晓了萝卜的若干种吃法。萝卜烧肉,将萝卜在水中焯一下,再和煨熟的肉块一
起加上糖、黄酒、大料猛火烧小火炖,直炖得肉中的油都渗了出来,直炖得萝卜和肉筷子一碰就烂。萝卜
烧豆腐汤,要小葱要虾皮,最好是豆油热锅,香葱炸香,萝卜与豆腐相伴,黄虾皮与绿香葱共舞,一碗萝
卜豆腐汤,温暖多少人的心房。生炝萝卜,将其切成细丝,用盐和糖炝了,倒上酱麻油,再放上几丝嫩香
菜,纯净得似春日里的一幅写意画。还有复杂的腌萝卜干,小的时候哪家不腌萝卜干?入秋时是萝卜上市
时,买来几十斤白萝卜,洗得白白净净就开切了。切萝卜可有讲究,要切滚刀,块块带皮。玉白色的萝卜
片温润饱满,一片片一块块恬静可爱若白胖胖的婴儿般的萝卜撒手撂脚地舒展在十月的阳光下。萝卜干晒
工完毕,与五香粉、八角料、老黄酒一起封进小口坛子中。哪日开坛,满屋的五香酒香萝卜干香。在外求
学思乡念家之时,端起饭碗就想起黄灿灿的萝卜干,想得心里疼。
萝卜最好吃的还是生吃。年前亲戚送来一小袋说是南洋的白萝卜,咬上一口崩崩脆甜津津;出差到上
冈,好客的主人端上一盘小小圆圆的白萝卜,说是上冈的白粒子赛人参呢,真的又脆又甜。而最好吃最回
味无穷的,说出来又很不光彩的是儿时的一次偷萝卜。去乡下亲戚家玩,亲戚邻居家屋后绿绿的一片,说
是长的萝卜。长在泥土中的萝卜,还真的没有见着呢。那晚的月光很好,和妹妹商量半天,终在大家在屋
中磕瓜子之时,溜了出去,跑到对面的田里拔了几株,在小河边用水洗个干净,就着月光喀喳喀喳啃了起
来,皮薄肉细满嘴生津啊!今生今世,月光下从泥土中拔出的萝卜,是难以忘怀的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