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惠 @ 2007-01-06
点 名
张晓惠
这个班,女教师怕的就是晨间点名。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5岁,恢复高考后的那几年,一个班学生
这样的年龄差异,并不希罕。有的年龄大的学生孩子在谈恋爱,年龄小的学生也谈恋爱。但这个班,每早
的点名都要点出些名堂。
开学的第一天,阳光金灿灿的很好,第一次走进301教室的女教师心情也很好。瞅着一教室的学生,
意气风发清脆朗然地报出第一个名字,那三十多岁的男人歪在课桌上笑嘻嘻地:来了!再报第二个名字,
那穿军便服地啪地一站一个军礼:到!课桌椅连带哗啦啦地响动,全班哄堂大笑。女教师脸红一阵白一阵
不知道还该不该往下点,咬咬牙还是往下点,第一次点名花了二十多分钟,38个学生有9个没到。捧着点
名簿女教师逃离了这个被称为“黄浦一期”的党政干部班。
校长不答应调班,于是每日的点名还得坚持下去。女教师也想通了,随你怎么答应如何叫唤,反正我
点下去。时间长了女教师熟悉了学生,那老是说“来了”的是一个国企的副书记,那第一次行军礼的是部
队的营长才转业到的地方。班上的女生不管年龄大小都循规蹈矩清清亮亮地叫“到”,但一学期下来,从
来没有一次全到的。惟独期末考试前划范围,三十八声“到”,但仍有几个男生笑嘻嘻地吼了两声
“到”。女老师清清楚楚地看到只有三十三人。一学期下来人都认不全,女教师要查查是哪几个好佬老是
不听课。一位老是迟到的,带着一双读小学的儿女,老婆是个病篓子三天两头住院的。那次他迟到满头大
汗冲进教室,竟然从袖笼子中摸啊摸的掏出一小孩子的棉毛衫,全班乐不可支前俯后仰。还有一位年龄相
对小的,整日里为父亲冤案一事跑平反四处奔波,今日去南京明日去济南,常是同座替他喊到的。第二学
年将案子跑下来了,拎了一大包煎饼大葱给全班的同学吃,追着也给她卷了一大块,全教室满溢着大葱
味。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年下来,这个班点名到底是点不全的,相对人全的是下午两节课后,这些从各单
位考来的干部们,早上总是紧紧张张,下午两节课后却又在校园悠哉悠哉,三五成群烟雾团团踱来踱去。
校长见到他们也是很客气,学校很多事情比如资金比如新楼的消防设施再比如更改校名等都是找学生帮
忙,这个班的学生似乎无所不能。但她不以为然:学生就该像学生,读书就该有读书的样。好在这个班对
待考试特别认真,这个班得不到最佳风纪奖,但每次考试都有几人会挤进全校前三十名。这也是她心中略
略宽慰并原谅这些大龄学生的理由,也是当这个元旦前收到这个班二十年同学会的邀请,欣然早早前往的
重要理由。二十年刚走上讲坛的委曲与不满早已淹没在岁月的烟霞之中。
301教室。当年45现今头发花白的班长笑咪咪地守在教室门口,右手一摊作了一个请的手势。教室中
她曾经的学生坐得整整齐齐期待地看着她,教室寂然无声。讲坛上,放着一本什么,女教师拿起一看,竟
然是一本泛了黄的84级党政干部班点名簿!老班长笑着向她点了点头。她犹豫了一下,迅即捧起了花名册
清脆无比地开始了点名。从1号开始一直点到38号,一声接一声响亮地“到”在教室中回音四响!教室后
面座位上腾地站起一个中年人,她认出就是那个为父亲跑冤案平反的学生:老师,这二十年来,我最想对
您说的就是什么时候,能坐在课堂上听您叫一声:扬刚!我回答“到”!
新年的阳光将没有空调的教室打得金灿灿暖洋洋的,女教师感到有一股什么热热地从眼眶直往外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