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社区
百姓眼中的盐城交通征文读稿随记
作者:浦玉生 @ 2007-01-06
百姓眼中的盐城交通征文读稿随记
浦玉生
在我家的周围,交通大楼常常夜晚“亮点”之最,多年来,交通巨变是盐城百姓的共识,交通工程也
是我们督查的必到之地,大家无不惊叹盐城交通的快速发展。
稍有一点阅历的人,对昔日盐城路况记忆深刻,甚至刻骨铭心。那泥泞的小路上“人不骑车车骑人”
的遭遇,晴天像鱼脊梁,雨天像浆糊盆。如今路好了,车快了,人也不晕车了。不再是“车子跳,盐城
到”,还有什么“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停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的顺口溜。
研究人才地理发现,因为过去交通僻塞,信息不灵,盐城五千年的历史上本土没有出现过一流的大
家、大人物,像顾正红、二乔等都是走出盐城后成为名人的。交通不便,怎能沟通,难以联通,人就难以
发达。现在发达的交通轴和网络轴,将会改变这一数千年来的历史定律。
2005年大丰港的试通航,沿海高速公路的通车典礼,我都在现场,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走到
开发区,那指路标志上写着右拐弯“南通 上海”,左拐弯“连云港 青岛”,盐城哪一天这样牛过。飞机
直航韩国,大丰港即将成为一类口岸......
征文56篇,我的评判标准是:首先,有真情实感,反映盐城交通的巨变有切身感受;二是有文章章
法,有较为巧妙的文章佳构,有新意和新的角度;三是能升华意境,不是一般的就事论事,有文化内涵,
升华意境是最高境界。(有三篇未评)
时下信息爆炸,看报看题,晚报有一份,生活报偶尔看到,说实话征文过去知道这事,但文章几乎没
有读过,仅粗读过王氏三兄弟的话交通。此次集中时间看了一天多,并仔细“把玩”、品味。感到王春瑜
的《人是地行仙》一文最好,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句话,引出盐城交通感受,最后“真个是神鹏展
翅千万里,天雨花,灿若霞。”王荫《话说家乡古今桥》说建湖原有3800座桥,还有哑巴桥、戚家桥,并
引出一则对联:“戚家桥上桥无漆,京都榜文榜无金”,很有文化内涵。王春才《张爱萍将军心系盐城机
场建设》写得也不错,写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
徐立德少去看姐,不是姐弟情意薄,问题是路难行,作者通过《一张多变的地图》,切入点很好,从
没有路的“游渡”到断头路,到现在桥通了,“人在画中行”反映交通变化。裴艺元则从父亲病危,感叹
家人从四面八方回家《我家门前路路通》。徐立德《往事历历话爬桥》,桥不是走的是爬的,历史上竟有
爬桥村,胡兴扣《公路的变迁》说得很形象,盐城交通像上了“宽带网”,宁盐高速、新长铁路、盐城民
航相继“下载”......李志勇《今非昔比话公路》过去的路像三级跳,现在“呼啦”“呼啦”呼啸而过说
明路好走了。
吴济国《三回盐城话交通》农村“一条大路通四海,千条曲径达万家”,王洪武《家乡的路》上过去
是独木桥、高低桥、晃晃桥、断桥,现在架起了金桥。蒋润生《梦想成真话交通》从“华容道”到金光
道,是从外地人眼中看的;杜乃彤《大伯的心愿》是从盲人感受到的交通方便,车子开到家门口,惊叹:
“乘乘(下去八字),这个便当!”;宋丽华女大学生《宿舍里的争执》,那卧谈会谁不说俺家乡好,新
长铁路开通,四川的同学回家可以从盐城直达成都,不再从徐州中转,盐城同学“扳回一局的感觉是不可
言传呀”。
陈荣斌《一日千里不是梦》、戚思翠《阎王路变成致富路》、裴道庄《难忘的旅行》、唐修军《唱着
颂歌行大路》、程青《逝于斯,生于期》、成耀辉《交通--盐城走向世界的跳板》、黄春兰《交通 生命
健康》、颜友良《海堤公路情思》等文章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盐城“穿梭于时光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巨
变。
文无定法,还有一些也是不错的文章,可能因为各自的眼光不及而有遗珠之憾。
百姓眼中的盐城交通征文活动是有眼光之举,展示了巨变中的盐城交通,振奋了前进中的盐城人民。
如果今后开展一次请国内名家写盐城,或写盐城交通的活动,那将会更有影响。省级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
旅游城市的盐城太需要有这样的策划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