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社区
晓惠散文:寻觅萧红
作者:张晓惠 @ 2007-01-20
寻觅萧红
张晓惠
寻觅萧红,从十六岁至今。
半生的寻觅,自有原因,当然主要是因为女作家萧红的横溢才华.其实,我想寻找她时,仅仅只看过她
一本薄薄的《呼兰河传》。想来少年时的寻找探寻,更多的是因为萧红的短暂又颠沛流离的一生,因为她
与关东大汉萧军在乱世与苦难中因文学而缔结的爱情,在十几岁的女孩心中,那是多么地浪漫啊!还因为
她与鲁迅的真挚交往,你看鲁迅对她说:你穿红上衣却穿了咖啡色的裙子不好看。这么多年一直记得。更
因为萧红仅仅在人世间活了三十一个春秋,在病痛中身边无一亲人地死去。你听萧红的呼喊:女性的天空
是稀薄的,女性的羽翼是沉重的。我这一生的所有不幸,只因为我是一个女人!于是,一年又一年,我寻
找萧红。
我在书中寻找。《生死场》、《小城三月》、《南市街》,萧红的作品在十几岁的女孩心中,看了多
了,有一阵子甚至不喜欢起来——太压抑了,太沉重了,太悲凉了甚至太乡土了。你看《小城三月》中的
翠姨,你看《生死场》中的王婆还有金枝,你看《呼兰河传》中的冯歪嘴子和他的女人……少女的心为那
个时代女人所遭受的一切苦难被腌渍和撕裂着。直至渐晓事世,才一点一点看出萧红作品的好,看出年轻
的萧红是如何执著地以自己的性灵为那个时代和社会的女性呐喊,更在看似平实的文字中,渐渐地琢磨出
萧红散文化的结构章法,那种似无组织的组织,无结构的结构,形散神聚的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篇篇叙
事诗,幅幅风土画,串串凄婉的歌谣。
我在旅途中寻觅。1989年出差哈尔滨,我对当地的同行说:知道萧红的家在哪儿吗?对方有点茫然,
我强调就是女作家萧红的故居。对方想想说好像是在另外一个县,那么时间就不允许了,心中有点惘惘
地,心中着实是想去看看萧红的家的。直至去年无意在网上看到一冯姓摄影师的博,上面竟然有萧红故居
的系列图片,看着那若萧红文中所说的“五间一排的正房。一齐是玻璃窗子、青砖墙、瓦房间”,看来看
去不太像,那砖呀瓦的太新活了,尤其是那漆成鲜红色的廊柱,图片中还有盛开的大丽花、扁竹莲的,怎
么也与萧红的故居联系不起来。但萧红的汉白玉的雕像就在院中,好在,还有后花园的磨房,是旧旧的青
砖房,和《呼兰河传》中“蝴蝶、蚂蚱、晴蜓、小黄瓜、大倭瓜还有早晨的露珠”什么地吻合起来。想着
什么时候再至实地看看为好。
上个星期在香港培训交流,心中不停在牵记着浅水湾。香港接待的林女士说是我们的浅水湾真的是好
漂亮噢,她哪里知道我还是因为萧红,很偶然地在一个资料上看到,说是1942年萧红去世,是葬在浅水湾
的,心心念念想着去看看萧红祭拜萧红。那日,终去了浅水湾,那导游许先生一路滔滔不绝,从浅水湾的
风水介绍到住在浅水湾的政要名人:首富李嘉诚船王包玉刚还有前特首董建华,豪宅都是在这半山腰哟!
你们看看,那座高楼中有着大铜钱装饰的楼层就是肥肥(沈殿霞)的住宅啦。下得车来,浅水湾还不错,
浪平沙细蓝天碧海。约定了时间其他人都去看观音摸财神了,我却四处乱转,可这儿那儿都看不到有墓地
或是墓碑的迹象。问了几个店铺的人都是摇头,找那许导游,那很文化的导游却是一脸茫然:萧红是谁
呢?我愤愤地瞪他又好言请他打电话问,几个电话下来都是不知。
慢慢地踱向沙滩,问向海水:你们在这儿流淌多少年了,你们可曾知道可曾看见一名叫萧红的女作家
来过?如看见若知道,请告诉我!海水无语,沙滩寂静。那么,让我来告诉你们,那个原名张乃莹的萧红
就是在你们身边写出的《呼兰河传》,也是在这书出来不到一年就在你们的身边离开世界的,在你们身边
写作,在你们身边生活,在你们身边受生存与病痛的煎熬最终在三十一岁如花的年华撒手而去,你们怎么
不知道她为何不记得她呢?!
“从异乡奔向异乡,这愿望多么濒茫;送走我的是海上的波浪,迎接我的是异乡的风霜”,萧红,这
繁华的香港这美丽的浅水湾于你而言,也终究是异乡了。从十六岁逃婚离开家乡到受人遗弃蜗居在旅馆,
从东北到上海,从重庆到日本再至香港,战争离乱,情殇病魔,最后在医院弥留咽气……收留你的,可能
也只有东北你的故居,栖息着你短暂一生少有的安稳与被宠爱的时光,只是太短暂了,短得若你作品中所
语:春天从老远的地方跑来了,跑到这儿只向人的耳朵吹一点小小的声音“我来了呀”,而后很快地就跑
过去了。(结文之时,接友人电话,说是萧红的墓好像是在广州,还是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