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广场
“超女”、“秀男”现象管窥
作者:浦海涅 @ 2007-01-24
“超女”、“秀男”现象管窥
浦海涅
虽然,在是否可以称他们为现象的问题上,网络上还存在争议,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名字已经越
来越多地与“现象”这个词联系了一起,而且,貌似很美。
几年前,绝对没有谁会想到一个貌不惊人的学音乐的学生,或者一个资历更草根的少年会在最近两年之内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迅速走红,甚至还成为许多人的偶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人气飙升之快,社会影响之
大,一时无出其右。
然而,我们只要简单地比较一下他们成功的道路,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相似处。无论是湖南卫视的“超
级女声”,还是东方台的“我形我秀”,追根究底都遵循了这样的潜规律,即都有强势媒体炒作,大型企
业介入,平民化的选手,广大观众参与。媒体运用手中的各种类型的媒介宣传自己的活动,打造自己的品
牌,为选手提供舞台,同时也大量吸收企业的赞助;企业为活动提供资金以提升活动影响力,同时也间接
地由活动扩大自己的企业影响力,扩大各自领域的市场份额;数以万计、十万计、百万计的不同职业、不
同年龄、不同社会经历的选手通过媒体提供的舞台,以各种形式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尽力地展示自
己,他们中的相当多数,脑子里抱着一夜成名的梦想,他们中的一些也真的奇迹般地从大众中脱颖而出;
此外,广大的观众,在活动进行期间,他们中的很多人一下子从千篇一律的生活中逃离,开始进入选手之
间略带残酷的竞争中,他们的生活变得充实,他们付出了金钱和精力,却从中感受到了快乐,找到了一种
寄托。一时间,始作俑者、推波助澜者、台上的舞者、台下的关注者,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自己想
得到的东西,皆大欢喜,也就可以貌似很美了。
只是,现象终究只是现象,就像村上春树可以把书卖给N多人,再版N多次,他也只是一个畅销书作
家,而不能成为一个经典作家一样,如果我们可以透过这样一团和气的表象去探究现象的本质,我们就不
难发现,其中存在太多诱导、欲望、蒙昧、盲从……
撇开以上种种不谈,单就李宇春、师洋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所谓现象说开去。眼下,他们已俨然成为当
下新女性、新男儿的代表。一届“超女”,李宇春高票夺冠,马上就有人把她尊为女性主义兴起的标志;
一场“秀男”,师洋横空出世,很快也以一句“我要show自己,有什么不可以?”成为新兴人类的代言。
如果说李宇春体现的是一种女性的中性美的话,那师洋所代表的则是一种男性的阴柔美,不管我们用怎样
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他们都已经以一种中性美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甚至有人大胆地预言:两性
边界的模糊正是世界潮流的一个总体趋势,它的出现必然颠覆我们传统意义上对于所谓的女性气质与男性
气质的社会建构。
不同的社会指定了不同的、以生物差异为基础的各种角色,以及角色所假定的文化期待,因而在性/
性别系统(sex/gendersystem)中,性别就用来描述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社会作用。甚至,更极端的,
如“酷儿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指出的,性本身也是被社会人为地建造着。她认为,根本不存在像合法
的性别身份这样的东西,而我们所理解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其实正是被社会制约的表演。向男性和女性
的两分结构挑战,向一切严格的分类挑战,也是“酷儿理论”(queertheory)的重要内容。不仅是那些具
有男性气质的女性,“中性”对于那些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同样适用。只是对于力图摆脱从属地位的女性
而言,更具反叛的意义。在李宇春的个案中,中性,作为一种僭越的女性气质,在假设的男性凝视下,无
疑更具有离经叛道的现实意义。
谈到“中性气质”在当代社会语境中的意义,从事男性文化研究的台湾女作家蓝怀恩表示,现代社会
是一个多元的构成,现今女性已不再满足于趋向男性的心理预期,女性的社会角色已日益“雄性化”。而
男性似乎也难以抵御社会的压力,而转为阴性化。在生态失衡的情况下,“中性”在二者间提供了一条微
妙的界线。无论男女,都可以通过调节内在的阴阳间距,而趋于成熟完满的平衡状态。
当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试图接受一些原本只出现在暗处的字眼,
同性恋、变性等等,这些也说明整个人类社会在进步,人类在日复一日的社会发展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更
加清晰公允地正视存在于我们当中的各种现象。但是,我们承认他们的存在,绝不等同于我们鼓励他们的
发展,就像李宇春与师洋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所谓现象,很多时候我就更多的把他们看作是强力者授意
下的炒作行为。我们可以说:“对,有这样像男人的女人”,也可以说:“对,有这样像女人的男人”,
但是请注意,就在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用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男男女女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了。男人和女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观点和看法,但不管这个时代怎么发展,这
种男与女的气质都不应该等同于简单的“反传统”的气质,也就是说,女权主义绝不等于“反传统女性主
义”,新女性也决不可能就简单的等同于像男人的女人。长期以来,在中外女权运动中就一直存在着这样
的误区:传统女性是长发的,新女性就应该是短发的;传统女性是柔弱、矜持的,新女性就该是刚强、粗
犷的……这样简单的反传统是最容易量化且易于见到成效的,但也是最最愚昧的粗浅的。而李宇春的出现
似乎也正迎合了这种心态。人们在女性主义的金字招牌下前行,殊不知早已误入歧途,至于师洋现象的滋
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这种心态,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两人的粉丝中以女性居多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现象只是现象,只是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的一个短暂的插曲,昙花一
现,决不可能长久,接着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貌似很美,但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