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社区
海涅散文:旅行杂记
作者:浦海涅 @ 2007-01-24
旅 行 杂 记
浦海涅
就像我在之前或之后的日子里设想的那样,此刻的我,撑着黑色的雨伞,提着拉杆箱,出现在S城火
车站广场前泥泞的马路上。
阴沉的雨已经整整下了一周,大概还要这样继续下去,但我想,除去旅行的不便,这大概是最有情调
的气氛,我爱这种感觉。
挂着耳脉,里面全是一个叫做VITAS的俄罗斯男人的声音。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先后认识了天南海
北的两个网友。我不想标榜另类,但确实,和我一样,她们都与众不同,一种人,独自站在南太平洋孤独
的小岛上,一眼望去,只有天和海水,以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上帝特别的手工活,却不知道这样的岛屿可能
星罗棋布,好多,只是在他们的视线之外。现在,在这几个岛屿之间,网络搭起了一座桥。我们真的很
像,就像VITAS的音乐,我今天才知道他叫VITAS,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的岛屿比她们的更小。不过,
当若干天前,JT将她最喜欢的音乐推荐给我的时候,我便喜欢上了他,之前我还不知道这是VITAS的音
乐,今天他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XQ推荐的音乐里。听完之后,我对她说:“你们,我们,真像!”
偶尔的相似即可带来相当的快乐,我是一个容易快乐的人,或者说,这样的人很难真正的快乐。
车站。没有想象中的空荡荡的寂寥感,人很多。我本就没有多少深夜坐火车的经历,只是不少人大包
小包的,甚至带着席子、被子全部装备的坐在火车站候车大厅外的过道里,他们“安详”地睡着,只是,
我不知道,接下来是一段旅程,还是第二天的朝阳。
候车大厅,深夜十一点,困倦停留在大多数人的脸上。只有孩子。偶尔可以不用早早睡觉的孩子还在
开心的捉着迷藏。
旁边,几个早先在讨论将来一天的工钱是六十还是六十五的打工者。现在每人一碗热腾腾的泡面。一
个年长的人说:“这面真的实惠,卖三块五,光这个碗就值两块钱,没这个碗,你就是十块二十块的面也
吃不到嘴!”朴实的话语。
这就是我旅程开始的地方,目标,徐州。
虽然,我没有买到座位票,火车晚点,但是旅行的心情丝毫没有被破坏。
我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在看余华的《战栗》。
看完一个故事,吓出一身冷汗,虽然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然知道了结局,但当结果真正到来的时候,
我还是被它吓到了,似乎,它也预告了我的命运,倘若我不能引以为戒的话。
只是,改变习惯和习惯一样困难。
一再被朋友提醒,刚刚过去的一天即是又一个感恩节。
感恩,为很多事情。
火车。没有想象中的整齐。几乎无法产生任何故事。当然,这些故事都需要必要的环境形成的所谓情
调。
现在,我有七个小时的时间观察车上的人,站着,坐着,躺着,杂乱的车厢滋生着未知的风险,我嗅
到了那种气味,我有些害怕,像所有那些听故事的经验多于经历故事经验的人。
和前几次的经验一样,旅途的无聊容易产生一个人与人攀谈的兴趣,每个车厢都会有几个健谈的人,
否则气氛将变得太过沉闷。我称他们为“说客”,他们扮演着任何角色。别人信的,不信的,听的,不听
的都乐于接受他们的存在。我见过最高明的说客,他当晚的角色是一个高干子弟,动辄百万计的进项,出
入五星级酒店,省级领导作陪,美女投怀送抱。只是,我不太相信,他没有给自己搞张头等舱的机票的原
因是乐于亲近民众。
故事,姑且听之。
今天的故事,是我上车之前发生的一场冲突,大概是为了争位子,一个愣头青惹毛了一个大哥级的人
物,然后遭海扁。后来,我有幸看见了这个倒霉鬼——这不是故事。
接下来的是故事,从辽省张作霖的干孙子匪帮到金三角毒枭的刀客,山海经,故事会,龙门阵,提神
的午夜咖啡……
余华的《一个地主的死》,抗日的故事总让我产生共鸣。然而,此文情节实际别具一格。
这年头,好故事越来越少了。
此刻,我似乎就在经历故事。
火车由南往北,从温儒走向彪悍。
在那里,我是完全没有市场的。
继续黑帮的故事。
不知不觉,火药味渐浓,几个结实的汉子,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彼此熟识,可能
就只是一支香烟的交情(后来,我的结论被论证了,他们彼此第一次互留了电话,并相约到了某地一起喝
酒)。他们在车厢里来来回回,大声的呼号,不一会,一个十来人的队伍就拉起来,浩浩荡荡。
“X城和D省的干上了!”临座的说客做着大胆的猜测。
身旁,好心的大哥不时地提醒我这有座位,那有座位,大概是怕我被即将开始的“战争”波及,我接
受了他的好意。
然后,就听到远远地几声闷响,车厢门打开,那队人骂骂咧咧的回来,不分胜负。
一旁推餐车走过的大婶说了一句:“在外面,年轻人,少惹事啊!”大概是说给老实人听的。
继续看书,余华的《偶然事件》,直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