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记坊
浦玉生博客:盐城浦氏探源
作者:浦玉生 @ 2008-07-01
浦玉生博客:
盐城浦氏探源
浦玉生
人生在世,会常常扪心自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像我这样的姓氏也常常引起一些人的好奇,姓“浦”,稀有之姓。盐城的浦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浦”,按汉语的意思有两层:一是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如江苏长江边上的浦
口;二是用作姓“浦”(pu),第三声。
浦姓,《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据《百家姓探秘》一书介绍,浦姓出自姜姓,是西周齐国姜太公
(子牙)的后代。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生于商朝庚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卒于周康王六年,姜
太公在70多岁时,才得到周文王赏识,因灭商兴周的首功于公元前1045年被分封于齐国国君,以营丘
(今山东临淄)为都城,姜太公在齐国推行“尊贤尚功”、“因俗简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
利”等富民强国路线,齐国成为当时富庶强大的东方大国。一种说法,春秋时期,姜太公后人有奔于晋
者,为晋国大夫,因封于浦,遂以封地为姓,称浦氏,大夫浦跞、尚方丞浦选即是其后。另一种说法,
姜齐统治400多年后的春秋末期,姜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从此,齐国由姜氏国变为田氏国,史称“田氏
代齐”。在“田氏代齐”之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姜氏后裔一支后人自山东的老家逐渐从向南方播
迁,定居于浙江浦江沿岸,定浦江水名为姓,所以今天江苏、上海、浙江一带浦姓人士较多。盐城浦氏
来源我更倾向于这第二种说法。
浦氏的得姓当在汉朝之际,在三国以后的魏晋时期,便陆续有浦氏名人的出现,三国魏有学者浦仁
裕,宋有员外郎浦延熙,明清时有教授浦南金、浦起龙。浦氏宗祠堂号,京兆堂,望族居京兆郡(今陕
西西安东)。浦姓适用楹联:(1)荣列闽中十才子(明代诗画家浦源,无锡人,游于闽中,与林鸿非号
为“十才子”);誉满建宁一清官(明代监察御史浦镛,成化间擢建宁知府,以清廉为治,民怀其
德)。(2)诗学正宗光艺苑(明代教授浦南金,嘉定人,博学好古文辞,著有《诗学正宗》等);读杜
心解耀文坛(清代苏州府教授浦起龙,无锡人,雍正进士,著有《读杜心解》等)。(3)京兆名宗,贤
孙济美;平章佳记,才士交推(三国时魏国学者浦仁裕,著有《平章记》十五卷)。(4)才人望重(浦
源);御史风高(浦宏)。(5)望出京兆声名著;源自浦邑祖脉长。
云南宣威浦再庭是邓小平岳丈,卓琳的父亲,卓琳本名浦琼英,这一支浦姓是明洪武年间由常熟迁
云南的;彭德怀夫人浦安修是上海人。
盐城浦姓最大的聚集地在盐都区葛武镇浦顾村,明洪武年间“洪武赶散”从苏州阊门迁来的,村上
浦姓数千人,有家谱。到清朝时,浦顾村的浦氏后裔一支,迁盐城以东的盐东镇一带,又有一批子孙迁
至大丰三龙镇,奉岳武公为始祖。相传清代苏州府教授浦起龙,曾从苏州到葛武作浦氏寻踪。
我的前辈是1850-1860年期间,英法联军攻打南京太天平天国(民间说长毛造反)时,从句容搬迁至
启东吕四一带,1928年前后,随着张謇兴办实业,在盐城沿海废灶兴垦,我的祖父母从启东至大丰,祖
父母走过的足迹是上冈、三龙、裕华、新丰镇,后定居于新丰镇的浦家巷。方圆百里,以木工世家著
称,闻名乡里,大丰地方史志有记载。句容、海门、启东均为沙地,形成独特的沙地文化,生活习俗是
一致的,均操吴语口音,与本(盐)场人江淮官话不同。大丰总工会原主席浦揭民是射阳县一支,大丰
工业局原局长浦成元是海门迁大丰一支,滨海县东坎镇浦兆寿是劳动模范。盐阜大地上与浦氏有关的地
名,如浦家坝、浦家桥、浦家墩、浦家舍、浦家巷等,均为浦氏来此创业、繁衍生息过的地方。
正在编辑一本《浦氏家族》,到网上一发布,竟有美国、台湾及全国各地的浦氏后裔100多个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