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记坊
浦玉生博客:大丰“顾景舟”--吴奇
作者:浦玉生博客: @ 2008-07-04
浦玉生博客:
大丰“顾景舟”----吴奇
浦玉生
在紫砂壶界,没有不知道顾景舟的。顾景舟(1915-1996年),宜兴人,中国艺术美术大师,是20世
纪紫砂陶艺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一代宗师,壶艺泰斗。据古玩家说,20世纪60年代顾景舟曾挑着货担
在大丰刘(庄)白(驹)草(堰)一带卖过紫砂壶。
在书法篆刻界,当江苏大丰吴奇先生与我相对而坐时,我不知怎的就把他与顾景舟作了类比。顾景
舟有一段经历很有趣,18岁时家道中落,刻苦钻研紫砂技艺,1939年,他应古董商的邀请,到上海仿制
历代紫砂名作,得有机会观摩传世明清精品,他的鉴赏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创作的数十种壶形,均显露
精气神韵之美,为传世佳品。吴奇,大丰的书法篆刻家,时常被宜兴人邀请去为紫砂刻壶,所不同的是
刻上吴奇书法篆刻作品的壶,能够成几倍的增值。所不同的是,吴奇都是打着自己的款在紫砂壶上。他
对紫砂与紫泥、手工与机制、用壶和养壶等紫砂壶的鉴赏与收藏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吴奇,1963年生,江苏大丰市人,原名吴宏亮,字闻达,网名刀墨居士,现为南京印社社员、中国
书法家协会会员。近20年来,他孜孜于篆刻、书法之道,书法得周俊杰、华人德先生指授,篆刻列沪上
徐正濂先生门墙。他以古玺为主攻,刻来古奥雄健、奇趣扑面,尤以小玺为精通,点画微妙,于不经意
处见匠心,气息朴厚而线条清劲,结字古奥而意韵悠长。书法与篆刻对吴奇来说,真正的是“左牵黄,
右擎苍”,若细究,亦可看出分别,他的篆刻的“显”,与书法的“隐”。显隐之间,二者又相得益
彰,走向同一,
在年轻的一代书法家之列,能够将甲骨文、金文、写得中规中矩,实属不易。我也是喜欢研究“天
书”的人,临写过散氏盘、楚简帛书、石鼓文等名帖名碑,知道一些个中奥妙,但能够像吴奇那样对古
文字作过深入研究的实属罕见。
在官场上,人们瞩目“60后”,在艺术界,人们也在聚焦正显露勃勃生机的这一代人。与“60后”
一样,吴奇也是一个历经苦难的人,那年他又考上郑州美院,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而当他父亲早逝,家
中唯有一个整劳力,他得担当起家庭的重任,他放弃了。
蜗居乡野,不思垄耕,却鬼使神差沉湎于“雕虫小技”,还正儿八经的在公元1996年拜沪上徐正濂
先生为师,自知愚钝,连学四载。初入师门,遵师命“学印先学做人”,耳濡目染,受益良多。
就这样,北上南下,东奔西跑,四出求艺问道,终成累累硕果。
书法、篆刻、文论曾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印说》、《青少年书法(月刊)》、《中
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报刊。
不久前,由大丰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为其举办个人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为其题写
《吴奇书法篆刻展》,其书法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2005年其篆刻其作品作为政府机关礼品赠送来访的韩国前副总理、财政部长。2006年电视专题片
《方寸天地写人生》在香港凤凰卫视播出。作品曾先后入展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主办的首届全
国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五届篆刻展、全国书法大展和西泠印社第
五届、六届篆刻艺术展等全国性大展。
长期的心悟手追,他在书法上终于由技入道,真草录篆,渐臻佳境,逐步形成了古朴、清雅、浑
厚、雄逸的独特书风。他的书法品位高雅纯正、线条内涵丰富,奇而不怪,威而不猛,温而厉,恭而
安,做到功力和情性的完美结合,具有一种大家气象。他的作品特别注重细处,在笔法、结体、章法、
墨法等方面注重变化,而又于变化中求统一。他的篆刻能善攻铜、玉、牙、角、紫砂陶等多种异质印
材,依其不同属性而冲切凿冶,小印求精到,大印求奔放。他认为唯有细才能精,由精方能厚,由厚方
可达隽永超妙之境。深厚的传统功力给予他丰富的表达能力,同属碑体,作品却面目各异,有的如大河
奔流,使人心潮澎湃;有的又如小桥流水,令人心旷神怡,可谓情动形言,心手双畅。读他的作品如品
佳茗,耐人寻味,久而愈香。
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灵魂。人民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选择艺术,选择历史,选择未来。古往今来,什
么都有可以造假,什么都可以伪饰,唯独艺术----没有真实就没有生命。
吴奇先生深知,得时名易,得史名难。真正的书家应追求历史上的定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能
身谢道衰,而这就需要静下心来,倾其一生。吴奇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他将
继续加强传统的积累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做到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最终创作出既异于今人、又无愧于
古人、具有包容性的高水平作品。40多岁正是一个艺术家年富力强的创作阶段,让我们祝愿吴奇,在看
似平常无奇的工作艺术实践中取得奇崛的成果。 20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