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记坊
浦玉生博客:一次精神的北国之旅
作者:浦玉生 @ 2008-07-14
浦玉生博客: 一次精神的北国之旅
浦玉生
我们每个人对不熟悉的地区或事物,总有一种探索心理。长期以来,对我国边陲地区总感到有一种神
秘。旅游、卧游、神游(读书)是我们享受生活或探索释疑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位未曾谋面的北国网友寄来了三本书,让我对北国风光有了一次深入的了解,这是一次精神的北
国之旅。
这是来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书籍,“读图时代”先读大兴安岭图片,再读景点介绍,最后是
散文集《走上高高兴安岭》。对大兴安岭的了解,源于早年的中小学课本,学地理时知道我国最北面的
村庄是漠河,到八十年代中叶费翔在央视春晚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后来媒体报道了1987年5月6日
震惊中外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现已建成“五.六”火灾纪念馆.....
大兴安岭位于我国的最北边,她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
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面积8.4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边境线长791.5公里,下辖塔
河、漠河、呼玛三县,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四区和得耳布尔、莫尔道噶等十四个林业局。一万
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即有人类活动。商周时期,这里形成了北方十三个民族之一的东胡族
群,并与周朝建立了联系。汉初东胡人被匈奴打败后,留在大兴安岭的东胡人成了鲜卑人的先世。鲜卑
人拓跋氏的统领下,终于在公元398年建立了北魏王朝。而留在大兴安岭的鲜卑人成为室韦诸部。后来一
部分臣服契丹,一部分逐渐融入蒙古室韦,成为蒙古族的先世。
研究施耐庵,我对元末明初的历史书籍,全息搜索,同时对蒙元历史很想作一次文化之旅的考察,
所以我关注来自北方的一切文史资料,力求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读着这几本从北国寄来的书,我的思绪也随着图片和文字,作了一次大兴安岭的神游,我感到大兴
安岭地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巍巍兴安岭,积翠大森林。大兴安岭的林地有7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74.1%,是天然的氧吧,在浩瀚的绿色海洋中繁衍生息着寒温带马鹿、驯鹿、驼鹿、梅花鹿、棕熊、紫
貂、野鸡、棒鸡、天鹅、獐、狍、野猪、雪兔等各种珍禽异兽400余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成为我国高
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野生动、植物乐园。在千山万壑间纵横流淌着甘河,多布库尔、那都里、呼玛、额
木尔等20多条大小河流,最终注入了边陲人民的母亲河---黑龙江。这里盛产鲟鳇鱼、哲罗、细鳞、江雪
鱼等珍贵的冷水鱼类,用“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形容这里的野生动物资源实在不为
过。
二是地缘优势独特。神州北极的北极村,每逢夏至,前来观赏北极光和极昼的游人如潮,观看“日
落天不黑,朝霞连晚霞”的漠河不夜天,那肯定是世界最美丽的夏天。大兴安岭毗邻内蒙古呼伦贝尔大
草原,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这里有了更多的北国风光和异国情调。
三是文化底蕴深厚。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嘎仙洞发现了公元433年北魏皇帝
拓跋焘留下的石刻祝文,证实了嘎仙洞即北魏先祖旧墟石室,这才解开了历史学中的一个千古之谜。
“鲜卑”二字,意为“祥瑞”之意。北方游牧民族从这里走向摹,进而问鼎中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世居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拓跋部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有北魏名将斛律金用鲜卑语吟唱而后得以传世
的《敕勒歌》,在鲜卑人中流传久远,是鲜卑文化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还有清代慈禧太后北
巡时在此安行宫下榻,后来便命名此地为古驿路二十七站。
大兴安岭的首府是加格达奇,加格达奇是鄂伦春语,意思是“樟子松生长的地方”。网友说,本来
是想夹带野生松子粉的,但因为迎奥运期间不能邮寄粉类物品,所以不能夹带北国的特产,我听了很感
动,谢谢网友寄来的书,这是一场精神之旅。为此,在收到书的当天,我也寄出我的几本书,但愿在进
入南方的酷暑时节,能有北国的丝丝凉意,让精神之旅走得更畅快,更高远。
2008/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