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记坊
浦玉生博客:盐城施氏溯源
作者:浦玉生 @ 2008-07-20
浦玉生博客 盐城施氏溯源
浦玉生
盐城施氏溯源,为何让我一个旁姓者,插上一杠子呢?无奈我是市水浒学会会长,长期研究水浒与
施耐庵问题,著有《施耐庵小传》,还是让我客串一回吧。
施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姓氏,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一个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国,其地
望在今湖北恩施一带,灭国后,其君族遂取姓为施氏。目前人们公认的施姓发源地,是3000年前的鲁
国,施姓是周代诸侯国鲁惠公的后裔,鲁惠公的儿子名叫尾,字施父,是鲁国的大夫,施父尾生施伯,
伯的子孙倾叔生孝叔,至此已是惠公的五世孙,于是干脆以王父子字为氏而姓了施。
施氏望族居吴兴郡(即浙江吴兴,今湖州市),宗祠堂号恭敬堂,出自春秋战国时施延的故事,
《论语.子路》曰:“居处恭,执事敬”。施姓的后人遂取堂号“恭敬堂”。
盐城的施姓聚集地,主要有阜宁施庄镇、大丰白驹镇、盐都大冈镇光明村、秦南镇施家湾、亭湖永
丰镇施家坝等。大丰白驹是大名鼎鼎的《水浒传》作者、大文学家施耐庵的后裔的聚集地,与兴化施家
桥是同一支。阜宁施庄镇施姓是“洪武赶散”而来,大冈镇光明村有大施舍、小施舍,据《施氏家谱》
记载:“我族自白驹分支分支大冈相近十世未有谱系”,始祖是施仲实,据我考证,这一支施氏是施耐
庵(彦端)三弟彦才后裔。大冈施学和分析,他们一支不是施耐庵之后,就是施耐庵之侄,彦才后裔,
十八世后的班辈是:孝友传家法,和平立义方。
1983年第4期《江海学刊》刊载刘冬先生《施耐庵文物史料辩证》一文,提到兴化施家桥北约八公里
的施家庄施姓人家,关非施耐庵的后裔,而是施耐庵的三弟施彦才的后裔。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这个
施家庄到底是何镇何村,多年来不得而知。近来研究地方县乡的史料,并实地寻访施学和等人,弄清了
施耐庵三弟彦才后裔一脉的情况。盐都区大冈镇施家舍现约2000人,在古玩市场喜得《大冈志》,于是
将大冈镇施氏一脉彻底弄清概况。
大冈镇位于兴化市北侧,其光明村有大施家舍和小施家舍,位于施家桥北侧约八公里,据1986年统
计资料,施姓209户691人,是大冈镇的百户人家25户大姓人家中排名16位。然而在200多年前,施氏是当
地的名门望族,人口较多,有“施半街”之称。施氏第四世施炯,字名岐,公幼聪慧,颖悟过人,21岁
入岁(考中秀才),壮岁后捐职,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季春赴任,特授浙江绍兴府知事,
署临安,建水州知州,纪录五次加三级,奉训大夫。官清似镜,任满还乡,合城绅士人民,拈香相送,
留靴以念。曾蒙监察御史杨公题“五马风清”匾额赠之。
明代末期施氏五世孙施肇宇、施城宇兄弟二人曾捐资独建文殊阁、施家庵。
文殊阁,又名五圣庙,为施氏五世孙施肇宇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捐资独建,府落在大冈西桥市
北,大门朝东,门头有“华光五圣”,北壁有五圣金像。相传五圣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
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南壁有碑文,载建庙人事迹。后两间塑佛像,门头有“文殊阁”三字,从未招
僧。清康熙辛已年(1701年),由施氏八世孙施迎祥重修文殊阁。
施家庵为施城宇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损资独建,座落在大冈镇西桥市东街,大门朝南,有头
门、二门,东厢、西厢,三进有佛像。解放前,一般有尼姑六、七人。该庙房战争期间拆去正殿,“文
革”期间拆去东、西两厢,现为商业大楼所在地。
清乾隆帝于1754年南巡时经大冈,年逾古稀的施氏九世孙施宏九被乾隆皇帝如见。据《施氏家谱》
记载,施氏九世孙赛马九为人豪侠好义,乾隆十八年(1753年)年近七旬,西水下注,合圩堵口御水,
与邑人寅夜窃放,被看守擒获打死,众皆畏缩,公挺身而出,禀县愿以身偿。蒙县通洋河道提讯,姑念
年老义气,此时释放,合境人民于今感仰。迨十九年(1754年)圣驾南巡(即乾隆下江南),蒙恩召
见,钦赐银牌一面。
这些资料很重要,此处施氏后裔每年兴化施家桥施耐庵墓和大丰白驹施氏宗祠的春秋两季祭祀活
动,兴化、大丰的施氏男女老少齐出动,而此处施氏人家从不参加,这说明白驹祭祖是施耐庵,而大冈
祖先是施彦才、施仲实。他们倒是泾渭分明,从不相混。这事实本身就是对那种持所谓白驹施氏“慕名
认祖”论者的有力反驳。
我曾实地考察大冈大施舍,这地方是自然形成的村庄,所以应该也称为施家庄,不知我说得对不
对,请听你高见。
2008/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