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锦 @ 2008-12-22
苦难中的盐阜
北京 李锦
盐阜这块土地是在大自然灾难中诞生的,盐阜历史是沧海变桑田的历史。因此说,这块土地是饱经
忧患的土地,是生死存亡不断冲撞的土地。想起盐城这两个字,就觉出一种咸味,感觉出一种苦难。生
命是由粮食和盐组成的。那么,盐城的本身是生活的一半,盐是咸的,战士的血是咸的,母亲的泪是咸
的,儿子的汗是咸的,一个“盐”字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潜台词,这是苦难的象征。
在严酷的寒冬里,我来到盐阜地区最大的出海口射阳河口,看到黄沙河与射阳河交汇的出海口。这
两条大河一起从射阳湖游出来,历经千迴百折,终于又汇聚到一起来了,像一对眼睛,坚定地眺望着东
方日出的地方。我来到她们的身边已经50年了,才第一次抚摸到她们的眼睛。这两只眼睛是多么明亮
啊,她们的视线是多么宽广与平和。
此刻暮色笼罩着河口,很沉重。我想起黄河一次次夺淮入海,而海潮又一次次扑上岸,觉出盐阜人
多少次经受自然的、社会的严酷考验。冬天对大平原是最残忍的季节。他的野性到来扼杀了平原上所有
的生命,平原上充满血腥气,庄稼被砍去,棉桃天生爱笑,可她笑的权力却被剥夺,嘴巴被强行封住,
再不能张开。胆怯地藏在土层下面的花生,已不再出现。无边落木萧萧下,大地上一片枯草,只有隐藏
的坟墓显出来了。只有活水在缓慢地流,载不动块块铅云,枯草稀稀拉拉在河边战栗着,平原像惨遭洗
劫后的疆场,喘息着。然而,无边无际的平原只是没有言语,并不哀伤、萎靡、麻木、猥琐。蓦然间,
看到望不尽的芦苇荡,我看见大平原上埋伏着百万大军,亿万生命在埋伏着。低头看到射阳港口一块新
的土地,一片淤泥。黄黄的,覆盖着黑黑的,一层一层,新的土地仍在生长着。
我看到入海口有6条大轮船一字儿排开,像是一支行进的船队。使人想起1937年英国、法国、意大
利、葡萄牙、挪威的船队开进射阳河的历史镜头,仿佛看到了西方列强在苏北中部寻找出海口的意图。
当日本人占领上海、南通、连云港时,西方商人意图从江苏中部的射阳河口开辟新的通商要道,这无疑
对于盐阜地区迈入海洋文明带来机遇。如果不是日本人很快地打进合德,也许这里被开发成上海以北的
天然良港。因为射阳河重新沟通运河,使运河与大海联系起来,可能使运河文明得到海洋文明的支持,
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在盐城、射阳或东台倘有大港兴建,盐阜的历史乃至江苏的历史可能会是另外一个
样子。如果不是日本侵华战争,盐阜地区也许与大海更近,与海洋文明更近。
我们一方面期待着海洋文明的进入,一面看着新的土地由西向东延伸。盐阜平原上,大海向岸边反
扑,河水向大海进军,然而谁能挡得住河水的前进呢?春是从冬日母体里分娩出来的,泥土是从河水里分
娩出来的,亚洲腹地的青藏高原有着无穷无尽的土壤,只要长江、黄河、淮河在,新的滩涂还会不断地
产生,泥土还会不断地向外淤长,盐阜地区每年以四至五万亩的速度向东延伸,人类向大海进军。射阳
河口东边正对着的是韩国的济州岛、日本的长崎,这里离长崎只有851公里,再过几个一千年,也许射阳
河口出现在济州岛,将来也许河口出现在长崎,谁能说,一万年以后没有这种可能?曾记否,后羿射日的
大海边曾是运河西岸,如今已离大海150公里了。历史在向前走的,谁能挡住呢。
我常想,盐阜文化是什么?从本质上是一种滩涂文化,或称为移民文化。盐阜文化形成的过程和基本
特征表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盐阜地区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遭遇过多次的人口迁徙与社会融
合,形成一个兼容并包、文化多元的社会体系。盐阜文化主要是指包括今天盐城地区,渊源于历史上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地域文化。后羿文化是其源,表明盐阜人在沧海桑田变革中追求
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努力;吴、楚文化是其根,从春秋到西汉时期,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盐阜曾是最早开
发的土地之一,有着枝叶茂盛的初期;运河文明是其本体,盐阜文化是从淮扬文化中衍生出来的地域文
化,深厚的商业文明底蕴和追求民主的意识使得盐阜文化成了运河文明的重要一翼;盐棉文化是盐阜人
经济生活的显著构成,革命文化在特定时期使得盐阜这块贫瘠地带的民主精神与革命精神融为一体,成
为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精神重要的资源之一。然而,最能代表盐阜文化的还是一种移民文化。这种移民
文化,由滩涂开发与沿海开发文化结合在一起。盐城地区的历史就是一部沧海桑田、移民开发的历史。
更早一些说,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青莲岗文化、鲁南海岱文化、海安青墩文化、苏南环太湖文化和
兴化南荡遗址,对早期盐阜有过影响,使盐阜地区在原始社会阶段即存在文化。南北文化在里下河地区
存在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的阶段。尽管这种吸引与交融已显得遥远,仍应为我们注意。我们更应注意的
是,近百年间南临的江海文化与上海开放文化,这无疑是滩涂开发文化的一次历史升华。与西方现代文
化的交汇,形成一种新质的滩涂文化,对盐阜文化是有力的带动。如果要给盐阜文化下一个定义,其特
征和表现为:开发进取与保守正统并存,热情浪漫与趋利务实同在,刚勇好强与识时应变兼备,自然和
谐与人文精神统一。盐阜文化,是中国滩涂移民开发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本。
我在射阳河口的大吊车顶上向前远视,寻找丹顶鹤,这是滩涂文化、移民文化最美的象征。头顶红
冠、修颈长腿、优雅多姿的仙鹤实是盐阜的骄傲。丹顶鹤是生物界最坚强的移民,总是在最荒凉的地域
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在孤独中繁衍自己的家族,在高鸣时展示自己的生气。不久前,听说曾有36位人大
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把丹顶鹤定为中国国鸟,闻之欣然。丹顶鹤、芦苇与太阳,这就是交织在盐阜大
地上最优美的画图。
我走到芦苇丛中,芦苇已经枯黄,顶端的芦花已没有花絮,而芦穗仍然傲立在寒风中,不肯低下高
贵的头。蓦然间,透过芦苇丛我看到西边太阳的嫣红,如一团大大的红色圆球挂在天幕上,太阳把天地
都烧红了,芦花浑身被烧亮了。我知道残酷的冬天已经到来。然而只要太阳在,地球就会转,春天就会
来临,绿叶就会从芦苇根部泛起,直上顶端,芦花还会飞扬。太阳与芦花是一幅多么优美的抒情画。这
就是盐阜的图腾,盐阜的旗帜!经历了人类所经历的所有苦难,包容了人世间一切龌龊的东西。盐阜永不
会衰老,盐阜的土地不断生长着,盐阜的芦苇不断生长着。从黄海边上西看那太阳,那匹红鬃烈马,它
从远古奔来,穿过西边的黑暗,转了一圈,它又将从东边咴咴长鸣着腾穿跃起!盐阜在呼唤着更加明亮的
早晨,更加美丽的春天!
(作者为新华社高级记者,本文为作者刚出版的《盐阜家谱》一书中《啊,盐阜》一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