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人报
怎样为旧书找个好去处
作者: @ 2008-12-31
怎样为旧书找个好去处
在苏州某大学执教的黄教授最近乔迁新居。搬家时,自己收藏了多年的几百本旧书让他有点头
疼:想把这些精神食粮留给孩子,可是他们似乎并不感兴趣;有人建议当旧货卖掉,可自己心有不甘。
这些溢满着墨香的藏书究竟该何去何从?情急之中,黄教授想到了苏州古旧书店。当300多本旧书搬到书
店,想象着自己的藏书可以再次找到“知音”,黄教授终于放下了一颗心。“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旧书,
市民可以通过书店推出的社会收购这一服务项目,实现二次销售,让古旧书籍‘流动’起来,让更多的
读者在旧书中‘淘宝’。”古旧书店负责人这样说。
旧货中“淘”出宋版书
买书、藏书一直是苏州人的文化消费习惯。自两宋以至明清,藏书最盛的地方首推苏州,藏书家之
多、藏书数量之大,在全国都负有盛名。如今,浸染在文化雅韵中的苏州人依然秉承着先人的优秀文化
传统,习惯于在书香中积淀知识、品味人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市民的藏书日积月累,占据
了家庭中相当的空间。当遇到搬家或是其他一些原因需要处理家中的藏书时,这些藏书就给人带来了不
小的“麻烦”。“其实,苏州古旧书店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店时,就已经推出了社会收购的旧书回收
特色服务。”在书店专门负责这一工作的何忠林说,“社会收购”是为爱书者搭建的一个古旧书籍的交
流平台,也是挖掘、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一些文化瑰宝的一项特殊工作。何忠林说,古旧书籍的收购就是
旧书的“买进卖出”。因为藏书者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因此旧书收购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图书交流的过
程,也是一个‘淘宝’的过程。”他回忆说,书店开业之初,在收购来的旧书中曾经发现过不少革命文
献和善本书,都有着很高的历史收藏价值。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书店还曾在一大堆收购来的
旧书中“淘”到了一部宋版书《杜陵诗史》孤本和宋版书《容斋随笔》五笔中的一笔。“这两部书有着
极高的收藏价值,现在已经成为苏州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了。”何忠林颇为自豪。
收藏热冲击旧书店
虽然,“社会收购”这一服务项目推出已久,但近年来能够带着自家的旧书来书店的读者却不多。
同时,书店在收购旧书的时候还发现,“卖书人”中,鲜有青年人的身影,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中老年人
占了绝大多数。这些中老年人有的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多看书了,有的是因为搬家而找不到合适的藏
书之地迫不得已才“卖书”。
曾经交易频繁的旧书收购业务,为何少了往日的热闹?何忠林分析,前两年苏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城
市改造,不少市民在乔迁新居的过程中,已把一些自己不想保留的旧书,拿到古旧书店进行收购交流。
但是,随着拍卖热、收藏热的兴起,不少人通过私人交换、拍卖收藏等形式来处理古旧书籍,拿到书店
里来的旧书,质量也差了很多。 此外,也有很多中青年读者对古旧书店的“社会收购”这项服务并
不了解,常常以“卖旧货”的形式作为处理古旧书籍的主要方式。何忠林估算了一下,在旧书收购的高
峰期,书店一年的旧书收购量有20多万元,而近两年,一年的收购量差不多在15万元左右。
旧书“觅宝”很实惠
在古旧书店三楼,通过社会收购而再次出售的书籍摆在几个大书架上。虽然这些书籍外观新旧不
一,但品种丰富,内容涵盖了文、史、哲等多个方面。据介绍,除了像教材课本等有时效性的书籍不在
收购范围内,其他不影响再出售、有一定阅读价值的旧书都可以进行收购,哪怕是书上有过笔记、批注
的也没关系。
何忠林介绍,收购价格是按照旧书的质量,由卖书者和书店共同协商制定的,而并不是人们传统观
念中按斤两收购。前不久,一位七十多岁高龄的周姓教授因为身体原因要卖掉家中的藏书,由于书很
多,大约有两三千本,老教授叫了一辆“货的”,把书运到古旧书店。面对着满满一车旧书,何忠林认
真地进行了查阅,“这批书数量众多,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何忠林说,像这样的书,经过书
店工作人员整理、修补后,将会重新摆上书店柜台。“书店是个中间渠道,有人不想要的书可以卖给书
店,而有人为了一本心仪的旧书也可以来书店寻觅。通过书店为旧书寻觅知音,通过二次销售再现书籍
的阅读价值,这应该就是目前旧书收购的意义所在。”何忠林说,旧书收购后的再出售价格,是根据书
的内容、印数、版次、品相等来定价的。一般的标价都只在三四元一本,最贵的也不会超过十元钱。据
悉,目前在古旧书店已经有了一批专门在旧书中“淘宝”的“书虫”。“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在古旧
书籍中‘觅宝’,是一种乐趣。所以我们希望读者积极加入到古旧书籍的交流队伍中,更多的人在古旧
书籍中品味其特有的书香。” 苏州日报
苏州\盐城两地有旧书请通知浦玉生电子邮件info@zhcchina.com 注明“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