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广场
他从乡间小路走来--记青年作家高保国
作者: @ 2009-01-03
他从乡间小路走来--记如东县自学成才的青年作家高保国
初冬,当记者来到位于县城新区的农场中学食堂,见到一位腰系围裙、身穿工作服,头戴厨师帽的
青年正娴熟地在灶台上炒菜……,他就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如东县自学成才的青年作家高保国。在
他工作间隙,我们采访了他。
1967年,高保国出生在南坎乡沿海的一个偏僻的小村,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乡重点中学——南坎中
学,成为班级优秀生。高保国憧憬着自己的未来能成为一名大学生,跳出“农门”。
然而,就在他为着理想而努力学习时,肺病折磨得他骨瘦如柴,一学期要到医院住院三四次,学习
难以继续,初三时,他被迫休学。他的命运从此改变了,上大学的理想成为泡影。从此,他再也没有走
进过学校的门槛,连续不断地住院,他在病床上开始自学,把学校里课本拿到病房,有时间就学习。他
读到初三课本上一篇写张海迪成长事迹的报告文学《人生支柱》,从中得到了启迪,他想,我和张海迪
相比要幸运得多,不能对未来失去信心。
1989年春天,高保国通过县人院胸外科专家会诊后,切除了肺部先天性的一根畸形支气管,根除了
纠缠他10余年的病根子。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在手术后的康复阶段,他的诗歌、散文、
小说陆续被全国多家报刊采用。每一次的采用,对他来说就是一次鼓励,也更加激起他对生活的热爱,
对文学事业的追求。通过文化课的考核,他很幸运地被如东县东凌小学聘用,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他
终于有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治病欠下的债务以及家庭的负担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迫于生计,他
决定忍痛辞去教师这份工作,经人介绍来到县城下海经商。
来到县城,他被聘用到一家校办厂从事学校文体用品经营,每天驾着二轮摩托车,行驶在乡村的路
上,工作虽苦,他感到比较充实,一到傍晚,他就在宁静的宿舍里记下每天的经历,整理了一个又一个
故事。他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被《故事会》等全国多家刊物录用,致使他对文学的追求更加迫切。
近年来,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他,一边工作,一边仍然搞文学创作,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扶持和关心
下,他终于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他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每年都有10余篇(首)在省级
以上刊物发表,数次获全国征文一等奖。他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先后加入了中国通俗文艺研究
会、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并被选为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连续几年荣获政府
文艺奖,他本人被县政府、县委宣传部评为“文化艺术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