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中国九十年代没有文学大师
作者: @ 2000-11-28
中国九十年代没有文学大师
由上海作家协会、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90年代文学研讨会今天闭幕, 来自北京、上
海、香港、陕西、湖南、湖北、山西、云南、天津等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一为时两天的
研讨活动。
90年代中国文学,涌现众多有影响的作家,如王安忆、余华、陈忠实、韩少功、史铁生、贾
平凹、张炜、张承志、莫言、余秋雨等,也出现不少有反响的作品,如《长恨歌》、《白鹿原》、
《马桥词典》、《许三观卖血记》、《九月寓言》、《活着》等。然而,能够被称得上大师的作
家,能够被视为名著的作品,还是不曾看到。
来自北京的评论家何镇邦说,由于文艺政策的相对宽松,由于文艺进入市场的转轨发展,由于
作家创作主权的增大,90年代中国文学呈多元发展。新写实、新状态、新历史、新都市……名目很
多。但从文学观上来说仍是3大版块,首先是主题文学、主旋律文学。在这方面张平、周梅森是代
表人物,也出现《抉择》、《中国制造》等一些好作品。其二是通俗文学。这方面的作品在整个9
0年代文学中占了很大比例,达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第三是具有作家个性审美追求的作品。复旦大
学教授陈思和认为,讨论90年代文学,所要重视的是文学与生活的问题。社会变化对文学提出严
峻挑战。
与会者还普遍认为,90年代前期,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长篇小说发展势头越来越
猛,但在诗歌上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与会者还就文学的写作姿态、价值取向、审美形态等
问题作了交流与研讨。
新华社 2000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