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生态化-----未来城市发展大方向
作者:钱红玲 @ 2000-11-28
生态化——未来城市发展大方向
□钱红玲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迅速发展,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剧增。到20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将率先
进入城市化的时代,目前这些国家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0%~9
0%。长期以来的实践表明,城市化是社会生产、经济和人类文明发
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内涵和大方向,规划城市
发展最美好的蓝图,就成为各国当前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以研究人类居住环境并获得显著成绩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1
999年10月在其调查报告《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的研究
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必须将规划本国
城市放在长期发展战略的地位,而其大方向只能选择走生态化的道路。
报告指出,尽管城市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但是目前城市
所排放的碳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78%,工业生产中木材消耗量占7
6%,自来水消耗量占60%。20世纪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对
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加。1900年,城市人口只有16亿,占世界
人口总数的1/10。据预测,到2006年,全世界将有一半的人
口(32亿)居住在城市,城市人口数量将比1900年增加19倍。
所以,需要在能源、水、交通、土地、食品供应、废弃物回收和利用
等重要领域对城市的未来加以设计。有识之士认为,规划好城市,也
就是规划好人类的未来。
让城市太阳能化
目前,人类75%的能源都用在交通和建筑上。在这75%中,
有近1/3用于住房。因此,如何能更有效地对建筑特别是住房进行
设计安排,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将至关重要。专家们指出,太阳能技术
是解决未来城市能源问题最重要的突破口。英国著名建筑师、太阳能
建筑规划专家理查得·罗杰斯博士认为,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化的时
代终将取代目前的工业化时代,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太阳能的城市”。
未来城市建筑的屋顶和墙壁的设计将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生态环境,
以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美国太阳能设计
协会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制新型的太阳能节能住宅,这种建
筑物不再采用在屋顶上安装笨重装置来收集太阳能的方法,而是将那
些能把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直接嵌入到墙壁和屋顶内。20年前,
该协会的创始人史蒂文·斯特朗首先倡导这种“太阳能—建筑物一体
化”的设计思想,只是由于光电池材料昂贵而无法实施。如今,太阳
能电池的价格只有80年代价格的1/3,所以推广的可行性显著增
加了。
建筑承包商和住房拥有者喜欢这种一体化设计,是因为这种新型
建筑部件替代了普通的建筑材料,明显地降低了成本。电力供应商们
被吸引的原因是太阳能电池能够在白天的高峰时间内产生过剩的电能,
从而形成电能储备,可供电力公司随时使用。最近发达国家推出的
“窗帘式墙壁”产品的成本比大理石之类的高档建筑材料要低,而且
它还能够发电,这使建筑商能比较容易地在其商品上打上环保标记,
从而赢得良好的“绿色”形象。
实际上,建筑物的太阳能化早已成为新能源开发的获利目标,这
方面的技术成果源源进入市场。最近,瑞士洛桑工学院研制成利用光
合作用的新式太阳能装置。这种装置成本低,效率高,用途广泛。该
装置使用氧化钛做集光板,表面涂有一层从樱桃和草莓中提取的有机
色素膜,在太阳光下可进行光合作用。由于这种新型集光板是透明的,
可以安装在窗户上,也可以装在屋顶上,使用非常方便。目前市场上
的集光板普遍使用不透明的硅材料,限制了安装的范围。科学家介绍
说,新装置的成本和安装费只要有旧式装置的1/5,普通家庭只要
有15平方米的新式集光板即可满足全部能源需要。
垃圾是城市的一大资源
通常,城市并不具备自然资源,但却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如煤、
石油、各种原材料等,在消耗上述资源的同时必然形成工业垃圾。另
一方面,城市每天还要产生大量生活垃圾。从排泄物的角度看,城市
垃圾是一种污染源;而从回收再生的角度上看,垃圾却是城市的一大
资源。城市垃圾不仅数量大、品种多,而且城市拥有消耗垃圾的潜在
能量和改造垃圾的能力,因而通过努力可以使垃圾变成城市独特的资
源优势。不久前在我国四川省广汉市召开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及资源化利用经验交流会”上,公布了一组惊人的数字:我国城市人
均年产垃圾440公斤,是人均拥有粮食的1.16倍。1997年,
全世界产生垃圾4.9亿吨,其中中国产生的垃圾为1.3亿吨,占了
26.5%。这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面对垃
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
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
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
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证城市实现生
态平衡。
美国波特兰Deja鞋业公司从1993年开始生产再生鞋,原
料是城市废弃的轮胎、纸袋、纺织品,成本降至原先的1/5,利润
猛增1.25倍。日本制衣企业山喜公司与帝人和日清公司合作,生产
出原料中25%为废塑料瓶的再生聚酯衬衫、T恤衫、运动服和工作
服,公司利润猛增几成。德国汉堡市一家垃圾回收公司专门雇用10
00名廉价劳动力分捡垃圾,将城市中的各种垃圾细分为12大类8
0个小类,对不同的垃圾进行处理后,以比成本高出15倍的价格卖
给产品生产企业。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1998年8月推出“厨房垃圾处理器”,利
用热空气风干并压缩有机废物,可将废物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7。而
提供此类产品的厂商均承诺以公平的价格回收经处理的垃圾。这样,
既推销了产品,又得到了便宜的再生原料,用户也得到了实惠,并且
厂商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和税赋优惠,一举多得,皆大欢喜。预计,再
过几年,日本各城市的家庭将普遍拥有垃圾处理器。
城市需要发展现代农业
多元化、多色彩、多功能应成为未来城市的重要特色。一些国家
的未来学家们认为,城市发展农业是通过有效利用垃圾、排泄物使城
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尤其是近年来无土栽培和有机农业
的崛起,为城市发展现代农业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当无土栽培技术开始进入商业化应用
时,就已经显露出这项技术在城市中的潜在发展前景。进入80年代
后,无土栽培已在许多国家推广,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瑞典、
法国、荷兰、丹麦和比利时等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在许多城市建立起
“都市农庄”。在1978~1998年的20年间,工业发达国家
“都市农庄”的面积平均递增12%,其产值由不足5000万美元
增至目前的75亿美元,预计2005年可达180亿美元。除工业
化国家外,拉美、东南亚和东欧等地区的一些国家近年来都市农业的
进展也十分迅速。目前,全世界城市农业提供的蔬菜、鲜鱼、肉类和
鸡蛋能满足各国城市人口所需要的1/3左右,而到2005年将达
5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的工业企业涉足农业领域
的步伐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农业,并成为现代城市农业发展的一
大特色。据对日本的调查,目前已有300多家大中型企业不同程度
地在开发农产品。8年前,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从挪威引进技术并
加以改进,率先在国内城郊建造了一座浮动养鱼场。这个长112米、
宽32米的养鱼场设有10个大水槽,只要在其中投入鱼苗,几个月
后便有大批海鱼到手。由于养鱼场的饲料均为精选的,因此鱼类产品
符合“绿色”要求,市场销售情况十分理想。工业企业涉足都市农业,
不仅可为企业多创收,而且有利于安排企业富余人员。日本工业企业
1995年以来安排了12万名员工进入都市农业部门,因此日本
政府在财力、人力等方面十分支持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1997年,
日本在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中强调,将投资建设城市排泄物收集系统,
回收和处理人、畜粪便,将其加工成有机肥料,供城市农庄发展有机
农业。
城市农业的崛起,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大批劳动力从工业生产转向新兴的城市农业,尤其是城市可利用
其实力雄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产品加工业。1985年,美
国仅有20多家重要企业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开发工业产品,199
8年上述企业已增至420家,从业人员总数22万,其中60%是
近几年加入的。这些企业中的2/3分布在城镇周围。在欧洲不少国
家,以城市农业为重要内涵的“观光农业”正在形成一条崭新的国际
旅游风景线,其市场前景未可限量。
生态化是城市发展的未来,人类将为之付出努力。
(摘自《中国第三产业》2000年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