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记坊
浦玉生博客:鬼才徐中林书法一瞥
作者:浦玉生 @ 2009-09-01
浦玉生博客
鬼才徐中林书法一瞥
江苏大丰市的刘(庄)白(驹)草(堰)地区是有故事的,研究地方文史发现有一条俗语说:“白
驹出人,刘庄出鬼,大团小团出匪”。白驹镇是大名鼎鼎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故里,元末农民起
义劲旅张士诚当时也是白驹人。离白驹15公里的刘庄镇是水陆要冲,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刘庄
初名云溪,为盐城九大盐场之一,串场河、范公堤从此经过,这儿有紫云山、净土庵,“刘庄净土庵”
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主席赵朴初所题,写过《名山游访记》的佛界名人高鹤年(1872-1962)就是刘庄人。
20世纪90年代初盐城市首届私人藏书家评选,我是名列前茅,但在我前面的一位是刘庄人王定实,他有
祖传的元刻本,可能书还没有我多,但他的档次上去了。刘庄这个地方是交通要道想必信息碰撞,通过
信息的无性繁殖就会衍生出故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鬼才徐中林,笔名云溪,1963年出生在这里,
他与王定实也很熟悉。至于大团小团出匪是因为这里有一条斗龙港,斗龙港的水域在今天就相当于亚丁
湾,时有海盗顺斗龙港乘船下海,干些翦径勾当,像李逵与李鬼斗法一样。多少年以后在施耐庵故里读
《水浒》总感到这里有水浒英雄产生的时代大背景,这里有元末明初江苏沿海大量存在着的水浒风物。
多年前认识徐中林先生是先熟谙他的书法作品,其时当地一家最高级别的星级宾馆,从会议大厅到
卧室均有他的作品;90年代中期,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在台湾的议会大厅也长期陈列着他的
字,朋友从台湾回来,从照片的背景中才知道这是徐中林的字呢!鬼才吧!按《辞海》的解释,宋人品
评唐代诗人李贺之辞,谓才气怪谲。所以有李白天才,白居易人才,李贺(长吉)鬼才;或谓太白仙
才,长吉鬼才。
徐中林幼时经历过“文革”这个人鬼相混淆的年代,铺天盖地的大字报,用毛笔书写的,这是他最
早的书法启蒙。到批林批孔的时期,他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出学校的黑板报。刘庄小镇上当时活跃着杨子
衡、朱居元、陶不残等乡贤先辈,对徐中林的书艺影响较大。后来他招工进了县属厂,再后来到盐城当
了房地产集团公司的高管。30多年来不管是做工、从文、经商;不管是在办公室主任的岗位还是企业老
总的位置,工作都要做得非常出色,然后就是将书法作为每天的必修课,痴迷于斯。一边攻读大学课
程,一边参加中国书协书道班、研修班学习,不断进取,追求高境,作品入选教学成果展,展出于中国
美术馆、参加了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展览。不事张扬,默默劳作。就像近年来在刘庄镇出
土了郢爰一样轰动世界,范公堤以东北宋范仲淹在此筑堤时还是大海,然而这个地方出产了楚国金币,
据考古专家去考察发现,这里采集到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古遗址的陶纺轮、方折沿盆殘陶片。如今郢爰
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了大丰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泱泱大国,书法高手多多,要能在这武林高手云集的书界脱颖而出,一是人品,二是书艺。书法是
树人也,书法是抒发也,人品与书品同样重要。从书艺上说,徐中林致力于从两个方面开拓,浸淫于文
史哲经、碑刻帖学。从唐诗宋词元曲,到《钱钟书论学文选》;不仅订阅了《中国书法》、《书法》等
大量的专业报刊,还在真草隶篆行中穿梭游弋,以古典典范为宗,博采众长,熔铸一家。80年代后期,
他以李邕《云麾将军碑》为本,初具流畅、疏朗的行书风格,便显示出不同时尚的取法路径。90年代
初,他赴京求教,受沈鹏、熊秉明、张荣庆等先生的面提耳训,致力于书写技术的锤炼,上溯秦汉,楷
书研习《爨龙颜》、《爨宝子》;隶书学张迁碑、秦符建元子产碑;作品在洒脱中增加了蕴藉。新千年
后,他涉足草书,在两年时间临怀素小草千字文,草书在全国行草书大展中入展。其后,一直追求古典
典范的他,又用两年时间深入研习王羲之十七帖,以上图本和井上本为范,心慕手追,入古求新。与此
同时,更参以史游急就章、月仪章章法入草,不即不离。这样一路走来,洋洋洒洒,恣意汪洋。
人到中年,工学矛盾,生活重负是巨大的,他从大丰到了盐城,妻子还在大丰工作,女儿高考由他
一个照顾生活起居,直至将其送至中国美术学院报到。家有考生,在女儿三年高中生活中,每天他早起
做好早餐,女儿上学后的早上六点到八点半,每天的必修课是写两个半小时的书法,日积月累,他的书
法作品屡屡获奖,参加国展:1999年行书作品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2002年第二届海峡两岸甲骨
文书法联展,2003年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2006年获江苏省政府第七届五星工程奖,2007年全国第九
届书法篆刻作品展,2008年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等等。就拿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来说,这相
当于体育界的奥运会,6万多件作品,从中选出900多件,徐中林的草书作品入选了,这件以乡贤袁翊青
先生咏蕙诗创作为内容的草书作品,融入章草笔意,下笔劲爽,颇得《尚书:皋陶谟》所谓“直而温,
简而廉”之美,格调直指汉魏以上。评委老师对徐中林行草书法作品的评价是:师古不泥古,从古典
来,具现代味。我也偶尔涉足书艺之道,我对他的行草尤为赞赏,我出版的两本拙著《吴王张士诚》
(长篇历史小说)、《创业文化读本》(理论专著)请他题写了书名,确有耐人回味之处。
“鬼”是敏慧、机灵,不管干什么事,不动脑筋,肯定成不了大事。机灵加勤奋就是天才了。想写
一写徐中林,已有很长时间了,但似乎又找不到“文眼”;当我实地采访他,走到他的住处---南园书屋
时,适逢一天大雨,诚如徐中林所说“最难风雨故人来”,他在城里的住宅,满墙是他的书法作品。身
居闹市,市声遥闻而幽情无减,街衢相望而尘嚣不至。欣赏着他的书艺,仿佛看到从我国远古走来的文
字轨迹,大有“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之势和“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状,而且博采众长,独树一
帜,自出机杼,悠然超逸,这是“胸中自发浩荡之思,腕底乃生奇逸之趣”。这些作品沉潜而近两汉,
雅逸而近魏晋,清雄而近唐宋,狂放而近明清,或谓各臻其妙,蔚成大观。
一位名人说过,学画要20年,学书要30年。徐中林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家,功夫在书
外,更在书内,只有掌握纯熟的技巧,不断加强笔墨语言的锤炼,才能在创作中显现出表现力和自由
度。徐中林学书已经30年,他在书论中写道:“于书艺,余为票友,虽喜好多年,不得万一,深知非经
自然熏养不成,非过‘少年功夫老始成’不可”。书艺不是包装上市出来的,而是潜心悟道出来的,定
能生慧,是金币郢爰总是要发光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具无我之境者,方成大器,可进
《录鬼簿》。
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