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人报
吕正操与张学良:割不断的世纪友情
作者:吕 春 @ 2009-10-14
吕正操与张学良:割不断的世纪友情 (2)
●吕 春
隔海唱和,彼此心照不宣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逐渐松动,蒋介石死后,继掌台湾大权的蒋经国对张学良有了关
照,张学良虽然没有完全恢复自由,但处境比原先改善了许多。张学良在台湾的情况通过各种途径传到
了大陆。知道张学良历经半生磨难,身体没有拖垮,吕正操十分欣慰,也想有机会找个可靠的人与他取
得联系。
其实,在台湾的张学良非常记挂大陆故旧。1984年6月,张学良侄女张闾蘅从香港来北京洽谈商务,
特地去看望吕正操。张闾蘅曾经在台湾照料张学良,她给吕正操介绍了张学良在台湾的生活状况,并
说:“我大爷知道我经常来大陆经商,跟我讲,在大陆有两个部属他很想念,一个是吕正操,一个是万
毅,让我有机会代他去看望看望。”
吕正操托张闾蘅带给张学良一副健身球和几罐上好的新茶。他想给张学良写封信,考虑当时复杂的
政治形势,生怕给张学良带来麻烦,也就作罢。张闾蘅回去后,很快就把吕正操的礼物送到了张学良的
手里。礼轻情义重,这其中的深意,张学良不难体会到。
1987年初,张闾蘅再次来到北京,带来张学良书赠吕正操的诗一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无言。
这是张学良取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句子集成,最末一句在原诗中为“欲辩已忘言”,表达他淡泊
人生的心境。
吕正操读后,也用同样的集句方式,从陶渊明的《读山海经》集成一首回赠张学良: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徒设在昔心,良辰知可待。
吕正操诗的末句把原诗“良辰讵可待”的“讵”改成“知”,反其义而用之,鼓励张学良振作精
神,焕发青春。
1988年底,吕正操托张闾蘅给张学良捎去新年贺卡。这一年张学良88岁,吕正操又托她给张学良带
去祝寿的诗:
御辇将军堪自豪,
当年帅气未曾消。
长命伉俪无衰绝,
风流人物数今朝。
吕正操诗作的开头,之所以用“御辇将军”的比喻,因为他听张闾蘅说,赵一荻女士前些时候去美
国探亲,不小心摔了一跤,腿也骨折了,张学良到机场迎接,亲自为赵一荻推轮椅。平日居家的日子,
张将军也常推她到户外走走,故有“御辇将军”之称。
侄女把吕正操的诗转送到台湾,张学良看罢非常高兴,沉吟片刻,当即挥毫,写诗一首作答:
白发催年老,虚名误人深。
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
张学良的诗从香港转到了北京,吕正操又赋诗一首,再答张学良:
霜染两鬓白,心存一寸丹。
澹泊以明志,肝胆照人间。
1990年1月21日,吕正操给张将军去信,请他出来走走:
汉公钧鉴:
闾蘅常来,告知我公和夫人身心安泰,甚以为慰。
我一直盼望您俩能走出台湾小天地,到五彩缤纷的大世界来看看,对身心更能舒畅,不知以为是
否?盼告。
不久,收到吕正操信的张学良又录旧作一首,回赠吕正操: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