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百岁学人周有光的世纪历程
作者: @ 2010-08-09
百岁学人周有光的世纪历程
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后来迁居苏州。
1923年开始就学上海圣约翰大学;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随同全体同学和华籍教授离校,改读离校师生创办的光华大学。
1927年上海光华大学经济学系毕业。
1928年至1949年,任教光华大学、江苏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
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1952年全国大专院系调整后,转为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1954年出版《字母的故事》。
1955年10月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
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1956年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提出方案的三原则。
1958年国务院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9月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开讲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1961年出版第1版,
1979年第3版,1985年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
1958-1988年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提出正词法的基本规则和内在矛盾,基本规则在1988
年公布。
1959年参加制订聋人教育用的汉语手指字母方案(1963年公布)和汉语手指音节设计。
1979-1982年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技术会议,该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
国际标准(ISO 7098)。
1980年开始,担任编译《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
一。
1981年发表《现代汉字学发凡》。
1983年发表《汉语内在规律和中文输入技术》,阐述按词定字的原理和拼音变换汉字的原理。提倡以拼
音变换汉字技术代替字形编码。
1984年制成汉语拼音-转换汉字软件,是以语词、词组和语段为单位的双打全拼法。
1992年出版《新语文的建设》。
1993年出版《中国语文纵横谈》,提出汉字效用递减率、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阐述整理汉字的四定
原则(定形、定音、定序、定量)。
1997年出版《世界文字发展史》。
1998年出版《比较文字学初探》,提倡比较文字学的研究,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中理解汉字的历史地位;
提出六书有普遍适用性、文字三相分类法;对人类文字的发展规律进行新的探索;清华大学等校采用作
为教材。
1999年出版《新时代的新语文》,阐述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人类的双语言生活、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
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2000年出版《汉字和文化问题》,倡导研究现代汉字学;上海师大、华东师大、北京大学先后开设现代
汉字学课程。
2002年出版《周有光语文论集》(四卷)。
2007年编订《网络文存》。
2008年出版《周有光百岁口述》。
2009年出版《朝闻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