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广场
7年伊战令美国硬软实力同遭削弱
作者:蒋翊民 @ 2010-08-27
7年伊战令美国硬软实力同遭削弱 政治陷于被动 2010年08月27日
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蒋翊民
茫茫夜色中,一支庞大的美军车队全速向科威特方向疾驰。每个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历经7 年零5
个月之后,随着最后一支驻伊美军战斗部队的撤离,旷日持久的伊拉克战争终于迎来了结束的曙光。
伊拉克当地时间 8月 18日凌晨 4点,美军第二步兵师“第四斯特赖克旅”全体战斗人员跨越伊拉克与科
威特的边界。至此,奥巴马政府今年9 月前从伊拉克撤出全体作战部队的计划已告完成。
回首7 年前,美国为了一个“正义”的理由,悍然推翻萨达姆政权,再次向世界证明了美国强权政治的
实力。殊不知,美国却陷入了另一个越战的泥潭。这场高耗费的战争给美国带来的内伤是无法用金钱衡
量的。
巨额军费消耗国力
2003 年3 月20 日,美国打响了伊拉克战争的第一枪。尽管在战争之初攻打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中,美军只有138 名士兵丧生。但此后,理应享受胜利果实的美军士兵却频繁遭到伊拉克境内反美武装
的袭击,伤亡人数节节攀升。截至2010 年8 月16 日,驻伊美军士兵阵亡总数已达4415 人,另有约3.2
万人在战斗中受伤。
伴随着久拖不决的战争,美国军费水涨船高:维修和更新武器、维持军队日常开支、照顾伤残退伍军
人……美国的国库被不断蚕食。截至2010 年8 月19 日,美国用于伊拉克战争的开支已达7423 亿美元,
超过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的费用,对美国经济构成了沉重的负担。
甚至有学者指出,重创美国的金融危机,其“罪魁祸首”是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数据显示,2001
年至2008 年,美国军费增加绝对数额高达12387 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8 年秋天美国 7000 亿美元救
市资金的两倍; 2009 年,美国国防部再次开出高达7000 亿美元的军费。
与此同时,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美国国内出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假象,催生了
大量的金融泡沫,美联储为应对通胀连续提高利率,导致贷款成本骤升,诱发次贷危机。
在庞大军费开支的重压下,美国财政赤字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为保证战争经费,美国只好通过放松金融
监管的方式从别国转移财富。
2008 年2 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对美军退休和现役军官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调查结果显示,近
90%的退休和现役军官认为,受伊拉克战争的拖累,美国军力已大幅削弱,80%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此
时无力再发动另一场大规模战争。
民意分裂破坏团结
长达7 年多的伊拉克战争不仅夺走了大批美军士兵的生命,掏空了美国国库,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撕裂
了美国社会。这场备受争议的战争让美国民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裂。
2001 年1 月布什领导的共和党政府开始执政,标志着右翼保守势力在美国政治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尽管
新上台的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大幅修正,但保守主义团体在社会上仍具有极大
的影响力。
他们主张在国内回归盎格鲁- 萨克逊清教传统,对全球化进程相当排斥;主张在国际上凭借美国强大的
实力打击“独裁”,推广民主,因而支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反战呼声始终高涨,主张美国加入全球贸易,拥抱全球化的自由派也大有人在,双
方交锋如火如荼。由于伊拉克战争的巨大消耗以及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奥巴马政府不断提升税收,却
又再度引发美国国内关于“联邦政府”的角色之争。
“茶党”和“咖啡党”先后兴起,前者力图重振美国保守主义,反对政府过分参与经济;后者则力图唤
醒自由主义人士的热情,接受政府在经济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撕裂了美国的政治版
图。
事实上,伊拉克战争诱发的美国民意深度分裂或许可能构成对美国未来真正的威胁。
国家形象蒙上污点
作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自身在全球的影响力一度津津乐道。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的
“软实力”正在一点点削弱。
香港《文汇报》近日刊登的一篇评论指出,伊拉克战争打破了美国在后冷战时期形成的一强独大的格
局———美国无法再担当国际警察,国际秩序也开始重新洗牌,此后的金融危机则加速了这一进程。
美国政府曾以萨达姆政权秘密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然而事实
证明,美国的指控纯属子虚乌有。其后,伊拉克的民主化重建进程缓慢,民主制度的合理性和适用性遭
人质疑。
伴随着民主化进程,伊国内持续动荡不安,上百万民众流离失所。与此同时,驻伊美军却又不断爆出
“滥杀无辜”以及“虐囚丑闻”等恶性事件,世界舆论因之一片哗然。
加之美国在国际上不断丑化伊斯兰教,在巴以问题上长期处事不公,这几乎让美国成为了穆斯林世界的
公敌,在许多国家的民众看来,美国简直成了为富不仁、不讲道德的典型。
美国的同盟体系也由于伊拉克战争而出现裂痕。经过冷战考验的美欧同盟在伊拉克问题上出现了前所未
有的分裂,连一向紧跟美国的英国也开始修正立场,转而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美国与俄罗斯等大国也同样因为伊拉克问题滋生龃龉。这也迫使奥巴马政府积极修补美欧同盟关系,并
且以主动姿态重启美俄关系,力图扭转前任布什政府留下的糟糕局面,重塑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新闻解读
美国从伊战得到了什么
就战术层面而言,伤亡惨重的驻伊美军此番撤退难称光彩,但就战略层面而言,现在断言美国输掉了伊
拉克战争,依然为时过早。
首先,美国通过发动伊拉克战争,在中东地区塑造了有利于美国的地缘战略格局。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
的重点是“两洋战略”,即在欧洲大西洋地区通过北约东扩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而在亚太地区则以
“日美安保条约”和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来实现其战略目标,继续保持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强势地
位。而中东作为连接两洋的要冲,地位举足轻重,美国维持和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将该地区置于
稳定的掌控之中也是题中之义。
其次,美国通过占领伊拉克,间接掌握了伊拉克蕴藏的丰富石油资源。尽管美国政府并未公开宣称石油
是美军入侵伊拉克的战略目标,但通过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以及对伊拉克新政府的掌控,美国事实上掌
握了伊拉克的“黑金”。
更重要的是,从长期来看,美国对于自身的民主制度仍具信心,推广该制度的使命感仍未发生变化,而
且当今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挑战美国制度的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民主制度的建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而且不可否认,民主制度的确具有一定的
合理性。
民主制度在伊拉克能否生根发芽乃至辐射中东地区还有待观察。因而将美军此次撤退视为美国在伊拉克
的全盘败退并不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