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一场漂亮的民族品牌保卫战
作者: @ 2000-12-01
一场漂亮的民族品牌保卫战
本刊记者
狼烟四起长城告急
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润滑油市场向世界敞开了大门。
从此,洋油大大方方地进入中国市场,进行公开、合法的竞争,而不再担心被排斥抵制;从
此,中国石化行业的排头兵——长城润滑油在中国中高档润滑油市场上占有半壁江山的格局被打破;
从此,美、英、日、法、德、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闻风而动,美孚、壳牌、埃索、东方石油等世界
著名的大公司蜂拥而入。
伴随着国外大石油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长驱直入,经销洋油的专卖店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抢滩
登陆。而随着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长城润滑油公司垄断经营、独享国内市场的“金饭
碗”打碎了。转眼之间,全国各地一下冒出3000多家润滑油调合厂。一时间,中国润滑油市嘲山雨
欲来风满楼”,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长城,这个中国润滑油工业最大、最知名的民族品牌,能顶住国外大石油公司的巨大竞争压力
吗?
挺身而出奋起迎战
一场艰苦的民族品牌保卫战拉开了帷幕。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常在偌大的中国润滑油市场上,代表中国“国家队”与国外公司角逐的担
子,历史性地落在长城公司上任不久的董事长、总经理孙毓霜肩上。他认为,长城公司一定要做
大,成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孙毓霜渐渐理清了思绪,决定以规模经营创造最大效益,用资本运作谋求
快速发展,以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走内涵式集团化发展道路,全面提高长城公司的综合实
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1997年4月18日,国内第一条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4L高速制桶罐装生产线,在长城公司正式投
入使用。
1999年1月21日,随着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侯芙生手指的轻轻一按,SMB
同步计量调合设备正式开动,170吨润滑油于50分钟后调合完成,长城公司完成了对调合系统的全
面改造。
两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行动,使长城公司高档润滑油的综合生产能力较前期提高了近50%,达到
15万吨的水平,企业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但要达到石化集团提出的“创造以‘长城’为代表的润滑油名牌,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的战略方
针,还必须采用各种形式同国内有潜力、有实力的润滑油生产企业一同组建新的生产企业集团。
企业规模扩张提到了长城公司的议事日程。
1997年,当时的石化总公司总经理盛华仁,在制定石化系统润滑油发展战略时提出,借鉴国内
外集团化企业的成功经验,以长城公司为核心,组建我国第一家润滑油集团,以集团实力同国外润
滑油公司竞争。
同年年末,长城公司通过控股的方式,成功收购了沈阳特力公司,为巩固在东北市场的地位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实施集团化战略积累了成功经验。
1998年6月18日,原长城高级润滑油公司与北京燕山石化润滑油公司正式组建,成立了中国石
化长城润滑油集团有限公司。
1999年,长城公司决定实行“外部市场化,内部紧密化”方针,对企业的各种资源实行合理配置
统一管理,强化集团整体观念,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迅速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石化集团提出
的“长城公司年产销30万吨”的要求;同时,继续做好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形式的资本运作,
石化系统武汉和天津的润滑油企业划归长城公司管理,进行合理有效布点,组成中国石化润滑油的联
合舰队,增强与国外大石油公司抗衡的能力,扩大长城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按国际惯例办事向世界水平看齐
1994年,我国的中高档润滑油比例比1993年下降12个百分点。
1994年,长城牌油仅占全国成品油总产量的3.5%。
1994年,仅两家在天津建立的独(合)资润滑油调合厂,就会形成15万吨高档油的生产能力,
将在华北地区对长城牌油构成威胁。
1994年,受大庆优质低价产品竞争影响,长城牌润滑油仅在东北地区的销量就下降了9.9%。
1994年,由于茂名、上炼、兰炼产品的升级,长城牌在广东、上海、陕西、青海等地的市场亦
呈萎缩之势。
市场开拓如今怎么变得这么难?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敢下地狱,也许才能绝处逢生”。面对着窗外的冰天雪地,长城公司新
任总经理孙毓霜决定亲自出马,带业务员到一汽集团开发新用户。没想到,得到的回答是,“没经
过ISO9002认证的润滑油,我们不能用,等你们通过了质量认证,我们再谈。”
孙毓霜决定拿下ISO9002认证:“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向世界水平看齐。”
1996年底,长城公司齐心合力顺利通过了北京9000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的现场审核,获得
了ISO9002认证。长城润滑油月销量破天荒突破了万吨。事实让孙毓霜更坚定了按国际惯例办事,
向世界水平看齐的信心和决心。
长城公司拿到“双认证”后并没满足。他们主动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质量抽检。这无异于
自讨苦吃。如果抽检不过关,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向全国公布结果,后果可想而知。敢于主动申
请质量抽检当时全国只有联想集团一家,长城公司这一举动连一些开明的领导也不免担忧。但是,
长城公司的油品几次顺利通过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抽检,而且抽检合格率均为100%,有的油品
质量指标甚至比国外的油还要好。
1997年9月9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公布长城润滑油是名牌产
品,质量抽检的所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时间,长城润滑油声名鹊起,销量大增。
顶级的竞争需要“顶级”的装备
长城公司在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中,始终坚持一条:“要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就引进当今世界最
好的技术和设备。”
正是秉承这一理念,从1996年开始,长城公司先后引进了法国生产的高速制桶罐装设备,美
国生产的自动调合技术以对现有装置实施技术改造,两套设备花了两个多亿!
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长城公司积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开发新产品,主动抢占市常
1996年长城公司推出了5W/30SF、10W/30SG、SH级汽油机油、15W/40CF-4级等25个新产品。
1998年又推出新产品25个。其中福星SJ汽油机油获得美国石油学会(API)的质量认证,并允许同
时使用API和国际润滑油批准委员会的会徽。1999年,长城公司又推出 5W/50SJ/CF全合成机油——
世界最高档次发动机油。
到目前为止,长城公司生产的矿物油及合成油型润滑油共计19大类200多个牌号,几乎覆盖了
所有市场,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几年来,在相继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华之光名牌
产品”、“十大名优品牌产品”、“著名商标”、“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名优产品”等荣誉之后,1999年
1月,“长城”商标又和“全聚德”、“联想”、“同仁堂”等9家驰名中外的企业齐名,被国家工商管理
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长城润滑油还被作为香港驻军首选用油、中央警卫局指定用油。
“长城”成为中国石化工业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润滑油与外国润滑油产品在中国市场逐鹿的“旗
舰”。
然而,“长城”的终极目标是要到世界市场参加角逐,在全球润滑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作为这一目标的一部分,长城公司目前已打开了香港、新加坡、泰国、俄罗斯、朝鲜、韩国及
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长城公司一些产品已经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功登陆。
面对中国润滑油市场诸侯争霸、群雄逐鹿,长城人以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愈战愈勇的气概,
打了一场漂亮的民族品牌保卫战。
《时代潮》 (2000年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