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报告厅
江苏部分市、县接轨大上海的思与行了望
作者:浦玉生 @ 2000-10-10
江苏部分市、县“接轨大上海”的思与行了望
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巨龙的话,那么,上海就是“龙头”。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
周边地区的城市经济主动与上海接轨,无疑是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近期,我们对全省
党政信息网各地接轨大上海的信息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情况综合摘报如下:
背景材料
日本一机构调查认为,长江三角洲日资纺织企业将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日本名古
屋银行最近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日资纺织企业的现状、开拓中国国内市场的情况及今后
日资企业的动向进行了调查,并形成专题调查报告。报告称,由于日本经济开始复苏、
日元升值、出口增值税退税率提高及中国国产棉花价格放开等有利因素的影响,目前大
部分日资纺织企业都呈现出比较好的生产形势,许多企业还在积极考虑开拓中国国内市
场。另外,由于今年日元将有可能继续保持升值势头,加上劳动力价格短期内不可能升
高及中国对新出台的加工贸易管理制度的实施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态度,报告预测今后日
资纺织企业将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接轨了望
南通、泰州、盐城等地充分利用与上海在地理、人文、亲缘、经济上的特殊关系及苏沪
合作的特殊区位,把“接轨大上海、开展大合作”作为发展自身的重要措施来抓。今年年
初,海门市成立了专门由一名副书记任组长的接轨上海研究指导组,统筹研究、筹划和
实施更深层次的接轨合作战略,努力使海门成为上海辐射苏北的桥头堡。目前各地接轨
上海主要有四种形式可供借鉴:一是农业接轨。东台一农民入主上海三大市场年销本地
农产品2.2亿元。该市许河镇青年农民陈卫东,自发组织由近百人加盟的运销联合体,
以上海浦东为重点建立地产农产品销售网。近期被上海浦东新区先后聘为梅园、乳山、
崂山三个市场场长。三个市场占地1.1万平方米,有580个摊位,主营禽肉、水产、蔬菜
豆品、综合四大类,去年实现交易额3.4亿元,其中销售本地西瓜、蔬菜、海鲜、禽蛋
等农副产品2.2亿元。三个市场不仅安置了上海市30多名下岗职工,还带动了许河镇周
围300多农户致富和6000多亩农田种植结构调整,成为东台农副产品在上海的重要销售
基地。海门市进一步以上海大市场为依托,在去年与上海签订近3亿订单的基础上,继
续巩固和扩大名特优农副产品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并与上海农业科研院所及外贸单位
合作,在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及观光休闲农业上有大的突破。二是工业接轨。海门市在
200多家企业与上海大众、别克、金山石化等大企业和复旦、交大、同济等高校、院所
建立协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主动挂靠上海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
其延伸配套;大力吸引上海的名牌、优势产品,将一批企业建成上海名优产品的生产基
地。三是建筑业接轨。海门市今年在巩固万人以上规模,实现经济收入4亿元的同时,
积极向基础设施、市政、道路等方面发展。四是旅游业接轨。沪泰携手开发泰州生态文
化旅游资源,共建上海后花园。水乡特色尤其是里下河风光是泰州独具魅力的风情,也
是泰州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风景线。该市深入挖掘这一资源,将生态旅游与历史文化
背景相融合,提出生态文化旅游新概念,突出其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经亮相
沪上,即备受上海旅游界青睐。沪泰双方有关部门专门召开了“泰州旅游——上海联谊
会”,并达成在信息、客源、投资、人才、宣传促销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的协议,上海
市13家大型旅行社也分别与泰州8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两地将共同开发泰州的旅
游文化资源,将泰州建成上海及苏南的“后花园”,为过惯都市生活的上海市民假日旅游
观光提供新去处。海门市推出了面向上海市民的“苏北购物旅游”业务。
连带效应
由接轨大上海引发了苏南、苏北江海经济、沿江经济、路桥经济的大开发、大发展。常
熟市抢抓新一轮路桥经济发展机遇。该市根据国家总体规划,从今年起的5年时间内,
将在境内建设2条高速公路和1座长江大桥,即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和苏通长
江公路大桥。该市为抢抓路桥经济带来的新机遇,超前规划,主动与路桥经济接轨。按
照有利于合理配置区域资源和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沿江新兴产业带和城市副中心尽早
形成的原则,于去年将沿江九镇一场合并为三个镇,为呼应新一轮发展及早作好行政架
构和管理体系等的准备。南通市初步形成“江海经济长廊”结构框架。一是沿江精细化工
基地已成规模。重点发展新型合成材料、醋酸等三大领域5大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初步
建成年产10万吨丁苯橡胶、6000吨百草枯、4000吨代森锰锌等3个全国最大项目,新增
产值近40亿元。二是港口经济发展迅猛。该市港口工业总产值达204.8亿元,实现利税
14.4亿元,拥有千吨级码头72个、万吨级泊位28座,年吞吐能力超过3200万吨,成为长
江中下游最大的成品油、液化气等重要物资仓储、中转集散基地。三是“海上南通”战略
成效显著。滩涂特种水产、对虾、贝类、海珍品等养殖面积达30万亩,形成鳗鱼、紫
菜、中华绒螯蟹、贝类和海洋捕捞5大渔业产业群。丹阳市沿江经济带迅速崛起。该市
地处长江沿岸的后巷、界牌、新桥、埤城4镇,目前已集中全市近1/3乡镇规模企业和
1/2私营企业,拥有亚洲最大钻头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高速工具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汽
摩配件集散地及其交易市场华东灯具城、全国最大柴油机单缸曲轴和全国第二大联合收
割机生产基地,去年4镇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2.24亿元,分别占该市30个乡镇工
业总量的30%和40%,利用外资、自营出口、个私经济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0%、40%和
80%以上,成为拉动该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