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玉成 @ 2000-12-03
游西陵
李玉成
家居津京,从小就知道,附近有两座清代帝王陵寝。东陵位于北京的东边,西陵在北京的西南
方向,都距北京一百多公里。
1987年,天津大学建筑系研究生王其亨的研究课题,就是“清代陵寝地宫”,并取得了十项成
果。我曾对其做了专门的采写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当年默默无闻、历尽艰辛的学子,如今早已成为了著名的教授。
清代陵寝地宫,对于我来说,一直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然而那时,我只游过东陵,西陵一直未能成行。
今夏终于有了游西陵的机会。
我们驱车大约两小时,便到达了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
行驶在陵区的道路上,我们看到,在群峰环抱的平川上,分布着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室
陵墓群之一———西陵。
这里,山川秀丽,景色宜人。西边是太行山的东麓,云蒙山层峦叠障,逶迤起伏。
北有永宁山,主峰突起,耸入云端,屏立于陵寝之后,远岩翠岫,气象万千。
东有金龙峪等山峦盘旋远去,丘陵地带田连阡陌,春绿秋黄。南面的九龙山巍峨挺秀,气势磅
礴,一水河蜿蜒曲折,水清透底。
这里,矗立着千余间殿宇、百余座石建筑、石雕刻,金顶玉柱,碧瓦红墙,掩映在蓊郁茂密的
苍松翠柏之间。
我们在这里,犹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据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梅松岩先生介绍,当年清朝统治者曾把东陵和西陵,看作“万年龙虎抱,
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作为道道防范界线。青桩外又开辟10公里宽的官山,严防百姓过往,
进入陵界者,轻则捉拿问罪,重者立地处死。
这里,最有价值、最吸引人的是———雄伟壮丽的古建筑。
总观西陵建筑布局,可以看出每一座地陵都是以中轴线贯穿南北,中轴线与陵后面东西走向的
山脉成丁字形。陵寝的主要建筑,如大碑楼、隆恩殿、宝城、方城、明楼等,一律坐北朝南。地宫
坐落在中轴线的北端,似乎在北极星下,有居中当阳的意义,也能衬托和突出主体建筑。
陵寝建筑布局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对称和均衡。它还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把建筑物与周围天
然的地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座陵都依山筑墓,把横向的山脉作为纵向的陵寝建筑群的屏障,
用以衬托陵寝的雄伟。
古代宫廷建筑的外饰离不开彩画,我们看到的西陵,距今虽然年代久远,但彩画并未湮没。这
些因地位等级不同而装饰的各类彩画,都表现出我国彩画的高超艺术水平。其鲜明的颜色形成了强
烈的对比,使建筑物的轮廓更加清晰,留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无不闪耀着古代建筑的匠心独运和
高雅不俗的智慧光芒。
难怪,当年王其亨说起“古代陵寝”时,眉飞色舞,如痴如醉。
我们住宿的清西陵行宫,是西陵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当年乾隆及后来的6位清朝皇
帝来这里祭祖时居住的皇家别苑,也是北京至西陵行宫中仅存的一座。
“西陵行宫”有“北方小桂林”之称。如今,“行宫”已被辟为宾馆,成为接待国内外宾客旅游、度
假、疗养、观光及会议的理想场所。像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居然获得了一次“帝王”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