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城动态
百位当代作家为历史名人书传
作者:陈梦溪 @ 2013-12-30
百位当代作家为历史名人书传
《北京晚报》2013年12月16日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持的国家级文化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
书首批十部作品正式问世。中国作协副主席、“丛书”编委会主任何建明感慨:“我当了几年出版社社
长,主持编了上千部书,但没有哪一套书、哪部书可以跟这套书相比较的。这次我们下的工夫,远远超
过其他书。”
这套丛书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预计出120部左右。第一批面世的十部作品分别是:王充闾的《逍遥
游——庄子传》、王兆军的《书圣之道——王羲之传》、郭启宏的《千秋词主——李煜传》、浦玉生的
《草泽英雄梦——施耐庵传》、杜书瀛的《戏看人间——李渔传》、陈益的《心同山河——顾炎武
传》、陈世旭的《孤独的绝唱——八大山人传》、周汝昌的《泣血红楼——曹雪芹传》、何香久的《旷
代大儒——纪晓岚传》、徐刚的《烂漫饮冰子——梁启超传》。2014年上半年再推出20部左右作品。
《李白传》 交稿次日就住进了医院
何建明介绍说:“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
底、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
特别提到著名作家韩作荣在生命最后时刻奉献的《李白传》。“第一天交稿,第二天就住进了协和医
院,然后就再也没出来。”编辑们回忆到这位作家,都在感慨。“有的书稿、有的专家得很重的病,在
化疗的病床上,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审读书稿,他们也是在拼着命干的。”丛书编委会主任何西来说,
“只有一个文化人用他生命来干的事情,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干好。你都不舍得豁出命来干,谁要看你的
书?”而他自己为了完成作品,一年中瘦了5公斤。
《庄子传》的作者王充闾把自己闭关16个月的写作比喻成“老母鸡抱窝”:“老母鸡就是要坐在那个
鸡蛋上,多少天都不能动地方,为什么呢?一动地方就剐了。”王充闾介绍自己写庄子传的过程。“从
汉代以后,对于庄子的研究出奇得多,到现在说是如山如斧,汗牛充栋。在这么多的情况下,你要怎么
辨别,怎么去伪存真,挺难的。”
除了庄子本人的著作,王充闾花了3个月的时间,将前人写庄子的书,读了整整62本,论文好几百篇。
“光是庄子的出生地,我就遇到了五个说法。山东、河南、安徽都有庄子的遗迹,起码最晚明代都
有。”但是他说自己不敢说“难”。 “难这个我不说了,这就是一句废话,没有一个不难的,每个作家
都是这样。刚才(何)西来说用生命来写,这就是生命。只不过有些已经在地下了,有的还在地上,就
是这么个区别。”王充闾说。
《纪晓岚传》 至少30%是新发现
江西省作协主席陈世旭说他写八大山人的过程,其中,他还意外地发现了不少全新的内容,澄清了不
少历史误解。“撰写八大山人传记,是一个十足冒失鲁莽的决定。等我意识到这一点,事情已经难以改
变了。”陈世旭这么调侃自己,因为“三百年间,他被无数膜拜者叙述得矛盾百出。”
陈世旭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八大山人进行长篇叙事。和不少人物资料泛滥相比,八大山人这个
人物由于资料匮乏,陈世旭只能通过一双脚实地走访。“有个好处就是,八大山人的一生,活动范围没
有超过100公里,他所有走过的、到过的地方,无论是乡村还是大山里,我都去了。甚至是在他出家的庙
里,都有一些痕迹。”陈世旭说,“八大山人到了民国的时候,声誉最高,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开始利用
他了。这种利用有的就很出格了。”
这也给了陈世旭意外的收获。在写八大山人的过程中,陈世旭发现许多民间流传的“遗迹”其实都是
假的。“你到江西去,大家会介绍你去一个叫青云谱的道观,说八大山人创建了这个道观。这是最大的
一个八大山人的纪念馆了,从1935年就这样说了。之后无数学者就研究说,某年某月,八大山人带着自
己的家小来到了这个道观。”陈世旭说,“后来我发现了这个道观真正的创建人,他的生卒年份在道观
里记录得很清楚,和八大山人的生卒年份差得太多了,这个跟八大山人没有关系。”
《纪晓岚传》的作者何香久20多年来都在研究纪晓岚,但是“我们现在很多都把纪晓岚戏说了,其实
他是个非常矛盾的人物。比如说,他自己亲自制造了文字狱,害过别人,但是也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过一
批书。”纪晓岚是最后一批确定的人物,何香久用8个月的时间写完了第一稿,写作前,他交了9万字的
写作提纲。“已经很了解了,但是又重新做了很多功课,可以说,里边有至少30%都是新的发现。”何香
久说,“纪晓岚很难写,因为他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早都已经定了性。如果没有新的学术发现,就没有
意义了。”
《曹雪芹传》 非周汝昌不可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250周年的纪念,两年前,周汝昌去世。这套书中第一批出版的10本书中有《曹雪芹
传》,这既是对曹雪芹的纪念,也是对周汝昌的纪念。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讲到其中的故事:今年3月中
旬的一天,父亲像往常一样按时听我们读报,突然一条消息让他为之一振,这就是中国作家协会实施
“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工程的公告。尤其让父亲高兴的是,这百位名人中竟然包括自己为之探
索研究而追求奋斗了六十五年的曹雪芹这个名字。父亲说:“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啊!”我见父亲高兴
就凑到他耳边说:“那你一定得去申请!”父亲点点头,说:“好!一定,一定,你马上就去联系
吧!”
周伦玲说,第二天,3月22日,《中华读书报》上又传来这样一条消息:“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是
秉承中央领导的指示由中国作家协会承办。此时父亲双目已经完全看不见了,但他昂起头,很留意这句
话,让我们再读一遍。
“3月25日,农历的三月初四——这一天是父亲的九十五岁大寿,俗称九五之尊。我们子女买来生日蛋
糕和礼物,也有朋友前来祝寿,父亲很高兴。通常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父亲都要给曹雪芹过生
日,这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事了,而今年父亲自己过生日,话题仍旧没离开曹雪芹。父亲说:‘今天我的
生日我很高兴,这曹雪芹传记,我要好好修订一下,明天就开始,你们先给我读一遍。’”周伦玲说。
本报实习记者 陈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