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人报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第二批新作问世
作者:王 觅 @ 2014-08-08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第二批新作问世
2014年07月28日中国作家网 王 觅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持的重大文化原创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撰出版工作又
传捷报:继2013年年底推出首批10部作品之后,丛书的第二批10部新作又正式与读者见面。7月25日,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第二批图书出版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丛书编委会主任何建
明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中国作协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丛书编委会和专家组成员、作者代表、编辑出
版发行人员等参加了发布会。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的首批10部作品自面世以来,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市场表现不
俗。此次推出的第二批10部作品分别是:权海帆的《忠魂正气——颜真卿传》、聂冷的《花红别样——
杨万里传》、乔忠延的《感天动地——关汉卿传》、陈计中的《西风瘦马——马致远传》、杨东标的
《此心光明——王阳明传》、泥马度的《梦回汉唐——李梦阳传》、李洁非的《天崩地解——黄宗羲
传》、马瑞芳的《幻由人生——蒲松龄传》、刘兆林的《儒林怪杰——吴敬梓传》、王作光的《史志巨
擘——章学诚传》。
何建明在讲话中向丛书第二批图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并对下一步丛书工程的编撰出版工作提出了要
求。他说,第二批图书的出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工程的又一阶段性重大成果,也是对中华
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文化巨匠们的又一次致敬。编撰这套丛书确实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作
家、专家和编辑人员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希望这套丛书在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市场价值等方面都能
达到预期目标,成为一套真正经得起历史和读者检验的精品工程。
部分专家和作者代表在发布会上发言。与会者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的出版,对形象
化地诠释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提高公民的历史文化素养、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无不具有积极的意义。作者们表示,申领到丛书的写作任务既是一种荣幸,更是一
种挑战。自己会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转化为饱满的创作激情,以优秀的作品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添砖加瓦。
据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工程得到了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中央
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中国作协对丛书工程高度重视,每年都
将其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各地作协都十分支持丛书创作工程,如山西、河北、江西等省作协专门组
织开展作家推荐工作,关心他们的创作进度。自这项工程启动伊始,丛书编委会与专家们通过反复协
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目前其中绝大多数已被作家们
“认领”,形成了百位作家同步创作的景象。
丛书的出版同样凝结着编委会、专家组成员和责任编辑们的心血。从提交写作大纲到书稿形成、正
式出版,他们对每部书稿的创作出版全过程都进行了严格把关,追求每处细节的精益求精,力求将每部
作品都打造成精品。在丛书编审过程中,文史组成员依据“必须是在尊重史实基础上的文学艺术创作,
所写传主力求本质真实、生动传神,反对戏说、虚构和颠覆,严禁抄袭照搬”等审稿要求,对书稿的史
学价值和所涉史料进行了严格审核,甚至有的专家在病榻上坚持完成书稿的审读工作。文学组成员依据
“传记文学质量应高于已有的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传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章节安排合理、结构均
衡、有可读性”等审稿要求,在文学质量上细致斟酌、合理把控。在每次的专家组审读交流会上,与会
者均热烈讨论,坦诚交锋,提出各自的宝贵意见和诚恳建议。丛书的每部书稿均经过两组专家数次审
核,并由作者进行了反复修改,部分作品修改达7次以上,书稿上随处可见专家们所作的详细批注。专家
组成员介绍说,其实不少书稿在交来第一稿时就已完全达到出版水平,但为保证丛书工程质量、使其更
上一层楼,编委会与专家组严格提高把关标准,或提出建设性意见,或修正具体史实提法。责任编辑们
更是对版式、插图和装帧一一进行精心设计和细致编校。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
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
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丛书的传主画像创作者、已年近90岁高龄的高莽,坚持利用大量时间对
每一位传主进行深入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并根据传主的时代背景、自身性格等细节,最终下笔创作出
一幅幅形神兼备的传主像。
此次推出的丛书第二批10部作品的作者都是学有专长、颇具创作实绩的作家和学者。在过去一年多
时间里,他们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多次进行走访和实地考察,克服种种困难,严谨细致地考证传主
的生活事迹、收集各方面资料,扎实认真地进行创作。其间,他们不断收获着新的发现和惊喜,也有不
少宝贵的心得体会。马瑞芳说,阅读经典对于一个民族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全民阅读的风气正日渐形
成,推出这套丛书正逢其时。此次创作蒲松龄传已是自己第四次写蒲松龄,也可谓自己研究蒲松龄36年
来的最终成果。在杨东标看来,自己写王阳明是一个心力交瘁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炼心志的过程。“准
确生动地把握传主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我以为是最重要的。而深入细致地探究传主的内心活动,作
出合理的想象和描绘,一定会使这一形象的血肉丰盈起来。”刘兆林表示,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尽量把
从史料、学者的有关评传和年谱、传主著作中获得的各种材料,都叙述得形象可感,还不惜笔墨刻画了
吴敬梓对妇女和底层劳动人民的尊重。陈计中说,随着创作的深入,自己对传主马致远越发了解、越发
敬重了,很庆幸能把这样一位已离我们很久远的文学大家变成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展现给读者。泥马度
认为,历史本身是丰富、质感、生动的,越接近真实,越会感到一种强大的气流。自己所写的李梦阳传
力图呈现明代中期真实的历史画卷和文人的心灵轨迹,希望“传神的故事被精神的闪电照亮”。聂冷力
求通过自己的作品,描绘出一个全面清晰、真实生动的杨万里形象,同时能较好地理清其与朝廷当局者
及同时代文朋诗友、特别是陆游之间的相互关系。王作光坦言,正是人物传记的真实性,使自己对其充
满了热爱,写作时亦增添了动力。正是由于每一位作者不辞辛劳的持续创作、反复推敲、细致打磨,才
使得丛书第二批图书得以顺利推出。
专家们亦对丛书第二批10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孙郁认为,在《天崩地解——黄宗羲传》中,作
者小心地考证,大胆地陈述,将社会氛围、士人之雅好与现实生活之抵牾,进行了多角度的透视。全书
行文散淡洒脱,沉静的叙述里峰回路转,演绎了一代人的心史。在白烨看来,在《感天动地——关汉卿
传》中,作者把史料的搜集耙梳与剧作的研究解读内在地结合起来,在互为参照中寻其踪、察其人、读
其作、解其戏,并以杂剧叙述方式的借用与化合,独辟蹊径地完成了这部传记。关于《忠魂正气——颜
真卿传》,何西来评价说,在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节点上,作者用严谨而生动的文笔,展现了传主宦
海沉浮的命运,塑造了颜真卿刚正不阿的性格、满门忠烈的英雄气概及义薄云天的道德人格。“他在书
法史上继往开来的伟大成就,也正源于这伟岸的人格。”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全套丛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丛书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预计出版120部
左右的作品。据悉,丛书在今年内还将推出一批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