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2000-12-07
泰山泉韵
泰山峰峦起伏,水脉丰富,山中泉水难计其数,自古有名的泉水就达60余处,东汉时期的应邵
称泰山“处处有泉水,目辄为之明”。这些清澈的泉水,自山中生发,在山石间跳跃,在松柏下环
绕,在殿楼亭阁旁依依不舍,在苍崖丹书侧小憩静思,从亘古开始,孜孜不倦地阐释着泰山。
公元1898年的秋天,有一位名叫齐云浦的游客,同他的七位朋友,把他们悠闲淡远的心境留在了泰
山的青石之上——“听泉”。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与泰山最贴近的一种方式。
在泰山深处用心地聆听山泉,能够听出泰山的悠久与清新的泉韵。
泰山的泉水很久,至迟在1600年以前就出现在典籍中。东晋时代的干宝在他的著作《搜神记》中明
确讲道:“泰山之东有醴泉。”这醴泉不仅时间悠久,并且十分神奇:“俗其饮者,皆洗其心志跪而
挹之,则泉水出如飞,多少足用,若或污漫,则泉止焉。盖神明之崇志也。”暂且不论醴泉是否真
的如此神奇,仅从这段文字中就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泰山泉水的敬仰。
泰山的顶端有一处“云泉”,从名称就可以读出,泉水涌出于云间,同样也流出了泰山“山高水也
高,泉流随山长”的自然景观。建在岱顶的碧霞祠内有一座玉女池,池内之水源自于山泉。如此甘
美的泉水湍流在泰山顶部,不啻为泰山的另一云泉。
泰山脚下的“白鹤泉”,传说因白鹤常常聚于泉水边而得名。白鹤泉,“悬崖流出,宛如垂练”,
突涌不绝,并借一条水渠与山下的双龙池相通,因为泉水清冽甘美,胜于井水,居民都喜欢饮用。
至明朝嘉靖年间,举人封尚章在泉侧居住,引水为池,称作“封家池”。尚章故去,其家人苦于供
应,便用巨釜塞住泉眼,泉水突然受阻,在地下隆隆作响,数月犹闻。泉水被埋闭之后,明朝宋青
岩先生浚之不果,乔荩巨奇士治之不复。现在此处徒留一座“白鹤泉”石坊,告诉人们这处泉水昔日
的故事。
“大众泉”只是泰山上一处极为普通的山泉,却记录着一位将军的爱民之心。著名爱国将领冯玉
祥将军三十年代隐居泰山时,看到泰山西麓的群众用水不方便,出资开凿此泉。凿泉为百姓,取
名“大众泉”。
在山泉水清。正是这些清澈的泉水及与泉有关的故事传说,使泰山在雄伟中有了秀丽,在浑厚中有
了明净,增添了更多引人入胜的清音旋律。
山水有清音,非必丝与竹。在山林深处小憩,掬一捧甘冽的山水,听一听淙淙的泉声,静静地贴近
并融入深邃而又博大的泰山之中,会令人心旷神怡,久久不忍离去。
泰山泉韵,大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