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建军 @ 2000-12-08
江苏博士后 编者按:
周建军是今年暑期“北大清华百名博士江苏行”团队的成员之一,在短暂的考察参观活动中,他
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悟江苏的发展,这篇言辞恳切的江苏印象处处流露出一名莘莘学子对江苏的
关爱之情,相信它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欢迎广大博士、博士后及关心江苏的所有朋友参与讨论,发表您的意见。
江 苏 印 象
周建军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物理专业98博
江苏的名气在全国是不消说的,而且自古皆然。借助这次北大清华百名博士江苏行,江苏在我
的心目中有了较为清晰的直接的印象,当然有喜欢的地方,也有希望江苏方面能改进的地方。
首先感触比较深的是江苏作为人文、科教大省,这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是任何一个地方无与伦比
的(当然北京上海除外),这是江苏最大的资源和后劲所在。在土地面积上,江苏只有10.6万平方
公里,在全国根本排不上行,也许还赶不上新疆的一个县,但是其经济总量却能占到全国的10%,
达到例如1999年的7700亿,靠什么?人们很容易想到江苏的地缘优势,东部沿海,毗邻上海,土
地肥沃,河湖纵横,总之是自然条件优越。毫无疑问,这正是江苏固有的天生特点,别人那不走,
自己用不尽;然而更要紧的是自古以来在江苏等长江三角洲一代形成一种人文气氛。河湖纵横使人
们容易沟通,土地气候适宜使人们勤于耕作、安居乐业,版图狭小而人口众多是人们各尽其能、善
于经营;特别是一代一代的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人才、教育的渴求与重视,使得财富、才子出江南
的美誉久传不虚。从随处碰到的建筑和诞生出来的人物诗词,重量级的都占相当比重。象镇江的芙
蓉楼,一首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足以名贯春秋;北固楼上辛弃
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及“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打风吹去”两首,何人能及?南京乌衣巷前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感怀
难忘。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样的江山、历史、文化及其滋养出来的“文气”,这样高的密度,
能再其他地方找出第二个来吗?所以我说江苏最吸引人的就是这片江山和文气!
拿我知道的周围师长情况,北大清华生物系有史以来的院士至少半数以上的原籍是江苏籍,各
省市无有出其右的。就拿苏州来说,苏州籍的诺贝尔奖得主就有李政道和朱谛文两人。有这么好的
人才优势,江苏方面却表现出更迫切的人才技术需求愿望,就拿这次暑期组织的百名博士江苏行,
集中了国内最著名高校的上百名莘莘学子到江苏参观了解并且进行技术项目洽谈,这样的规模和气
魄是国内仅有的,体现了这块土地诱人的气氛和创业环境。
江苏的工商业做得很好,知名的企业如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在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区也集中
了大批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办厂。但是“商业”气氛却并不浓,浓的倒是优美的自然、社会环境
和人的一种和谐,所以许多团里的同学老师说“江苏文气很浓”;另外就是社会治安不错,甚至感觉
比北京还好,感觉人们在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很投入;城市建设也少见脏乱差,处处体现人们的审美
情趣,对古文化的保护,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当我们站在明长城的垛口,仰望紫金山的绿
色苍茫和雄奇,俯瞰玄武湖的秀丽和无边,山水城桓相胜,美不胜收,谁都不能不生起一种爱。我
想这样环境这么能不吸引有才干的人们来此建功立业,吸引企业来此生根发芽呢?再加上吴文化数
千年的历史,和近代江苏的战争磨难,使得江苏这个地方处处有种强烈的历史感。以“文气”为代表
的“精神文明”是江苏区别于其他几个经济上也很发达地区的最主要特征,也是江苏能够持续发展、
永在潮头的根基所在。如果说我喜欢江苏,这一定是最主要的原因。
路也是修得很好的,高速公路的宽阔车道和完善设施不用说了,一般的公路也是非常行的非常
舒适,把每个市县村镇连为一体,行进在路上,看着车窗外村落里当地居民整齐漂亮的二层或三层
一家一户的住宅小楼,真羡慕、真为这里的人们高兴。当然江南还有自己水乡河港的优势。
但是有另一种“路”似乎更体现现代化的21世纪,现代化中国的要求,这无形中也是另一种基础
建设,另一种自然社会“环境”,却觉得江苏在这方面明显的不足,急需江苏方面上上下下的高度重
视、紧急重视、大力改进。这就是互联网!
在江苏上网太难了!这是同行的老师同学共同发出的对江苏印象的“最强音”。首先是可供公共
使用上网的地方少。比方说外地来经商参观旅游,如需用网络,不就得到当地的“网吧”吗?否则一
个天天通过网络把世界摆在面前,习惯了收发电子邮件的人到了找不到网络的环境岂不就感觉象聋
了瞎了与世隔绝了一样?不幸的是,这次江苏行的活动在10来天期间,百名博士有几人次有机会用
到了“网”呢?拿南京这省会城市来说,我为了准备在镇江将要举行的科技成果发布会从网上下载事
先弄好的一份材料,咨询了南京组委会的同志,不远好多站的路程,从下榻的友好大厦直奔山西路
附近的电信局开的一家网吧去下载。满街看去,也找不着什么地方可以上网(大概南京大学旁边有
吧),总之太少了。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在电信局开身的这家网吧里,上网要先掏身份证,严密紧
张程度不亚于见了公安,幸亏我随身带着身份证,不然的话那一天一定要被拒之门外了;而且上机
前一定要讲明用多长时间,到点总台“自动”的将用户正用的系统关闭,一秒钟都不延误,用户好没
脾气,我当时有封信就因此而重写了好几次,收费却是一点也不能少的。中间还听到营业员胜利般
地说起近来又查处罚没了几家“无照经营的”的“黑”网吧。而引起我注意的是,电信局这家网吧宽敞
的大厅空空荡荡,并且10点钟准时下班了,你就有天大的事也没地方用了。这就是南京的网络或网
络管理。
上网难的第二点是“贵”。南京友好大厦也有一个商务中心,也有机子可以上网,但没有人用,
一问服务员,费用是每10分钟15元,再打印的话每张10元,这不是天价吗?就是市面上也比较贵。
只有最后一站到了苏州,才碰到收费每小时4元的。这种情况恐怕也不多见,北京、广东就不用说
了,就是广西的梧州、湖南的怀化(因为我去过)这些远比不上江苏诸城市发达闻名的地方也能方
便便宜地上网,回了吾黄土高原上山西老家阳泉太原也能不经意的看到几个挂着“internet”招牌
的门面,价钱也可接受。
再看看手中接到的各方面包括那些企业老总们的名片,通常期望看到的e-mail地址却往往“缺
如”,大型企业也没有自己网上门户或有也总是连不上,难以一一道来了。这怎么建设高层次的企
业,怎么进一步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怎么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搏击世界,造就中国的
世界级企业?
这让我们想起了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接见我们这一行人时谈起的一个江苏的举措,就是要投资
几百亿元巨资将江苏建设成为一个网络大省。投入不可谓不大,决心不可谓不足,然而就目前而
言,光网络这方面要做的的确太多,欠账太多,一句话,和江苏的地位不相称!在这方面不象一个
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甚至还赶不上中西部一些省区,与江苏发达的交通网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
这要是在西部,还正处于大开发阶段,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要脱贫致富,数字经济、数字化生存还
是天方夜谈,我还能理解;但是在早已完成了西部还需要20年甚至半个世纪才能走过的路程,高喊
产业升级,知识经济如何如之何的中国最发达、教育水平最高的省份棗江苏,我不能理解!
不过江苏省人事厅办的关于博士、博士后信息的“江苏博士后” http://www.jsbsh.gov.cn/
这个网站却很有特色,一个政府机关时时刻刻关心高级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以之为己任,给人以崭
新的亲切的形象。
在南京时听到市长介绍市里出资组建风险基金,扶助幼小的高新技术企业等等。我是经济学外
行,但四下里揣测这种“举措”、这种创意或改革行为是否应属于政府行为,怎么体现现代企业制度
的政企分开?政府放出数千万数亿的资金用于风险投资,谁来承担风险,谁来监督资本运作,这种
情况下有没有可能滋生腐败?这些事情真的希望江苏方面有关部门认真考虑,不能因为风险投资最
近正走红、“春意正浓”而越出政府天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还有一个有关产业的印象是,国有骨干企业的技术“高新”化不足。最知名的企业春兰集团的确
业绩非凡,令人敬佩,但究其成名作也是在“家电”方面。我们参观过一个江奎集团,能生产DVD,
数字影视的代表,而且大部分出口,但核心的部件(如各种芯片)却只能依赖进口。再说医药企
业,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几家号称生物制药的,看其拳头产品也顶多是生化提取,中药新剂型改
造,代表基因工程、组织工程尖端技术的真正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生物产品则尚无起色。一个生物产
业,一个信息产业,两个21世纪整个产业的龙头和象征,在江苏还见不到象样的苗头,怎么谈产业
的革命,怎样谈参与国际竞争?当然,就全国范围讲,这两方面也是十分急需、缺乏的,这也是我
们国家要迎头赶上,树立大国地位,全面复兴中华的必争之地。江苏作为在国内的经济、科教等各
方面的排头兵,在这方面应该当仁不让,给各个方面首先做出成绩来,无愧于江苏的历史、现实和
未来。这是我们这些2000年夏江苏行北大清华学子们的期望!
上面就是一些粗浅的江苏印象,给所有关爱江苏的人们!
2000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