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木 @ 2000-12-10
12月6日 广西现象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腐败案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窝案串案急剧增多,一挖一窝,一
牵一串,令人瞠目结舌,有时甚至难以置信。广西出了一个成克杰,出现了一连串的窝案,这一现
象被称为广西现象(请见附录《从成克杰看广西现象》),贪官污吏手牵手,被告席上排队走。
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受贿一案,拖泥带水,牵出一串贪官污吏,这个市的副书记、常委秘
书长、副市长、泰山石化公司董事长、市公安局长腐败等15起要案相继告破。哈尔滨国贸城总经
理屯惠民贪污受贿一案。牵出包括该市常务副市长朱胜文在内的一大串贪官污吏,其中局级干部7
人,处级干部13人,共有67人被刑事立案。
不少腐败分子心存“能捞则捞,不捞白不捞”的邪念,其贪财之欲,恨不得蛇口吞象;其敛财之
快,说日进斗金毫不夸张。这些腐败分子在敛财上简直是红了眼、发了狂、豁了命!
追根求源是官员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制约。安徽省蚌埠卷烟厂原厂长李福邦受贿案就是典型
的一例。李在被捕前是厂长兼党委书记,同时双是蚌埠烟草专卖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省烟草公司蚌
埠分公司经理兼书记,老百姓说这是“三块牌子一个门,六顶帽子一个人。”
干部要犯错误机会很多,我说干部是坐在火山口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火山爆发。这就需要自
律、教育和制约。教育是基础,制约是根本,自律是关键。
附录:从成克杰看“广西现象”
江南时报8月2日
成克杰栽了!这又是一个出自广西的贪官。据粗略估算,每两个月广西就要给全国人民奉献
出“一个县处级以上的贪官”。广西贪官为何如此前赴后继
贪官手拉手
这里的贪官不仅数目众多,而且落水者的官阶也节节升高,从副县长、市银行行长、副市长、
自治区副主席直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波及层面之广,从基层、中层、高层到国家领导层,
从党、政、金融到公安、司法,无不出现腐败。
以下仅仅是一份不完全的统计: 1999年7月,广西玉林原支行行长梁用浩,因受贿被判死刑;
8月,广西原自治区副主席徐炳松,因受贿被判无期徒刑;10月,广西钦州市原市委书记俞芳林,
因受贿受审;12月,广西钟山县支行行长蔡军,因受贿擅开近2亿元的银行汇票被判有期徒刑12
年。
2000年5月,广西原交通厅党委书记褚之田,因受贿被开除党籍;5月18日,广西贵港市原副
市长李乘龙,因受贿被枪决;6月,中国建国后最大一只老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广
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因受贿被提起公诉,7月31日,一审被判死刑。
广西贪官如此前赴后继,令国人震惊。这种汹涌态势,更引起专事腐败问题研究学者的高度关
注,他们甚至以一个新的专有名词来形容这种状况:广西现象。
新式护官符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认为,“广西现象”透露出这样一个现实:中国政界的腐败已达到相当
的深度状态,就像《红楼梦》中的“护官符”,各级官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上攀“亲”,官官
相护,在某一地方已经形成一手遮天的关系网。一旦一人露出马脚,不是相互求情瞒天过海以混淆
视听自保,就是被顺藤摸瓜揪出一大片。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人士披露说,前不久被处极刑的原
贵港市副市长李乘龙和已被判无期徒刑的自治区副主席徐炳松,就是一起案中案的AB角。1996年
12月,李乘龙受贿案的调查进入最关键阶段———取证。此时,“一个神秘高层人物”打电话给广西检
察机关,要求他们以当时认定的4.5万元的犯罪事实结案。
而更多的证据还在搜集中,办案人员凭直觉意识到:4.5万元绝对是冰山一角。迫于内外压
力,检察院内的一个知情人以匿名信的方式,把此事捅到了中央高层。
即使在中央调查组进驻广西后,一些侦查行动还是莫名其妙地被走漏风声,证人们不是躲了起
来,就是什么都不敢说。显然,李乘龙背后有高人撑腰。
联合调查组最后被迫采取了全封闭式的办案,包括将李乘龙秘密从广西转移到广东。这时,那
个神秘人物的魔力才失灵,案情终于有了突破。
一位办案人员找到了李乘龙藏在轿车后座的小密码箱,打开时竟被吓了一跳:两尺见方的小箱
子里,放着价值1084万元的存折、票据!除此之外,还有十多处房产证,3张50万元的家具报销
单,4份空地使用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一叠贵重首饰和古董的清单和靓女玉照…… 李乘龙
受贿不是4.5万元,而是1666.8499万元!据说,他得知密码箱被发现后,只说了这样一句
话:“命根子没了。”
玉林“官”系网 在联合调查组进驻广西将李乘龙收审时,广西不少官员就有了一种不祥之感。
其中一位更是如坐针毡,甚至遍访算命先生,问卜凶吉。
据传言,一个算命先生还真说中了他的心事:“你很有钱,但是你不敢花,也不敢存进银行,
所以很痛苦。”这个痛苦的人就是徐炳松。
徐炳松飞黄腾达之地是广西玉林,由于他在当地进行了中国最早的农村改革试验,使玉林日后
成为广西第一强县,因此被提拔为玉林地委书记,50岁时便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李乘龙,本身就是玉林人,小时候家里穷,是个放牛娃。然而靠后天努力,他24岁就当上了玉
林地区的团委书记,39岁成为玉林市委书记。
广西政界的不少人知道,这两个玉林强人的交情不浅。
广西检察机关的案宗显示:徐炳松多次给李乘龙递条子,让他“关照”玉林的朋友,李乘龙从来
是心领神会,一律照办。
1995年,玉林市要修一条二级公路,徐炳松以30万元的价码,给一个从没干过什么工程的小老
板写了张条子。李乘龙见条后批示:“请交通厅按徐主席的指示办。”后来,那个小老板仅靠这项工
程的承包转发,就赚了上千万。
正因为李乘龙是这些交易的中间环节,徐炳松在他“遇难”时,才不敢见死不救,直到事情发展
到徐炳松也罩不住的地步,李乘龙才死心塌地表示,要“坦白从宽、立功赎罪”。
当然,李乘龙并不是只知道给上级做嫁衣的替罪羊,他自己在下面也有一张关系网。
在玉林,没有人不知道“十大王”。所谓“十大王”,是李乘龙以“能人经济”为名,在当地挑选出
来的10个有钱的个体户。这10人分别从事旅游、水泥、宾馆、饭店等行业,李乘龙与他们兄弟相
称,给他们批贷款、批土地、批工程,解决纠纷,甚至让这些个体户当上了市长助理、政协副主
席、助理检察员。而他得到的是1666万元人民币。
这种上下勾结的利益共同体,一出事就翻牌成了风险共同体。1996年年底,正是由于“十大
王”里的“水电大王”出了事,才挖出了李乘龙,继而扯出了徐炳松。
据广西检察院的知情人透露,李乘龙还曾交待过“广西第一要人”成克杰的问题,并以此在法庭
上要求免他一死,但遭到拒绝。
官场三路线
广西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是如何编织起来的呢?一位在当地检察机关工作数十年的资深人士透
露说,有三大路线:老乡路线,夫人路线,公子路线。
在玉林公路承包中发了大财的小老板周卫东,本是一个没有背景的小人物。他知道,想巴结徐
炳松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要从正面打进“圈子”几乎不可能,自己惟一与徐家沾点儿边的是:徐夫人
曾经在他工作过的文化局当过副局长。虽然两人没说过几句话,但这并不妨碍周卫东以老部下之名
谦卑地看望老领导,一来二去,也由外围进了内围。
“广西现象”虽以广西为名,但有关专家特别强调:它绝不是广西独有的现象。事实上,是广西
的“官”系网破了洞,贪官污吏个个显形,才让广西一下子“沦为”腐败重灾区的模样。专家们说,也
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有“福建现象”、“广东现象”、“云南现象”取而代之。
腐败问题研究专家李强认为,国家应该从“广西现象”看到:地方腐败一旦发展到了“家族
化”、“集团化”、“网络化”的地步,惩治腐败、消灭腐败就变得更加困难,腐败势力会大到地方检
察机关、地方纪检部门都难以承受。
事实上,最近公开的重大腐败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全是由中央亲自出马或强力干预,才得
以水落石出。
李强说,不能让地方腐败势力“网住了”地方反腐势力,不能让地方检察人员身陷“护官符”中有
心无力,因为中纪委只有一个,最高人民检察院只有一个,刘丽英只有一个,以一抵十、抵百、抵
成千上万,中国的腐败哪一天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