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报告厅
东台市廉贻乡三年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王克林 浦玉生等 @ 2000-10-10
东台市廉贻乡三年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王克林 浦玉生 黄 实 张孝荣
东台市廉贻乡地处东台、大丰和兴化三县(市)交界的里下河水网地区,历史上交通不
便,经济落后,1995年乡财政赤字105万元,经济状况列东台市各乡镇第17位。1996年
以来,廉贻乡党委、政府从整顿社会风气入手,从基础工作抓起,采取了扎实有效的措
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8年一举走出盐城市计划生育重点管理
乡镇行列,计划生育率达到98%,经济总量列东台市33个乡镇第10位。1998年全乡实现
工农业总产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工业产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实现
销售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实现利税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实现财政收入
676万元,消化了历年财政赤字;农村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比上年净增272元。与此同
时,该乡干群的精神面貌和集镇建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廉贻乡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从一个比较落后的乡镇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先进的乡镇,他
们的一些做法,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打击邪气,树立正气,着力于创造一个政通人和的发展环境
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廉贻乡一度时期社会风
气不正,吃喝风、帮派风、赌博风盛行,部分干群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意识淡薄,严重
影响、阻碍全乡社会经济事业发展。1996年初,该乡新一届党委、政府着手整治社会环
境,激发广大干群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创造一个政通人和的发展环境。他
们针对部分乡、村机关干部自我要求不严、帮派严重的现象,突出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
育,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树立正气的着力点来抓。对领导干部,他们提出政治上不含
糊、工作上不马虎、生活上不烂污;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提出转作风、提效率、办实
事、解难题;对企业干部提出抓管理、拓市场,过好权力、金钱、美色关;对农村干部
提出发展经济、改变面貌,同时以基层党校为阵地,分片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针对部
分干群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得过且过的现状,他们每年春节一过,便带领一批村干部、
企业负责人、农民代表赴苏南、苏中及山东等地考察学习,解放思想换脑筋,更新观念
谋发展;针对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他们每年搞一次思想发动,力争全乡上
下,思想统一,精神振奋,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针对少数经教育不改的干部,
他们采取集中整顿的措施,1996年对全乡40多个村支部和29个村委员进行换届选举,对
戴东等4个村后进支部进行整改,调整了领导班子,制定整改措施,签定责任状,并出
台机关干部日常工作规范(十五个不准)。通过一系列措施,狠刹了不正之风,乡党
委、政府一个声音喊到底,党委、政府的决策得到顺利实施。1997年全乡顺利清收“两
款”300多万元,1998年土地延包工作中,顺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300多个,清收两税74
万元。1998年乡党委号召全乡人民为建桥筑路作贡献,全乡共收到捐款22万元,其中个
体大户个人捐款就达8万元,全乡干群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个言必谈发展、行必为
发展的氛围初步形成。
二、不急功近利,选准突破口,把解决水乡交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来抓
经济基础越是薄弱的地区,经济发展越要从基础抓起。廉贻乡把解决水乡交通问题作为
经济发展的基础来突破。交通问题是多年来制约廉贻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是水
网地区,无论是乡内办事,还是对外交往,大多需要乘坐渡船,工作不方便,且效率
低。廉贻乡党委、政府认识到不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廉贻的经济腾飞便是一句空话。经
研究决定,从1996年起,用3年时间解决交通问题,并把它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来抓。
1996年投入200万元,建成东廉贻公路,铺设了5公里长黑色路面,同时发动全乡干群建
成4公里的王珏路砂石路面;1997年开通郭顾路,打通廉戴路,使得廉贻乡不再是水网
中的一个孤岛;1998年他们又打响了水系路桥建设攻坚战,提出“大战一百天,万众建
路桥,水系全配套,村村通公路”的口号,重点抓好集镇街道、甘港路、西北路、薛岗
路等9条路。为了打牢这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他们从思想发动入手,统一干群思想,号
召全乡所有的企事业单位,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全力以赴支
持路桥建设。该乡成立总指挥部,党委书记、乡长任总指挥,下设9个工程指挥部和路
桥建设、资金筹措、质量监督三个办公室。为了保证整个建设工程顺利建设,该党委明
确,乡领导班子成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可以行使干部任免权,对消极畏难、工作乏力、贻
误工期和临阵脱逃的党员干部可先教育处理,直至予以撤职。资金上,他们想方设法,
通过向上争取一点,乡财政拨一点,干部群众捐一点也得到解决,就这样,全乡39座桥
梁全面开工,建成排灌水闸23座,铺筑砂石路27.5公里。原来乡里领导到郭顾村走水路
需40多分钟,路桥建成后8分钟即可到达,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乘坐公共汽车到乡
政府所在地看看新面貌,路桥的建成,激活了廉贻乡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为该乡经
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十个乡办工业企业深化改革求发展,抓住区域特色,一村一品扩总量,最大限
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廉贻乡在短短的三年时间,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窍门引起我们的关
注。调查中,我们感到廉贻乡三年发展一个成功之道,就是两手抓,一抓抓住乡办工
业,以此为重点,大打财政翻身仗,带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手抓千家万户,走一村
一品之路。三年来,他们一直把工业经济作为主体经济、财源经济来抓,从人力、财力
上加以倾斜。1997年10个乡办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任务,其中5个改制为有限责任公
司、5个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的10个企业原帐面总资产4737万元,总负债3919
万元,净资产1007万元。按规定剥离后可出让净资产630万元,通过竞争出售,实际变
现收入777万元,升值147万元。在整个企业改革过程中,该乡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着
力点,以思想发动为先导,先后两次召开千人改革动员大会,努力克服怕难、怕烦、怕
乱的“三怕”思想。从对个别企业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的股份合作制试点到决定对
所有企业全部实行净资产一次性卖断再到对股份合作制试点企业实行净资产公开竞价出
售,并果断实行“三个转变”:即集体控股转变为集体不控股不参股;全员持股转变为经
营层持大股,董事长绝对持大股;从协议出售转变为公开竞价拍卖。企业改制基本结束
后,面对新的情况、新的矛盾,乡党委、政府迅速转变职能,建立新型政企关系,从过
去直接抓在手上转为以间接引导和搞好服务为主。目前该乡10个改制企业,自主经营意
识、自我管理意识、加快发展意识大大增强。就在全市技改形势十分严峻,技改资金十
分困难的情况下,该乡10个企业技改总投入每年均超过1000万元,三年技改累计投入资
金4000万元,开发新产品16个。该乡万保安全设备有限公司1998年投入300万元进行技
改,年生产能力达到3.5万台,生产的“太保”牌TC型多功能保险柜荣获省乡镇企业名牌
产品称号,成为省人民银行定点生产企业。该乡在注重深化企业改革求发展的同时,还
抓住区域特色,一村一品扩总量。全乡形成了橡胶制品、化工、绗缝被、磨具、造船、
运输6大行业。享有“中国造船第一村”美誉的郭顾村,目前已形成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可生产100吨的大型大马力钢质船,运输船只超千条,达6万吨位,年创产值近亿元。
1998年,个体私营大户达到468户,其中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大户1个,500万元以上的2
个,100万元以上的20个,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218万元,占乡财政的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