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世纪回眸:全球IT企业TOP20榜
作者: @ 2000-12-25
世纪回眸:全球IT企业Top20榜
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已经让国人明白,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是知识创新的主阵地。这一点,在
作为知识经济最典型代表的信息产业(IT)领域表现得更加彻底和明显。纵观自第一台计算机出现
50多年来的信息产业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几近白热化的产业
里,只有那些同时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强大的产品研发、生产实力和优秀的市场运作、推广能力的
企业才能脱颖而出,引领时代风骚!简单点说,对于一个成功的或者是曾经成功过的IT企业来说,
技术、产品和市场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由此,伴随着IT企业的生生灭灭,一部IT企业史,已经可
以从侧面反映出20世纪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即将过去,新的千年已经到来的时候,我们特别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出了20家IT企业,
集成“20世纪IT企业20杰”,希望能通过它们对整个产业做出的或者曾经做出的技术、产品或市场
方面的贡献,来铭记人类信息产业史上的这第一个50年。这之中,既有像IBM、HP这样的老牌企
业,也有像Yahoo、Amazon这样的Internet新秀,更有像Cray、Digital那样的“明日黄花”……因
为我们觉得,有起有落、有盛有衰,而不是简单的成王败寇,才是对那段历史的负责任的描绘。
我们也希望,这20杰的成功和失败故事,能够为中国IT企业所用,从而让我们能在21世纪的
IT企业精英中,看到更多中国企业的名字。 (以下以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3Com——以太网标准制定者
自70年代末以来,经过20多年的时间,以太网(Ethernet)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局域网标准协
议,带宽为10Mbps。这之后,为提高带宽,同时又能保证与以太网的向下兼容,快速以太网和更快
的千兆以太网相继诞生。而这一切,都与一家名为3Com的网络设备公司密切相关:其创始人Bob
Matecalfe,就是以太网的发明人!
1972年5月,Bob Matecalfe在对Alohanet网络模型加以改造的基础上发明了以太网。1977
年,以太网获得专利。1979年6月4日,3Ccom在Palo Alto成立,其名称源自三个英文单词,即
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和compatibility(兼容),从中不难看出该公
司致力推进以太网、扎根网络联接产品研发生产的初衷。在Internet日渐走进家庭的今天,3Com
的目标是统一网络战略,使公司、小型办公室、家庭及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连入包括Internet在
内的各种计算机网络。3Com的主要产品包括网卡(也是其最早的产品)、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交
换机、路由器、接入设备和网管软件等网络产品和Palm Pilot系列掌上电脑。1994年,3Com进
入“财富500强”,1999年公司销售额达57亿美元。
1984年3月,3Com股票上市。目前,3Com在45个国家与地区设有160个办事机构,全球现有员
工13000余人,现任董事长兼CEO是Eric A. Benhamou。
Amazon——电子商务的先行者
1999年,电子商务是Internet在中国的一大热点,开设网上商店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可
是,您可知道,在1995年,世界上许多人还只知道上网查查资料、收发E-mail的时候,一个新的
商业模式已经产生,其始作俑者,就是由Jeffrey P. Bezos(现任CEO)于1995年7月创建的
Amazon.com(亚马逊)公司。当时,Amazon开设了Internet上第一家网上书店,向用户提供快
捷、便宜、品种齐全的图书,进而首创了网上购物这种电子商务的崭新模式。受其启发,
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模式,如购物、拍卖等等随之相继出现。
目前,Amazon仍是世界上领先的在线购物站点之一,提供的物品包括免费电子贺卡,书籍、
CD、DVD、录像带、玩具、游戏和电子产品等。截止1998财年结束,其顾客来自160个国家和地
区,达6200万人,比上年增长300%;销售额达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公司员工总数已达
2100人。1999年初,Amazon在美国内华达州Fernley建成了一座占地32.3万平方英尺的配送中
心。
1997年5月15日,Amazon股票在美国NASDAQ上市。
AOL——敲开ISP世界的大门
在Internet的产业分工中,ISP(Internet接入提供商)是用户上网所碰到的第一个门户。
不过,早在Internet普及之前,这种类似的接入服务就已经存在,不过那时接入的是一个个的BBS
(公告牌系统)。今天,全世界最知名和最大的ISP,America Online(AOL,美国在线)的前
身,就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
AOL成立于1985年,总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Dulles,管理着两大全球性的Internet接入
服务:其一为拥有2000万注册用户的美国在线,另一个是拥有2200万用户的CompuServe,主要业
务涉及接入服务、Internet技术开发和电子商务等。拥有ICQ等知名“商标”。1998年,AOL收购了
著名的浏览器厂商Netscape。通过与Sun等公司结成的战略联盟,该公司目标是提供一种容易部署
的、端到端和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同时期望把AOL建设成为一种全新的Internet交互媒
体。
AOL现任董事长兼CEO为Steve Case,在全球现有员工12000人,1999年底首次被《财富》杂
志评为“全美100家最适宜工作的企业”之一。
Apple——另类个人电脑
1955年5月24日,一个不愿被父母接受的婴儿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市,这个日后的计算机产业怪
杰被收养者取名为Steve Paul Jobs。1976年,21岁的Jobs(乔布斯)和26岁的Wozniak(伍兹
尼克)在Jobs家的车库里成立了Apple(苹果)电脑公司,公司标志为被咬掉了一口的苹果。
Apple的第一个产品是一种没有键盘、机箱、声音和图像的计算机电路板,他们称之为
AppleⅠ,这个面貌丑陋的怪物就是今天风靡全球的个人电脑的始祖。1977年4月AppleⅡ正式发
布,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台具有彩色图形显示功能、键盘、电源和引人入胜造型的个人电脑产品,每
一本论及当代个人电脑发展历史的专著都绕不过AppleⅡ。它的成功,拉开了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大跃
进的序幕。1980年,苹果电脑公司第一次在个人电脑世界引入鼠标,在传统的键盘之外,为用户与
电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方便的工具,时至今日,鼠标已成为每一台个人电脑的必备装置。1984
年,Apple推出了“大苹果”(Macintosh)电脑,并在后来的10多年中来不断升级、更新。该系列
产品的设计极为超前,性能出色,甚至到了今年还成为美国《财富》周刊评出的“本世纪杰出产
品”中的惟一的个人电脑产品。
但是,由于Apple没有向业界开放其技术,没有形成一个兼容机产业群,故在与IBM PC的竞争
中节节坏退,失去了在PC业的主流地位,“始祖”反而变成了“另类”!Apple产品的使用范围也局限
在平面设计、桌面出版等少数领域。其间,为对抗Intel X86系列CISC处理器,Apple还与IBM和
Motorola一道联合开发了PowerPC系列RISC处理器,用于自己的Power Macintosh系列产品。
1997年9月,乔布斯重新回到一度离开的苹果电脑公司担任临时CEO,他对当时深陷困境的苹
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抓住Internet浪潮带来的机遇,相继推出了Power Macintosh
G3、iMac、iBook等一系列划时代产品,不仅让苹果电脑公司起死回生,从赤字累累奇迹般地变为
连番获利,重新回到了全球信息技术潮流领袖的地位,而且带动全球个人电脑与信息技术产品时尚
化、易用化的新潮流。1999年8月,苹果正式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超级计算机”功能的个人电
脑Power Macintosh G4,它可以实现每秒10亿次以上的浮点计算速度。
CA——专注网管软件
1976年,,美籍华人王嘉廉(现任董事长兼CEO)、Judy Cedeno和Russ Artzt三人合作创
办了Computer Associates(CA,冠群软件)公司,最初的目标是为IBM的主机用户编写性能更
好的软件。作为主要创始人,王嘉廉有一个信念,即技术必须服务于商业应用。
凭着这个理念,到现在为止,配合自身的技术研发,CA通过一系列成功地并购,已经成为业内
领先的企业级网络管理软件供应商,同时为用户提供关键业务的技术支持和系统集成服务。1981年
CA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时,公司已经有了20种软件产品;1987年,收购UCCEL,有效地使经
营规模翻番,并拥有了额外的系统软件解决方案;1989年,CA提出了CA90s软件架构,使用该架
构,企业可以通过一种统一的策略来开发多平台应用软件。同年,收购ADR公司,加上当年9月
Cullinet的加入,CA在数据库领域的实力大大增强。并且,CA在这一年成为业内首家营业额达10
亿美元的软件企业;1993年,第一款Unix环境下的分布式网络管理软件Unicenter问世,并与HP
公司产品捆绑销售。1994年,CA收购ASK Group,通过后者的Ingres数据库软件,进一步增强了
CA在用于关键任务的关系数据库方面的实力。同年,CA还与EDS达成有效期12年的软件授权协议。
1995年,并购Legent,大大加强了CA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软件方面的实力。是年,CA还与
微软达成协议,共推NT版Unicenter,开创软件业两大巨人密切合作的先例。1996年,CA并购拥
有业内领先的备份软件ARCserve和反病毒软件InocuLAN的Cheyenne软件公司。1996年,CA发布
了Jasmine,这是业内第一套面向因特网电子商务编程的面向对象数据库开发环境。1997年,CA
Unicenter TNG开始全面交货,使企业用户可以从商业运作的角度通过一个集成的环境管理、监控
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IT资源。1998年,CA发布了Unicenter TND和Neugents,增强了跨国
公司用户在管理全球IT资源时的预测和灾难防备能力。
CA总部设在纽约长岛。从1995年开始在全球开展业务以来,CA的业务范围已扩展到100多个国
家和地区,全球拥有17500名员工,1999财年的营业额达53亿美元。
在中国,1998年,CA还与联想集团合作成立了联想冠群软件公司,并与1999年推出了“问
鼎”软件。同年,CA还与金辰公司合资成立冠群金辰公司,致力于Kill系列反病毒软件。
Cisco——Internet的物理基石
1984年,Leonard Bosack和Sandy Lerner夫妇为解决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网中计算机系统
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而发明路由器(Router),进而创建Cisco Systems(思科系统公司)时,恐
怕不会想到会为后来搭建规模更大的广域网,及至现在的Internet奠定了物理基石。到目前为
止,Internet上80%的骨干路由器上印有Cisco的标记!而Cisco本身,经过15年时间,也从一个
由250万美元风险投资起家的“小企业”,成长为市值3000亿美元的网络巨人。
相对于无所不在的Internet,Cisco的名称却具有强烈的本地化色彩,取自公司所在地旧金山
市(San Francisco)名称的后5个字母,公司标记则源于该市的代表性建筑——金门大桥。
1986年,Cisco公司第一台多协议路由器AGS问世,同时Leonard夫妇离开了斯坦福大学,使
企业走出了家庭,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完成了创业期磨合过程,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1986财年,
Cisco路由器的出货量还只有146台;1988财年为2847台;1990年Cisco股票在NASDAQ上市后,
这一数字当年即上升至2万台。1991年,John Chambers就任公司高级副总裁,从此带领公司一直
保持了高昂的发展势头。1999财年Cisco营业收入达121.5亿美元,除路由器继续占领主导地位
外,在交换机、LAN、网管软件等网络产品方面也大有进步,名列十大最出色的电子商务公司行
列。
除自己研发核心技术产品外,收购战略对其成长所起的作用也功不可没。从1994年收购
Crescendo至今,Cisco已经先后收购了50多家公司。Cisco认为,通过收购,变竞争对手为合作
伙伴,将新的技术和活力注入公司本身,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不断变化中的需求。
1994年,思科系统公司进入中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设立了办事处;1998
年成立了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公司。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以及政府、
企业上网工程的启动,思科系统在中国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预计2000财年的增长率将达到
57%。
Cray——巨型机的缩影
在那些向量巨型计算机被应用在军事、航空、航天等尖端和复杂计算领域时,Cray简直就是这
一时代的缩影。但随着冷战结束,军事订货减少时,Cray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Compaq——PC制造业的代言人
1982年2月的一天,Rod Canion、Jim Hams和Bill Murto三人决定辞去在美国德州仪器公
司的高职,独立创业。他们在位于休斯顿市的一家薄饼店中共商大计,在餐桌的纸垫上绘出了一台
便携式个人电脑的设计草图,并由每人集资1000美元作为股本。三人的创业大计得到了一家高科技
风险投资公司总裁Ben Rosen的赏识和支持,从而在1983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个人电脑,
第一年就销出了5300台。从此,由“兼容”(Compatable)和质量(Quality)两词组合而成的公司
名称——Compaq,逐渐为世人熟识。而这家IBM PC兼容机生产厂商,也在不久之后反而超出,使自
己的PC比IBM出品的更“正宗”。
从1994年起,Compaq(康柏)成为全球最大的PC供应商,连续保持5年(至1998年统计数
字),成功跻身《财富》全球100强企业行列,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计算机公司。1997至1998年,
康柏完成了业内瞩目的企业合并,先后将Tandem(天腾)和DEC公司融入康柏全新的企业架构,大
大增强了公司在企业级和高可靠性计算领域的实力。
目前,康柏的业务范围横跨企业级计算机解决方案、容错关键业务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企业
网络存储解决方案、商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家用电脑等,通过授权销售合作伙伴网络,康柏在
世界100多个国家销售产品。目前,世界前35大电信公司、97%的大型股票交易所、90%的CPU制造
商、90%的证券交易所、80%的ATM业务、66%的信用卡业务以及60%的光纤制造厂等企业采用了康
柏的产品和技术。同时,康柏拥有64位Unix、64位Alpha平台、OpenVMS、IntegrityUnix和
Non-Stop Kernel等多项核心技术。
康柏公司现已在国内的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沈阳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并且成立了康柏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维修中心、培训中心等其他机构,以期更好地为中国客户提供市场咨询和
服务支持。
DEC——小型机王者
当IBM的大型主机统治着整个市场的时候,DEC公司却另辟蹊径,接连开发出了PDP、VAX两代
小型机产品,成为事实上的小型机王者。90年代,DEC率先推出了64位的Alpha体系结构。1998年
初,DEC被Compaq收购。
Dell——PC直销的鼻祖
80年代PC刚刚兴起的时候,所有的PC都是由生产厂家制造完后,交由若干代理、分销渠道网络
推介给广大用户的。其中的经销层次如果过多,难免会使用户对产品的意见不能很快地反馈给制造
厂商,从而导致PC厂商对市场变化不敏感,不能更快地生产出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到1984年,这个
情况开始变化了。这一年,曾在美国奥斯汀的德克萨斯大学就读的Michael Dell(迈克尔·戴尔)
以1000美元和一个在PC业中前所未有的理念建立了Dell(戴尔)公司,希望避开给产品增值较少
的中间商,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量身订制的个人计算机,从而首开了PC直销业的先河。
通过直线订购、按需配置经营模式和与之配套的服务意识,特别是Internet兴起引发的“网上
直销”方式的诞生,戴尔已成为全球顶尖的PC供应商之一。1996年7月,戴尔网上商店开业,目前
每天在线销售额达3500万美元,每年合120亿美元,占公司收益的43%。截止到1999年10月29日,
戴尔公司的年销售额在15年内已从600万美元猛增至236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PC制造商。戴尔
公司产品主要有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服务器及工作站等。戴尔公司1992年跻身《财富》500
强,目前名列全球第210位,公司股票自1988年6月在NASDAQ上市以来,股值在过去10年内增长了
690倍。
自1987年在英国开设第一家海外分支机构以来,戴尔公司已在33个国家开设了销售机构,在全
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32万名雇员从事用户服务工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
附近的Round Rock。1998年8月,戴尔宣布正式在中国开展直销业务,并在福建厦门设立了中国
客户服务中心。同时,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戴尔还于同年11月在厦门正式设立了占地13.5万
平方英尺的生产厂。该生产厂于1999年6月通过ISO 9002认证。1999年9月《财富》论坛其间,戴
尔还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应用解决方案中心立,公司董事长兼CEO迈克尔·戴尔亲临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