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他的名字与一个世纪相连
作者: @ 2000-12-27
他的名字和一个世纪相连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犹太民族出现过两个伟大人物,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爱因斯坦。爱因斯
坦的伟大之处,不仅体现在他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做出了直到他死后才被证实的科学
预言,而且体现在不畏艰难,不慕虚荣,忠于和平进步事业的崇高品德之中。
20世纪的科学家,没人能和爱因斯坦相比;21世纪的科学技术,也不能离开爱因斯坦创建的理
论。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他的名字和一个世纪联系在了一起。
一位美国妇女曾经这样形容爱因斯坦:“他满头白发,十分凌乱,个子不高,衣服随便套在身
上,就像把毯子裹在身上一样。他老是凝视着、思考着,有时居然忘记了换鞋子,穿着拖鞋参加社
会活动。让人觉得,他就像是从哪一本童话书中跑出来的人一样……”
的确,爱因斯坦以不拘小节闻名,他甚至因为思维精力过度集中,外出时竟忘记了回家的路,
不得不请秘书来接他。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注入了科学。
不过,爱因斯坦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德
国多瑙河畔乌尔姆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少小家境贫困,父亲弃学经商,他自己也因对世俗偏见和
当时教育制度的不满,在中学毕业前中断学业。“那种以妨碍年轻人以诧异的眼光去观看世界的教
育,决不是通向科学的阳光大道!”爱因斯坦曾这样气愤地评价那时学校教育制度。他靠自学跨进了
大学之门。
因为是犹太籍,加之不修边幅,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两年多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后来还是朋
友帮忙,才谋得了一个小职员的位置。
1905年,就是这个年仅26岁的小职员,在《物理年鉴》上连续发表了五篇让当时科学界感到震
惊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有对普朗克量子概念的延伸;有对布朗运动的新说明;有对光电效应的
完满解释。人们难以相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怎么会对物理学上最新的理论和发现有着如
此广博的了解?而且,在每一个领域,在别的科学家倾注了多少年心血和汗水才有所发现的方面,
竟然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居然向经历了二百年历史,被人们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发出了挑战!他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观点,提出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在运动中时空也
会发生变化的狭义相对论理论。于是,爱因斯坦的文章招来了各种议论。怀疑、嘲讽、支持、赞
赏……不过,爱因斯坦对这些似乎并不在意,他没有对自己的理论做更多的阐述和解释,而是像以前
一样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倾注到了他的研究中。
“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爱因斯坦这样说。狭义相对论提
出后,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完全适用,但还不能完满地解释加速运动和万有引力的问题。为了解决这
个难题,爱因斯坦整整花了十年时间,终于在1916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他的《广义相对论原理》
被称之为20世纪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巅峰,同量子理论一起成为今天原子能、航天、天体研究等现代
科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1921年,爱因斯坦因对理论物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他的名字也同相对论
一起广为流传。在“20世纪的牛顿”、“人类历史上最有创造才智的人”、“史无前例的思想深邃的研
究者”等钦佩、尊敬甚至崇拜的赞扬中,爱因斯坦打了一个只有他才能做出的比喻:“如果用一个圆
代表我们学到的知识,那么圆外就是空白,圆圈越大,空白越多,由此可见,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
多着呢。”
爱因斯坦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曾著文称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谴责两次大战中侵略
者的野蛮行径,呼吁制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此,爱因斯坦受到反动分子的威胁恫吓。在纳粹统
治期间,他的家被抄,著作被焚毁,不得已离开了祖国,于1933年辗转到美国定居,1940年加入
美国国籍。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患动脉瘤在美国普林斯顿逝世。临终前,他向亲友嘱托:在他死
后,不举行悼念活动,不作悼词,不立墓碑,把他的骨灰撒在大地上。
爱因斯坦生前曾根据广义相对论作出三大预言:光线在太阳引力场中的弯曲、水星近日点的运
动规律和引力场中的光谱红移现象。这三个预言都先后得到了证实,其中第三个预言是在他逝世后
于1960年被证实的。虽然爱因斯坦只走完了20世纪一半多一点的路,但他的科学理论、他的名字、
他谦虚的美德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至今仍是20世纪科学上的一面光辉的旗帜,引导着人们向新的科
学高峰迈进,去开创新世纪的辉煌。
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