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智慧大师------玄奘
作者:乔 木 @ 2000-12-28
12月19日 智慧大师---玄奘
在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上,不乏鲁迅先生所说这样一些人称作是“中国的脊梁”。屈原、
文天祥、范仲淹、施耐庵.....唐代的玄奘(602-664)也是一位出色的智慧大师。
玄奘,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本姓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人,他是唐代著名僧
人、旅行家、翻译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赴天竺求学,经历17年回长安译经。
陈兰村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总体上说,玄奘是一个舍身求法且爱人尊敬的佛教圣
人。他少时就“聪悟不群”,“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对佛教理论的领悟力、记忆力特
别强。所以在印度游学时的辩论中总能屡战屡胜,就是因为广博的知识帮了他的忙。
玄奘的突出个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大慈大悲。他不重财物,常将所得的施舍送给他人。他对人宽容大度。在印度那烂陀寺曾与一
个“顺世外道”的人辩论取胜,按预先约定,失败的一方要被砍头,但由于玄奘的大慈大悲,又将其
恕免了。
大彻大悟。他少年时便出了家,并有大志:“意欲元绍如来,近光遗法。”出家后他对人生看得
很透彻,处世很乐观。西行途中财物被盗,众人痛苦,唯独他“笑而无忧戚”。他说:“居生之贵,
唯乎性命。性命既定,余何所忧。”
大智大勇。他不畏旅途艰难,也不顾译经劳累。取经路上,渡河流,越沙漠,翻雪山,一切艰
难险阻都难不倒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确实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回国译经,事务繁忙,三更
眠,五更起,共翻译经、论74部,总计1335卷,凝结了他一生的智慧。
玄奘身上体现的是一种求真精神,他与唐代上升时期人们追求建功立业的精神风貌是一致。正
是玄奘的这种精神他高出于一般的僧人,他成为古代中国人的脊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
书,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提供了第一手的素材,可以看出,淮安居士吴承恩大作的渊源于该书。
爱因斯坦说:“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
代的特征。但是也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
由和安宁。”但愿在新的世纪里,在经过大慈大悲、大彻大悟、大智大勇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新时
代“唐僧取经”的玄奘精神。
作者:乔木 智慧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