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社区
新世纪畅想征文.写在世纪边上
作者:望 海 @ 2000-12-29
新世纪畅想征文
写在世纪边上
望海
千载难逢跨世纪。
在这世纪交替、千年递嬗之际,百年,或者说是千年,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注定只有一次的际
遇。
在二十世纪初,一位美国女作家曾经说过,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能够活着看到二十一世纪
的任何一个人。对于二十一世纪,她一定有过太多太多的梦想,有过太多太多的期待,所以,她才
会郑重地许下心愿。然而,象无数故事一样,她和她的愿望都已早早地留在了二十世纪——在这场与
时间永恒的拔河比赛中。
站在世纪边上,我想起她,百感交集。
余生也晚,而仅仅是这样一个原因,她终于落空的愿望,竟然被我轻易践约,而且,正是在自
己最好的青春年华。所以我们,实在都是很幸运很幸运的人啊。
在跨入新世纪门槛之际,在展望21世纪前景之时,对上一个世纪作一个回顾,显然很有必要。
世纪之末,一切都有了倒计时的意义。
这几天,我的一个同事把近日教师们组织的演唱会戏称为“世纪之唱”,把团市委组织的年轻人
集体婚礼说成是“世纪婚礼”,把温岭、括苍山等五个地点争夺新年第一缕阳光叫做“世纪曙光”,把
南来北往亲朋好友的元旦小聚侃作是“百年盛宴”,举办新年舞会海报上干脆赫然写上:“千年舞一
回”。
一件件极平凡的小事,只因为与时间上这一个特殊的点联系起来,都变得宏大起来、郑重起
来。也正是因为在这世纪边上,每个人都觉得在这一时刻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让时间白白
地流逝。其实,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如东去之水,永不回还,只不过我们不懂得以对待世纪之末的
心情来对待每一天。陈小前讲起过海伦·凯勒著名的作品:《假如只给你三天光明》。一个眼睛明
亮的人容易对眼前的光明熟视无睹,但如果告诉你,你将会只有三天时间来享受光明,你将会用这
三天来做什么,你将会把眼睛停留在何处?
世纪之末,其实这实在是一种提醒,提醒人们惜时,提醒人们内心中的生命意识。
各种媒体上,“世纪回眸”之类的文章多得不计其数,世纪末最经典的情感是怀旧与思考,上个世纪
末,在舆论界执牛耳的梁启超先生多次作过世纪末的思考,这仿佛是一种“世纪末情结”。
假如有一条时间隧道可以通行,就让我们回到从前。
一千年前,宋王朝正与辽、西夏、金激战,大宋王朝岌岌可危,这才有了陆秀夫抱帝蹈海的一
幕。一百年前,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慈禧太后弃京城落荒而逃于西去长安的路上。
这个世纪的早期,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大部分人连出生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都没有去过,如今要了
解地球那一面的情况瞬间只要点击互联网就可以完成。
将全世界的年轻人召唤到运动场上来竞争,而不是到战场上拼杀,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始动
机之一,如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悉尼奥运会上摘银夺金,再次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
将“东亚病夫”的破帽扔进了太平洋。
我们生活的古瓢城,多年来同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20多年,“九五”期间,
2000年,天天在变化,时时在刷新。简言之,就说说2000年吧,即将过去的一年,围绕市委年初
提出的结构调整、外向开拓、国企改革、科技创新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等五项重点组织突破,取
得了显著成效。新长铁路、宁靖盐高速公路、淮河入海水道、河滨公园广场、建军东路立交桥等一
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很多工程项目均与“第一”、“率先”联系在一起。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过的大洋
村从“一把米”变成了“两把米”,村积累达到2亿多元,今年经济总量达到10个亿,在苏北五市村级
经济中处于排头兵位置;平平凡凡的阿生也拥有了个人的智慧城网站融入新经济,与国际接轨。物
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科学技术与人文精髓二者均在齐头并进。
回眸历史,我们没有理由妄自尊大,更没有理由妄自菲薄。
这个世纪之交,一百年前志士仁人的强国梦已经初步实现:中华民族已经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拥有世界唯一的不曾中断过的历史,曾经创造过灿烂辉煌、举世无双的古代文化中国,在新
的世纪,必将为世纪丰碑谱写生动的华章。
呵,下一个百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时代,在那崭新的世纪里,我们期待着人类能
让科学胜过无和,宽容胜过偏激,自由胜过战争。我们也期待着人们终有一天与自身、与自然友好
地相处,世界脱离陈旧的颜色,到处是一片鲜活和亮丽
或许就是明天,一觉醒来,便是一个新世纪,又一个千年了......
智慧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