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2001-01-08
1.幼儿期企业如何变
2.成就强势企业
幼儿期企业如何变
王圣贤 王炜
一位教授在分析改革开放的成果后说了句“傻话”:中国经济改革的目的是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
这句话是说改革使企业还魂归位。再也不会让外人有“中国无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之感叹,然而,这对于企
业发展来讲仅仅是开始。在新的世纪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在市场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经过
第一轮改革洗礼后的企业将如何再次变革?这大概是企业界最关心的问题。第一轮改革开放政府对企业的
要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然而很多企业直到现在也未
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仅就产权明晰这一条来看,也是到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才真正开始,四通集团的经理层收购可以算是揭幕之举。更何况
政府给出的仅是十六个字的原则,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是带着众多高低层次不同的问题磕磕绊绊地走进新
世纪。如果让企业选择是要昙花一现呢?还是要做百年老店?多数企业都会选择后者,但问题不在选择,
而在选择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即企业如何变革才能做成百年老店。
如果将企业法人比喻成自然人,只要从时间和行为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处于什么阶段。就时
间来讲,中国企业别说改革开放才20年,就是追溯到建国前的时候,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么短的时
间表明企业没有长大的可能。再加上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波浪式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企业成熟的制度、知
识、人才、技术、经验等积累得太少,难以形成基础性的“企业沉淀”。从行为来看,进入九十年代中后
期,曾在改革开放后制造神话的一大批企业如多米诺骨牌似的纷纷倒下,象巨人、南德、宏祥、飞龙、秦
池、三株等。没有倒下的也有不少企业露出衰相,倒闭只是时间早迟。这些企业所信奉的“理论”,既缺乏
系统性,又缺少逻辑理性,皆偏执于某一方面死抓不放。或抓政策,或抓技术,或抓广告,或抓促销,从
而导致行为上表现出非常可笑的举动,毫无章法,混乱不堪。所有的胆大无畏、瞒天过海、狂言破天、偏
执异常皆源于对市场的肤浅认识。因此,中国企业只能定位在幼儿期。环视全球,控制全球经济的七大工
业国的企业皆处于成熟期,新兴起的亚洲四小龙也只追其后。中国处于幼儿期的企业将进行怎样的变革才
能迎头赶上?下面就现实中企业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实际问题做出三个方面的试解。
......
成就强势企业
文/冯仕勇
给企业以机会,不给企业以结果,这是现代型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我国政府十分清楚,加入WTO
送给消费者的是“蛋糕”,送给大多数企业的是“屠刀”。地球似乎一下子被放到了企业老总的桌面上。是做
地球的主人,还是做地球的奴隶?是把地球玩弄于股掌之间,还是被地球上竞争的灼热阳光“吱”的一声熔
化掉?这不取决于政府,而取决于企业自身,取决于企业的综合素质能否由“中国型”演变为“世界型”,取
决于企业的 “本土防御能力”能否转变为“远洋攻击能力”及“征服能力”,取决于企业有无自己的“杀手
锏”和“TMD”……。坦率地说,企业如果没有这些素质,强者至多只能成为成吉思汗,能占领却不能征服;
弱者更不用说,一个浪头过来,就会灰飞烟灭。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企业要真正成为“强中强”、“王中王”, 必须对今后的战略问题作出冷静的理性
思考。笔者认为,必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角色转变
新世纪的中国市场属于全世界,而不是天然地属于某个企业、某个政府。中国企业再也不能关门打
狗,也缺少以前拥有的战略支撑。因此,必须把整个世界市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各个国家和民族
的哲学、文化,研究他们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研究他们的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研究他们
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消费习惯、消费水平等。除此之外,还要研究各个国家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
竞争能力的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使命、战术目标、研究开发能力、拓展市场能力等。
今天,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从总体上看,“中国型”为少数,“地方型” 为多数,不要说对世界市场不
了解,就是对中国市场也知之甚少。很多企业熟悉的是某“长”的爱好、住址、家庭经济情况等等,他们了
解的目的不是为了市场,而是为了提升、为了照顾,他们熟悉的是官场而非市场……。这类企业从长远来
看,非遭淘汰不可。
二、机制的转变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规律,也是悲剧。产生这一现象的内在根源就
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内在机制棗家天下。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家具有天然的
排他性,因此,家是一个封闭型的机制,这个机制是一个死的系统。“家”是“冢”字多一点,冢就是“基”。
因为这个机制排斥了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排斥了异见,只能上演“近亲繁殖”,而“近亲繁殖”的直接结果
是怪胎和一代不如一代。所以,中国家天下事不过三,实是古人的精练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