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创造发展新优势----与吴敬琏对话
作者: @ 2001-01-12
创造发展新优势——与吴敬琏对话
吴敬琏 康华
吴敬琏,经济学家,1930年1月24日生于江苏南京市。
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生院教授,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Petro China)独立董事、中国联通(China Unicom)独立董事等职。
主要著作:《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合著)、《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合著)、《现代公司与企
业改革》、《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合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国企改革攻坚
15题》(合著)。
我们要有紧迫感
一
■先要祝贺您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我们注意到,这次活动除了专家评选之外,还有上百万人
通过各个网站参与了投票,您是人气最旺的一位。而您当选的“事迹”之一是因为您关于“爆炒网络股使它
的泡沫膨胀,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利小弊大”的观点引起了一场争论。那么,我可否代替许多地区和企业
的同志提一个问题,究竟如何发展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由此创造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因为许多基
层工作的同志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是大家最近议论很多的一个话题,但这样的产业和产品
究竟怎样发展,特别是怎样才能转换成为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企业发展的新优势呢?
●在新世纪和新形势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创造经济发展新优势,无疑要有新思路和新办
法。
应该说,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一些美国人喜欢把它称
为“新经济”,欧洲人则更多地称之为“知识经济”。正像你所说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们许多人关心的
一个问题。其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早就提出来了,只不过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它变得更为迫切
了。对于广大企业来说,更应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之所以说具有迫切性,是因为在20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的信息技术,经过90年代的数字革命与通讯联
为一体,变成信息通讯技术。这种技术大大强化了80年代就已经存在的因特网,终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
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网络的发展不仅大大降低了人们之间“交易”的成本,而且改变了经济活动形态,并还
将改变整个人类的生活。最近,网络技术又有新的发展,如“无限宽带”、“永远在线”等等纷至沓来,使人
目不暇接。而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产业化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比显然有较大差距。
当代高新技术具有两个特点:一、不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基础上的常规技术,而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创
新技术。二、不是比较单一的技术,而是庞大的技术群。这种情况非但使计划经济的优势难于发挥,而且
劣势被凸显出来了。为此,如不改变我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那一套领导科技工作和促进技术进步,
以及开发科技产品的做法,恐怕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感。
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起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在这
种大背景下,就一个地区或企业而言,在新世纪,不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与产品,就难以提
高竞争力,难以形成发展的新优势。
创建中国式的硅谷
二
■发展高新技术或高新技术产业,从国外看,搞“硅谷”是一个好模式。从国内看,近些年各地都搞了
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我想,我们能否搞一些具有中国特点的“硅谷”呢?
●硅谷的本意是指高科技企业的栖息地或者科技企业群。而栖息地是从生物学中假借来的说法。生物学
中的栖息地,指的是具有某种生物所需的温度、湿度、植被等条件,因而适宜该物种的生长和繁衍的地点
或地区。高科技企业或者叫创业企业需要自己的栖息地,硅谷的特性正是创业企业很好的栖息地。具体说
来,它有哪些要素呢?斯坦福大学的亚太研究所的一批研究者对硅谷的创新精神以及世界各地类似硅谷的
创业基地作了深入的研究。根据亚太研究所所长罗文教授的分析,硅谷的特殊优势可以概括为八条:1、有
利的游戏规则;2、很高的知识密集度;3、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4、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
5、开放的经营环境;6、与工业界密切结合的研究型大学;7、高质量的生活;8、专业化的商业基础设
施,包括金融、律师、会计师、猎头公司、市场营销,以及租赁公司、设备制造商等。
值得注意的是,罗文教授把游戏规则放在第一位。在美国这样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除了我们比较熟悉
的、市场经济的一般游戏规则比较完备外,还有一些特别适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比如:硅谷的
员工持股制度和股票期权制度及风险投资。
■看来,任何一个想要使自己成为硅谷的地区,都应考虑怎样建立这样的创业环境。那么,我们可否借
鉴国外硅谷的一些做法呢?
●完全照搬显然不妥,但是硅谷建功立业的基本原则,即为高新技术向产业和产品转换的创业活动提供
有利条件则是普遍适用的。根据我国情况,我认为,中国创业企业的栖息地起码应当具备四个基本要素:
1、高素质专业(技术和商业)人才的集聚;2、广阔宽松的创业空间;3、良好的法治环境;4、充裕的资
金供应。
目前我国大部分经济资源还是掌握在各级政府手里,在营建中国“硅谷”的过程中,政府还将继续起重
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与计划经济制度下政府的作用有原则上的不同。政府不应当再直接组织、指挥和
操办高技术产业,而是要着重使包括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在内的各种专业人才万马奔腾、各展所长,建立
一种较好的机制,创造适宜的环境。
鼓励科技人员创业
三
■创建中国式硅谷的关键是人才,没有一大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特别是良好的人才环境和激励机
制,或者说科技创业环境与机制,一切都是空谈。而这样的环境与机制又该怎样营造呢?
●首先是加快改革。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高智
力人才的创业积极性仍然受到存在多种缺陷的体制的束缚。如果不加快改革,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创业
的新体制,建立中国“硅谷”的宏图很可能成为镜花水月。在我看来,目前迫切需要做、也完全可能做的事
情有两项:
一是让数以百万计的科技人员或科技力量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或企业的旧体制中解脱出来。大专院校
和科研院所办企业是中国特有的现象。美国硅谷60%—70%的企业都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或教师创办
的,但是斯坦福大学本身并没有一个企业。斯坦福大学所作的就是培养了这样一些人才,鼓励他们进行创
业、并且用学校的地产建立了科技园区,以很低的价格租给创业者。而我们的校办企业、院办企业、所办
企业中,不乏有创业精神的人,却被旧体制束缚住了。现代社会分工很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管企业,
是很难管得好的。而在校办、院办和所办企业这种特殊类型的国有企业中,发明家和企业家缺乏切身利益
的联系,也使企业难于有效经营。这些校、院、所通常只能从它们所办的企业中拿到有限的收入,可是由
于精力旁骛和资源分散,却削弱了科研和教学的本业。因此,这种让院校自行创收的做法免不了会影响基
础科研和教学的水平。一位有名的企业家告诉我,科研教学的削弱已经导致我国一些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
质下降和研究院所的科学技术储备不足,以致高级软件要拿到印度去做。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注意。
二是铲除壁垒,降低门坎,大力发展中小科技企业。国际经验表明,科技中小企业乃是技术创新的主要
源泉。在我国不少地方,个人或者合作创办与发展这样的企业还存在很多的困难。例如,进入门槛过高,
初创企业往往难于达到规定的要求。再如企业登记注册先要验资,而创造发明、好的商业计划的价值却是
无法估算和不能被计入的。另外,职工和经理人员持股这种高技术公司的通行做法,在我国也因为技术股
的份额限制、在职期间不得转让等规定而难以实行。与此同时,企业还会遇到信息、资金、管理上的许多
困难。
因此,首先要降低科技创业门槛,要使得那些愿意创业的人有条件从事创业。这几年我国高技术发展最
快的地方可能是深圳,深圳没有多少人才是从自己的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但由于创业门槛低,而且环境比
较宽松,那个地方的高科技就发展起来了。目前我国电信业最大的设备提供商是华为公司,它提供从固网
设备到光纤通讯各种各样的设备,并且产品绝大部分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为公司15000名员工中,具
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就有8000多人。为什么深圳能够发展得比较快呢?就是因为其对个人、集体创业有比
较宽松的环境。
需要一套融资体系
四
■从许多地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看,科技人员创业需要投资特别是风险投资。然而,这个风险投资又从
哪里来呢?它是唯一的资金来源吗?
●现在社会各界都很重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融资问题。但是,它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不少论者把高技术产业融资的方式看得过于单一,以为仅仅限于风险投资。二是对风险投资的特
点把握得不够准确,以为可以主要靠政府的行政机构或事业单位兴办。实际上在高技术企业创业的各个阶
段对资金的需要是不同的,融资方式也就因时因企而异。
为了完善高技术产业的融资体系,需要根据高技术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发展多种多样的融资形式。在
新技术产品的早期开发阶段,往往需要慧眼识英才的“天使投资商”对萌生中的小企业提供小笔“种子资
金”。为了发展这种“天使投资”,需要鼓励各类投资者进入,还要提倡社会团体建立此类基金。
另外,由于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所以就决定了在制度安排上必须强调基金运作与主持
人个人利益的高度相关性。由政府拨款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公司很少有成功的例子。比较成功的
国际经验是以有限合伙为主要形式的风险资本。在有限合伙制企业中,有两种合伙人,一种是普通合伙
人,另一种是有限责任合伙人。普通合伙人是基金的经理人,对基金管理承担全部个人的和法律的责任。
有限合伙人则是为基金提供大部分、甚至全部资金,但并不参与基金的管理和投资决策,承担有限责任。
风险投资家可以与政府或大公司合办有限合伙制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这种公司中,公司的高层经理人员一
般不出资,他们占有一定数额的股份,但必须对公司的债务负无限责任。
还需要注意的是,风险资本的职能不仅是提供资本,它还要帮助创业企业物色合适的高层经理人员,改
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除此以外,应积极创设条件建立证券“二板市场”,使步入成熟期的高技术企业能
够上市融资,同时,也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通道。从对近年来国外创业公司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新技术
公司采取收购兼并小企业的方式做大的数量远远超过选择首次公开上市方式的数量。这也意味着出售部分
股权或公司整体出让是风险资本退出的另一重要通道。
此外,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基本法律制度应尽快建立起来:
一是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明晰产权界定一直是一个困扰着我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
基本问题。例如,四通明晰企业产权拖了11年,联想迈出第一步也花了两三年。这对于争分夺秒的高技术
产业来说实在是太慢了。另外就是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很难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
起高技术产业。
二是信用体系的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稳定的信用关系之上的经济,而在我国,企业的失信
行为比较普遍,有时还出现“守信吃亏、不守信得利”的怪现象。面对面的交易尚不能守信,更不用说开展
电子交易了。这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严重障碍。最近上海已经着手建设基础信用信息体系。我认为,
这项工作应当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在大城市中铺开。
总之,我还是那句话,对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说,制度重于技术,也重于资金投入。沿着为高新技术
企业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这个路子走,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从而成为新世纪中国经
济发展的引擎。
《经济日报》 2001年1月08日